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军队干部工资制度是一种具有明显补偿性特征的工资制度。军队干部享受比地方干部高的退休工资待遇补偿了干部“在职期”工资收入的不足。军队干部工资制度的补偿性特征导致干部劳动贡献与收入分配在时间分布上不匹配,个人消费与收入分配在时间分布上不匹配,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军队干部的经济利益。军队可以参照地方公务员设立岗位津贴的办法,设立军人岗位津贴,以增强军队干部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家机关公务员制度的即将实施,改革现行军队干部工资制度已势在必行。文章认为,改革军队干部工资制度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体现军人劳动特殊性的原则、保持与国民收入、物价上涨指数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增长的原则、体现军人职业补偿的原则和工资结构科学便于核算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干部工资制度紧密结合国情、军情,与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坚持科学发展,先后进行了五次调整改革。目前,军队干部工资制度定位更加准确,工资要素更加科学,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机制更加完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的深切关怀,增强了部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分配制度的改革,现行军队干部工资制度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转换工资分配机制,在确立科学的社会参照系、建立完善的工资增长机制、形成合理的军人职业津贴制度的基础上,创建“基本工资 地区津贴 军人职业津贴”三位一体的军队干部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运行和发展,军队人员生活待遇特别是干部工资制度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就建立正常的军队干部工资的增资机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变革必须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一系列体制的相应改革及政策的调整。军队干部工资增资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必须及时改革。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人员工资结构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强,合理拉开了工资职差,工资增长机制科学合理,较好地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相比之下,军队干部现行工资制度却存在工资总体水平低、集中有余而灵活不足、工资增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改革军队干部工资制度必须按照一个军队干部的工资收入能够保障配偶和一个子女的生活水平略高于社会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目标来确定干部工资总量标准,要合理确定工资参照系,建立多样化的职业津贴,健全工资增长机制,设立总部和大区两级地区性工资调节基金。  相似文献   

7.
军队干部工资是国家以货币的形式定期给军队干部的劳动报酬。文章对现行的军队干部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认为,当前完善军队干部工资制度,一是要建立统一的军内多元化的工资体系,二是要对基本工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三是要增强工资制度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8.
军队干部工资制度理论模式按其与国家工资制度的关系来看,可分为从属式、协商式和独立式三种。要建立我军特色的军队干部工资制度模式,必须遵循责酬相符、效率与公平相结合、集中统一、协调一致、适度弹性、立足现实、合理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原则。同时要研究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工资增长和工资管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军队干部工资问题是军人待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可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军现行的干部工资结构和工资制度,较之以往的工资结构和工资制度,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军将士的关怀。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仍有不少矛盾或某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深化改革,使之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军人工资收入项目是军人工资制度框架的核心内容。完善军人工资收入项目结构,应该在总结50多年来军队工资制度演变经验规律的基础上,以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军人职业特点、军队干部士官管理制度和军队建设发展需要为依据,调整优化工资收入项目体系,准确定位各项目功能作用,合理确定项目之间比例关系,建立健全项目调整机制,形成既与国家政...  相似文献   

11.
我军干部档案是党和军队的机密.材料中既有组织对干部的考核、考察内容,也有干部本人撰写的、经组织认可的内容,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党和军队的机密,特别是职务较高或从事保密工作的同志,其档案的机密程度就更高,如果泄露出去,就会带来消极因素,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而,军队干部档案管理自抗战时期正式形成以来,一直坚守着不得向干部本人提供档案内容的原则.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队干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笔者认为应实现干部档案内容对干部本人的公开化.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下,军队干部的职业转换是通过国家计划安置进行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军队干部职业转换的利益维护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在:军队干部服役期内待遇本来就低,而职业转换时未得到相应的补偿;军队干部再次就业困难,存在潜在的损失;随军家属的再次就业和子女入学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商品化是军队转业干部遇到的又一个难题。如何维护军队干部职业转换利益?作者认为:要改革军队干部服役制度,缩小再次就业压力;重新调整军队干部职业转换补偿结构、水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革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国家立法对军队转业业干部及其家属、子女的利益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军地人员收入都在增长,我军干部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我们通过对华北部分经济发展一般地区的调查后发现:一方面军队干部名义工资高于地方,另一方面军队干部的总体收入却低于地方。引入"大收入观",用它去透视地方人员的实际收入,就能较准确地看出军地人员收入的反差,从而为改革我军干部的工资制度提供合理的参照。一、"大收入观"的含义和作用"大收入观"是相对于狭隘的工资收入观而言的,是多渠道、多方位来考察收入总量的一种观念。它打破了以往仅以工资收入作为评价收入水平高低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对收入考察全方位、全过程、多视角、多类型的特征。也就说,无论是哪个职位,哪些环节,以哪种方式取得的财富,都应算作收入;无论是在职期间的所得,还是离开工作岗位后的所得,也都要作为收入的一部分;无论是现  相似文献   

14.
军队现行工资制度,基本上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没有全面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此外,对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干部构成的变化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弊端。为此,必须深化军队工资制度改革,理顺军队工资分配关系,转换军队工资分配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战争的具有我军特色的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现行军队干部转业费计发办法严重滞后于干部转业政策制度和干部转业安置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转业费的功能作用日渐弱化。适应形势要求,调整军队干部转业费计发办法,既要优化转业费的项目结构,适度提高计发标准,更要处理好转业经济补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一、干部工资制度的套住效应“套住”这一经济学术语,与资产专用性相关。威廉姆森(William-son)认为,资产专用性是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沉淀成本,即一项投资一旦做出之后,再改作其它用途,就可能丧失全部或部分原有价值,而丧失的价值是不可弥补的。军事人力资源也具有专用性,军队干部工资制度“套住”效应由此产生。军事人力资源如果从军事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军人在长期的“干中学”中沉淀累积的人力资源价值就可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因此,军事人力资源是比较典型的…  相似文献   

17.
李珊 《军事历史》2016,(3):48-50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战斗形势任务和部分人员成份的发展变化,人民军队开始建立干部档案工作制度。抗战时期的干部档案工作制度在组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开展干部档案工作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考察和选拔任用军队干部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人民军队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军队干部交流分配常常采用定性方法的现状,结合每年都要交流大量干部的实际情况,在可行、合理交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Delphi法、系统分解与协调法建立了干部交流分配模型,从而实现了干部在各种类别之间的交流,为军队干部的交流分配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太庆  杨帆 《政工学刊》2012,(10):62-63
军队干部工作的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成果不断渗透和物化到军队干部工作的选拔、培养、考核、任用、交流、退役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干部工作在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干部工作决策能力和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提升干部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快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浓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苏晓辉 《政工学刊》2004,(12):44-4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军队干部的人际交往与过去相比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内容愈加丰富、交往形式趋于多样的特点。总体上看,多数干部能够按照我军内外交往的相关要求,秉承传统交往美德,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在交往中动机不纯、淡化自律、低级庸俗、腐败堕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