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和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与英吉利海峡隔海相望。两国既是北约主要成员。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长期以来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苏核爆炸成功之后,英国和法国也先后于五六十年代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双双成为世界“核俱乐部”中的“二流大国”。在新的世纪里,两国海基核威慑力量走向何方,颇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美苏中导协定引起世人瞩目,但善良的人们千万不可忘记,即使3年后,在美苏核武库中还有成千上万颗未被销毁的核炮弹,在美苏核武库之外还有成千上万门可用以——  相似文献   

3.
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避免了一场核战争。这已尽人皆知。然而。除此而外至少还有四次不为人所知的事件。让两个超级大国差点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这些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有明显的不同:事件发生后。美苏(俄罗斯)领导人都会出面澄清说。是由于核预警系统出现了故障。或因为对良性事件的误判而导致出现了假警报。  相似文献   

4.
<正>战后法国外交面临的形势,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争夺欧洲的局势;另一方面是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法国是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到二次大战结束之时,法国在亚非拉还维持着面积不等的殖民地,但由于民族解放的潮流势不  相似文献   

5.
核战略格局是指世界上有核国家和潜在核国家以核力量为基础,在联合、对抗中所形成的一种势态。它伴随着核武器的问世而产生,历经美国率先拥有核武器的单极格局、美苏之间相互威慑的两极格局、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美苏之间形成的核三角战略格局、当今的多极化格局。二炮后勤作为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们可以把这一新时代描述为“缩小版”的美苏对峙、中东冷战或者是遏制2.0,但它可能会更复杂.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多。与之前的“反恐时代”相比.“核伊朗时代”将更加危险。  相似文献   

7.
王乐 《环球军事》2011,(7):36-37
大“核冬天”理论提出以前,美苏。两国一直不遗余力地谋求将自己的核武器尽量放到距离对方较近的地方,以确保自己的核威慑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震慑敌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分别将核导弹安放在土耳其和古巴便是这种策略的反映。除了这次著名的核对抗,两国还曾采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其中,华盛顿让B52远程轰炸机载着大量氢弹在欧洲进行全天候的警戒飞行,以期在冲突爆发之初便全力攻向苏联,这一行动成为两个核大国进行全方位对抗的又一重写照。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根据美苏(俄)达成的《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美国裁减了所规定数量的核武器,因此,它的核武器保障体系和储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计划将境内集中保管核弹药的库存设施从34个减少到18个。美国的核武器库存设施分为3种类型:一是带有备用核弹仓库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又称空军基地);二是空军和海军的核弹药仓库;三是专为海军弹道导弹潜艇提供核弹药的储备仓库。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军事改革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两个最为重要的结果:核武器进入人类历史:战后国际关系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核时代条件的这两大变化耦合共振,引起近代以来世界第五次军事改革运动。此次改革发生在50至60年代前期,以美苏两国为主要代表,形成了力求与两大阵营之间全面核大战准备相适应的核时代总体国防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后,美苏冷战已进入白热化,原子弹、氢弹亚阵以待,全世界笼罩在核恐怖的阴影之中。在北冰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快就开始了。1954年,美国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人想到了利用北冰洋进行水下核袭击的有利条件。1958年,美国海军首次在北冰洋水下进行核潜艇穿越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丁伟本世纪50年代初发生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在核阴影笼罩下的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场战争是在美苏“冷战”对抗的初期发生的,几乎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强国分别卷入其中,战争始终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初步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初步反应韩洪文1962年9月,苏联冒险犯难,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中远程导弹等进攻性武器部署到了美国的家门口——古巴,由此触发古巴导弹危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对抗”,也是冷战期间美苏唯一的一次直接对峙。毁灭性的战争一触即发。事...  相似文献   

13.
刁璞 《当代海军》2009,(9):14-17
最近,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可以仿效美苏做法,签订一个避免海上意外事件的协定。这篇文章向大家展示了美苏《关于防止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的全貌,从中不难看出,中美与美苏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美苏争端发生在公海,而中美争端发生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未来中美之间能否签署一个类似美苏的协定以及可以签署哪些内容,不仅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中方智慧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核力量最大的问题不是武器系统老旧.而是思维僵化。可以说,自1945年核武器首次投入使用以来.美国核武规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理性。20世纪50年代,美国陆军研发了155毫米口径核火炮,海军研发了核鱼雷,空军研发了空对空核弹,这些武器即便是在当时来看也很难用于实战,其唯一的作用就是加剧美苏间的核军备竞赛。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一系列军备条约的签署,上述战术核武器陆续从历史舞台中消失。  相似文献   

15.
K-19号核潜艇是前苏联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它是美苏冷战酿造的一枚苦果。它在整个服役期间,曾3次与灭顶之灾擦肩而过,其中2次险些引发美苏核战争。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美苏两国在氢弹的研制领域便展开了竞争。从美国方面来看,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其思想产生松懈,再加上其核物理学家的内部分歧以及对苏联科学界能力估计的严重不足,一度使得泰勒的"超级"热核弹即氢弹研究陷入停滞;而苏联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氢弹研究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苏联科学家具有高超智力和奉献精神,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这使得泰勒的"超级"设计重新得到重视,1952年11月1日,美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而苏联萨哈罗夫提出的氢弹"分层"结构设想,使氢弹的研究于1953年8月12日同样也取得了成功。美苏两国氢弹研制的历史对两国关系及其战略力量的平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相互对立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战略是建立在核威慑的基础上的。例如美国及盟国遭受核威胁的时候,就采用核威慑的同样手法来威慑对方。美苏两国因恐于彼此的核威慑而不能发动战争,和平在冷战时期就是这样被保持下来的。美苏两国的核力量是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以及弹道导弹核潜艇三部分构成的。其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本期编译了有关美帝核战略政策的演变概况和核战略进攻武器的发展动向的文章。美帝核战略政策是美帝全球军事战略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帝苏修都把核武器作为向外扩张,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奴役和压迫世界人民的讹诈工具。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认清美帝苏修反动本质和侵略野心,戳穿美苏缓和骗局,了解美苏核战略进攻武器发展趋势,可供有关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但是,原文的作者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鼓吹资产阶级的军事观点,宣扬唯武器论,过分夸大核恐怖之处,请读者参阅时注意分析批判。还有某些文章中把核武器矛头直指我国,更要引起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不久的法国总统权力交接仪式上,时任总统希拉克向继任者萨科齐转交了控制法国核武库的“核按纽”,并教授他如何使用“核按纽”的程序。事实上,全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首脑都掌握着性能各异的“核按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掌握着地球的“生存与毁灭”。美国:躲到秘密基地实施打击美国的“核按纽”手提箱是一只长、宽、高分别为45厘米、35厘米和25厘米的黑色皮包,美国人把它称作“橄榄球”。这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