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异乎导常的运动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后,处于战略大转移中的弱小红军,遭到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形势非常严重。红军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以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大踏步地进退,四渡赤水河,同敌人周旋,迫敌疲于奔命,我红军则争取了主动地位,抓住有利战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红军于川滇黔边界的反革命计划,扭转了危局,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为完成伟大的长征奠定了胜…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不可避免地给作战以极大和深远的影响。面对优势装备的敌军,我军不仅将来用以运动战或依托阵地的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还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以扬长避短,弥补武器装备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有鉴于此,回顾和总结我军迄今为止所参加的最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中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增强以劣势武器装备战胜优势武器装备敌人的信心,探寻克敌制胜之道,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到1951年6月10日结束…  相似文献   

3.
史放 《环球军事》2014,(21):54-56
一战爆发后不久,欧洲西线的战事便很快就由运动战变成了阵地战。在1914年秋天的马恩河会战结束后,德军和英法军队都不断向北面运动以求能够包抄敌人的侧翼,从而令对峙线不断朝海岸线推移,这一过程史称“进军大海”。而在双方同时到达海岸之后,西线战场就彻底陷入了阵地战和堑壕战。为了打破这种僵持局面,交战双方此后都做了若干次不成功的进攻尝试,而到了1915年9月,英军的一次全力进攻看起来大有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芦荡火种》及京剧《沙家浜》,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苏州阳澄湖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茶馆为掩护与敌、匪、顽展开斗争的动人故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地下交通员,“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她以开茶馆为幌子,为我党传递情报,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她那英勇无畏、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深深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这一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农民为I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前仆后继地进行多次起义和战争。在战争中农民军采取诸如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等多种作战形式,同官军作顽强的斗争。本文简单叙述一下这些作战形式并分析一下其得失。运动战明代农民军作战的很大特点是流动作战,尤以刘六、杨虎农民起义军和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为突出。这里之所以把流动作战归结为运动战,而不说他是游击战,是因为这种流动作战是整个农民军或农民军一支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不是农民军分散的作战行动。明代有的农民军实行流…  相似文献   

6.
协同解放军防卫作战,是武警部队的一项基本任务。防卫作战的样式很多,战斗要素的构成非常复杂,打击接近、展开之敌是防卫作战中比较典型的作战类型。此类战斗,敌方一般是在我方防御前沿的待机地域完成攻击准备,利用夜间向前开进,梯次展开,在火力的掩护下,到达冲击出发地区,并形成冲击队形。此时,我参战武警部队的任务是拦击敌人的行进纵队;压制向我战斗警戒分队接近、冲击之敌;阻敌后续梯队提前展开,迟滞敌人向我第一阵地接近。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8.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我看到她,就回想起在充满硝烟的江南大地,第一次看到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虽已时隔55年了,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永生难忘。(一)解放战争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的重大胜利,国民党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被我军基本消灭。所剩的100多万人分散在江南的战线上,处于总崩溃的前夜。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响应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向长江以南挥戈挺进。当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天…  相似文献   

9.
仲华 《军事史林》2014,(6):29-34
孟良崮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场血战。这一战,从时间上说,发生于我军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和展开局部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从形式上说,结合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阵地战,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交锋;从效果来说,我军全歼号称国民党“御林军”、“模范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开创了在敌人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人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粉碎了敌人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积极推进了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在忻口地区抗击日军对山西腹地的入侵。战役失败之后,郭化若 (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部第二局局长 )有一次给毛泽东送电报,毛泽东边看电报边说:“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花岗岩脑袋,能不打败仗吗 ?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挨打。”   毛泽东看完电报后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古代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军的长官,搬古代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郭化若搜集了很多史料,翻阅了许多古代战例…  相似文献   

11.
部队的训练教育,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是急迫需要改进的问题。部队的士兵和干部训练好了,仗就可以打好,可以减少伤亡,就可以取得胜利。部队训练不好,仗就打不好,就会增加部队的伤亡,战争就会失败。现在我们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更须加紧训练。我们对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攻击敌人坚固据点的经验还不很丰富;可是我们的任务,是要肃清我区敌人残留的孤立据点和周围的残余敌人。这个任务是伟大的,也是艰巨的。要完成这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一步,首先是提高攻坚和连续作战的能力。如果部队训练不好,战斗力就不会提高;相反的会遭到好多无谓的牺牲。因此我们对部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地道战     
地道战,是依托地道坚持斗争、打击敌人的作战方法。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坚持平原地区对敌斗争的广大军民挖掘了大量地道。它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形成地道网。这种地道网,有生活、防毒、防水和战斗设施,坚固隐蔽,能打能藏,可进可退,能攻能防,便于各村联防作战,长期坚持对敌斗争。当敌人来犯对,先利用野外地道工事及有利地形,给以大量杀伤,然后转入村沿或村内,以隐蔽火力杀伤敌人。这样,从村外到村内,从地面到地下,又从地下到地面,打了钻,钻了打,神出鬼没,连续反复地与敌周旋,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尽管敌人有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对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进行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依战争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由分散的游击状态到建立战区野战兵团阶段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军民面临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新形势。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壮大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做出了加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即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这一阶段的正规化建设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伏击战     
伏击战,分待伏和诱伏两种待伏,是获得敌人行动的时间、兵力和必经道路的情报后,预先把兵力埋伏好,待机伏击敌人诱伏,是将主要兵力设伏于有利地区,以少数兵力用各种方法把敌人诱骗到设伏地区予以歼灭,或佯攻某一地,引诱别地的敌人来援时伏击之。运用伏击战的一般原则是:一、拣弱敌打。如选择敌战斗人员较少的运输队、巡逻队、单独活动的小分队和疲劳的敌人等,以便速战全歼。二、选好地形。伏击地点,对  相似文献   

15.
粟裕是中国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培养造就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在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与指挥下,粟裕作为华东战场的主将,率部南征北战,逐鹿中原,为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他卓越的军事思想和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战友们一起创造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纪录。一、率先实现由分散游击战争向大兵团运动战的战略转变。1944年12月,粟裕奉令渡江南下,组建苏浙…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运动战思想是恩格斯在研究运动战历史和分析现实战争中形成的军事思想体系,是马恩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运动战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战的基本要素是众多性和运动性;经济条件决定着运动战的内容和形式;有效组织实施运动战的关键环节包括成功机动、集中兵力、协同作战,阵地战、运动战协调配合以及勇猛追击。  相似文献   

17.
百团大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国抗战面临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因而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百团大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国抗战面临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因而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运动战的情报信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的运动战具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样式信息来源,其效率之高和效应之大不仅是中国战史的奇迹,也堪称世界战史的典范。毛泽东当时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用情报信息指导战争这一世界军事领域的前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功地利用情报信息对红军的作战样式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发明和发展了当年红军以类似今天的制信息权为特征的运动战,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战史上使作战样式与现代无线电信息技术结合最早也最为出色的战略战术的创始人,当然也就赢得了战争。  相似文献   

20.
破袭战     
破袭战亦称破击战,是我军破坏敌人交通和通信等军事设施,借以打击敌人的一种传统战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人利用交通线分割包围我根据地,对我实行封锁或突然袭击。我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破袭战。进行破袭战,一般是利用夜暗、气候不良或敌人容易麻痹疏忽的时机,集中我之兵力,以灵活巧妙、隐蔽突然的行动,对既定的目标(如敌人的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