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昊 《中国军转民》2023,(15):51-52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我国人才大学生在未来能否成为我国国防体系的“顶梁柱”,主要取决于对其进行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的实际成效。本文以民族精神与国防教育的关联关系作为切入点,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以及民族精神培养教育的重要性作出分析,并提出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2.
自党中央提出“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国防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教育的浓度和力度上与客观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单位在国防教育中,往往从军事角  相似文献   

3.
杜长富  田明宇 《国防》2012,(9):55-56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国家安危兴衰的社会工程.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确立新的观念、采取新的举措,扎实有效地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民国防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努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一、国防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把国防教育摆到突出位置 国防教育工作是营造“民族精神长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从国防教育的内涵上讲,国防教育包融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人们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国防教育与职工教育结合不紧,造成国防教育在一些企业落实效果不好。笔者认为,企业的国防教育必须着眼增强“四性”,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抓好企业国防教育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在搞好国防建设的同时,何书记还非常重视国防教育。黔南州开设了国防教育专栏,依托各县(市)人武部在青年民兵、山村农户中普及国防知识教育,利用橱窗展、图片展及赶场日上街进行宣传等,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同时,还开辟了国防教育基地32个,州内独山民族中学、贵定雪茄烟厂等国防教育基地还被评为“贵州省国防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国防教育采取渗透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人教育和新闻、文艺传播系统之中,效果很好。这个区在确定国防教育内容时,注意了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区域性、阶段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兵役法》为主要内容。每年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下发的民兵教育计划中,都强调把国防教育作为重点。还主动编写国防教育教材,包括“国防观念是民族的精神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国防教育采取渗透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人教育和新闻、文艺传播系统之中,效果很好。这个区在确定国防教育内容时,注意了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区域性、阶段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兵役法》为主要内容。每年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下发的民兵教育计划中,都强调把国防教育作为重点。还主动编写国防教育教材,包括“国防观念是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杨慧 《国防》2005,(5):32-32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更新国防教育观念,充实国防教育形式,提升国防教育水平。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建构国防教育新观念。先进文化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国防教育发展的动力。抓好国防教育,首先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现代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精神力量的综合体,是渗透各个领域的“大国防”;…  相似文献   

9.
对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明  朱信号 《国防》2005,(7):22-23
随着《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我国将国防教育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全国各地高校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有力促进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但也应看到,由于《国防教育法》的规定比较笼统,在实际操作中受到许多限制。为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国防教育法》,制定操作性强的专门法律法规,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制度化、法律化。首先,高校国防教育立法是确立高校国防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江泽民同志强调,“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指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进一步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筑牢全民国防教育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指示,自觉把开展国防教育作为加强国防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大事来抓,不断探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新路子,有效地增强了全民国防观念,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宁 《华北民兵》2004,(12):48-48
国防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民族兴衰,体现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切实增强搞好国防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王亚军  冯志铎 《国防》2006,(5):48-48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因此,军队在完成好自身国防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地方国防教育职能部门开展好群众性教育,从人员、物质、教学上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努力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要积极主动搞好谋划协调。军队作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定要自觉地站在努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要求,积极参与和协助地…  相似文献   

14.
一、新形势下,增强企业职工国防意识,要在高唱时代主旋律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县(市)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迅速建立企业全民国防教育的宏观调控机制,深化国防教育。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在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先后围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扭亏增盈、实现市财政收入翻番、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市军警民大比武、“三热爱”文艺演出、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纪  相似文献   

15.
《国防》1999,(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陶刚 《国防》2006,(3):47-50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重视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国防教育要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公民终身国防教育要以被教育者成长所经历的阶段为轴线,构建教育主体网络体系,区分教育内容重点,从而实现公民成长各阶段国防教育的“无缝链接”。一、在教育对象层面上,保证公民从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各阶段接受国防教育的连续性国防教育,虽然是特殊的教育活动,但也必须具备一般教育活动的三要素。一是受教育者,即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因应时代变化,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1日征兵工作开始以来,贵州施秉县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增强了公民的国防意识。 他们结合征兵工作大力开展好“国防教育月”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赶集、民族节  相似文献   

20.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存亡。要抓好落实,关键在于抓好“结合”。把国防教育同一些经常进行的全民性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其他各项教育的内容,又可以保证国防教育的经常化。一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国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一个很大的空缺。所以,要结合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