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的郝彭征在《中共党史研究》(双月刊 )第 4期上撰文说 ,在我党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左”倾错误 ,其中有四次曾被当做右倾或被称作形“左”实右、假“左”真左。如林彪集团覆灭后 ,在批林过程中认为林彪集团不是极左 ,是极右 ,因而只许批极右 ,不许批极左。再如“文化大革命”后期 ,“四人帮”集团继续推行极左路线 ,阻挠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粉碎“四人帮”后 ,许多报刊文章称“四人帮”的路线是“假左真右”。文章认为 ,这些本来都是典型的“左”倾 ,却被误认为是“右倾”、“形左实右”、“极右”、“假左真右”等 ,因而无一…  相似文献   

2.
1967年,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个年头。在上海所谓“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全国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从城市到乡村武斗不断,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在夺权,交通受阻,工厂停产,文教、科研单位更是一片混乱……重新上马不久的核潜艇研制,面临着夭折的危险。中央分工抓核潜艇研制的是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由于二月份在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上对林彪、江青一伙假“文化大革命”之名疯狂迫害老干部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聂荣臻被诬为“二月逆流的黑干将”,受到冲击和批判,处境相当困难。到底是身经百战的元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面对全国  相似文献   

3.
所谓“上贼船”,是20世纪70年代批陈(伯达)、批林(彪)整风运动中的一个特定用语。1971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位追随陈伯达(实为林彪,当时尚未被揭露)犯了严重错误而又迟迟不认识错误的同志的检讨上作了一段批示,其中一句为“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从此,“上贼船”一词,成了“林彪死党”、“林彪反党集团追随者”的代名词。但说肖劲光“上贼船”,确是天大的冤案。 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四人帮”又进一步将黑手伸向海军,把矛头直指肖劲光。直接的起因是所谓选票问题。 1969年4月,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我是军事人物分支学科的副主编。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林彪这个人物。首先是林彪能不能列条目上书?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认为,林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罪行,在历史上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在我国军事历史上他毕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1983年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名单中列入了林彪的名字,但不是以元帅的身份对待。因为军衔是军官的光荣称号,1955年经毛泽东主席签发、1963年经刘少奇主席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  相似文献   

5.
金秋送爽,迎来了又一个枫叶着红的季节,叶剑英元帅就是在去年的这个季节逝去的。我重读了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剑英传略》,为叶帅在我国革命斗争中光辉的战斗经历所激励,脑际里再现着“文化大革命”中叶帅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往  相似文献   

6.
简析1975年军队整顿被迫中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75年军队整顿在所谓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迫中断。这有其深刻的原因 :当时“文化大革命”仍在继续 ,党的指导思想依旧严重偏离正确轨道 ;党内生活制度依然存在严重缺陷 ;毛泽东态度的反复 ;“四人帮”的疯狂抵制和破坏 ,特别是对军委扩大会议的破坏与诬蔑等原因 ,终于导致了 1 975年包括军队整顿在内的全面整顿工作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7.
汪杰在《<林彪传>的失误及其教训》一文中指出:《林彪传》(林青山编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是个任意涂抹历史事实,东拼西凑、胡编瞎扯的大杂烩。”其严重失实之处甚多,如开篇几处说林彪是“农民的儿子”,其实林彪出身于地主兼工商业的家庭;林彪的家乡也并非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大以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没有也不可能沿用中共九大之后产生的中央军委。因此,当时的中央军委只是一个名义,并无具体的组织实体。这是"文化大革命"长期混乱导致的结果,反映了林彪事件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叶剑英等军队老干部与"四人帮"之间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结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缅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3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笔者认为,从遵义会议到“文化大革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组织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丁家琪 《国防》2005,(4):79-82
四、计划周密,部署严密,行动果敢,未费一枪一弹,一举粉碎“四人帮”面对“四人帮”越来越猖獗的活动,叶剑英、华国锋、汪东兴也进一步抓紧了筹划和决策。1976年10月2日下午,叶剑英到达中南海南船坞汪东兴的住地,再次与汪商谈。两人共同分析了这几天的情况,一致感到形势逼人。原来设想的国庆节后十天动手,看来太晚了。兵贵神速,不能失掉时机,必须以快打慢,乘敌之不及。在商量如何具体解决“四人帮”问题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只能采取果断措施,隔离审查。两人都亲身经历过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隔离林彪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三”事件后,针对林彪集团对军队建设的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做出加强基层建设的决定。为此,全军基层单位深入进行了思想教育、按照条令条例抓管理、开展“尊干爱兵”活动、调整基层干部和战士的生活待遇、关心基层干部战士的进步成长等活动。这些活动开展于“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对于增进官兵团结、提高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9年春天,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十年动乱后复出的邓小平,重新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在领导全党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战略决策的同时,把锐利的目光转向饱受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的海军。由此,人民海军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艰难的复归     
从1960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军队政治工作在“左”的错误方针指导下逐渐脱离五十年代的正确轨道,而向“左”偏转,终于在六十年代中期步入突出政治的迷津,卷进“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旋涡,所造成的严重消极后果是难以估计的。但是物极必反,正当林彪反革命集团达到其发展的颠峰状态而走向衰落败亡的时候,由林彪致力推向极左的军队政治工作也达到极限,而踏上向五十年代基点复归的历史途程。我们说这个复归是艰难的,一是因  相似文献   

14.
仲秋,我来到天津宝坻县小靳庄民兵连。说到小靳庄,人们并不陌生。“文化大革命”中,它以唱样板戏、赛诗等“十件新事”闻名全国。从1974年6月到1976年8月,大野心家江青曾先后三次窜到这里,以“抓点”为名,无耻地为自己树碑立传,大造篡党夺权的反革命舆论。那时候小靳庄成了“四人帮”手中挥舞的一根大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一体”、“合体”、“统体”等概念,其含义与近代出现的“整体”一词相近,但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各有差异。“一体”强调的是矛盾诸方面的一致性,淡化其对立性。惠施所谓“天地一体也”①,《庄子》所谓“生死存亡之为一体”,《仪礼》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丧服》),《白虎通》所谓“三教一体而分不可单行”等,都是强调矛盾各方的一致性。“合体”则侧重于讲矛盾双方的结合、交合、调合、融合之意。《庄子·达生》所说“无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而成始”,《春秋繁露·基义》所谓“物…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权威,并以其为指导,冲破教条主义思想束缚,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冲破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神化,正确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冲破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和篡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7.
“阿思本舰队”流产始末孙瑞亮,季庆华“北洋水师”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铁甲舰队。但是,早在北洋水师创建之前,中国还曾有过一支在名义上仅存在5个月就“夭折”了的铁甲舰队,这就是所谓的“阿思本舰队”。英帝国醉翁之意不在酒清王朝有病乱投医鸦片战争以来,昏庸腐...  相似文献   

18.
所谓“转兵”,是从战略层面而言的,指改变了之前的战略方向和计划,确定了新的战略方向和计划,而且部队根据新的战略方向和计划展开了行动。以此观之,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一直保持“西进”的进军状态,并在通道会议前已明确了“入黔”的进军路线。通道会议决定“继续西进”,并未改变红军的进军方向,更没有放弃与红2、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不宜称“通道转兵”。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仍是按照先西进然后北上会合红2、6军团来部署,于是林彪、聂荣臻于1934年12月16日提出了向贵州甚至川南进行大范围机动的“重新布置”建议。随后召开的黎平会议,综合分析李德、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人的主张,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放弃与红2、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了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正式形成决议,所谓“转兵”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与美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金山对日和约》摒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参与、拟制与签订 ,掩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 ,在安全与政治、领土、经贸等条款和战争赔偿等问题上 ,处处违背盟国有关对日政策的国际协议。它不是一个全面的 ,也不是真正的对日和约。在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和日本政府的错误选择下 ,日本与台湾蒋介石政府签订所谓《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 ,这是战后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大逆流。旧金山和约及日蒋和约 ,在实际上确认了由杜鲁门政府炮制而获得吉田茂政府支持和参与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违背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议和日本政府在《乞降照会》中的承诺。这两个条约在国际条约中对台湾地位问题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妄图分离台湾 ,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一提到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少同志甚至包括有些领导同志总是笼统地讲:“要恢复到五十年代的水平。”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一点,也就是:“五十年代的风气又回来了。”一个口号,一种提法,总要和一定的历史时代背景相联系。粉碎“四人帮”不久,针对“文革”中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左”的一套横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猖撅,社会风气遭到极大破坏的状况,提出“恢复到五十年代”,尚可理解。但是现在再这样提,显然是不妥当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