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忌“曲高和寡”。要高格调而不唱高调。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根本职能。任何时候,教育都要保持高格调,大力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占领阵地。然而,有些教育者在这方面认识有偏差,把唱高调当成高格调。  相似文献   

2.
坚持高格调     
坚持高格调王喜奎经常性思想工作格调不高的主要表现一是推卸责任。在做官兵因提升、晋级、考学、入党等问题的思想工作时,不是坚持正面疏导,按党委(支部)决议去做工作,而是总想开脱自己,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似乎只要自己没有责任就等于把工作做通了。二是回避矛盾...  相似文献   

3.
杜民根 《政工学刊》2004,(10):19-20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由引起事物发展的量积累到一定的“度”而发生的。同样,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成绩也是由工作的量达到一定的“度”而取得的。因此,做经常性思想工作要讲究“度”。一、灌输教育要有深度。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抓好灌输教育,解决好基层官兵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现在,在一些单位理论灌输的思想被淡化,小道理代替了大道理,做思想工作的格调不高,这是应该注意的。在灌输教育的深度方面,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变就事论事为就事论理。灌输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四有”军人这一总目标,把握…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的国歌是一首救亡的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经典歌词,最能撩动中国人那根有关“国家存亡”的脆弱神经。21世纪的中国,虽然不存在救国的问题,但同样存在着国家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麻木,一个国家最可贵的是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忧患意识。今天中国发展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刻,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的歼-20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个重大衍生型号,双座型歼-20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采编茶座就要开张啦!雅舍香茗,空山灵雨。咱这茶座格调绝对高雅!大家伙儿平日里忙于奔波,闲睱时间不妨抽空儿到此小坐,聊聊天,闻闻茶香(呵呵,可能闻到的是墨香?!)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  相似文献   

6.
马苹 《政工学刊》2011,(1):13-14
一、"十一五"大书民生答卷,"十二五"续绘民生蓝图。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迈向"十二五"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幽默语言是一种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形式活泼、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语言艺术。善于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充分发挥人的口才,使生活充满欢笑,使工作锦上添花。但在语言运用中要注意表达效果与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一种密切联系着作家生活和思想的修辞手段。不同的人运用比喻会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能造成作品的不同色彩、气氛、境界和格调,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构成作家语言风格的诸方面因素中的一个方面。从运用比喻对,对喻体材料的选择、对比喻类型的选择以及产生表达效果的不同,可以分析出它们对形成作家语言风格起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严治官 ,是各级始终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加强师团党委班子建设的关键。抓班子离不开抓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 ,而教育管理除了靠班子成员个人的基本觉悟和基本素质外 ,很重要的一条要靠建立和完善一套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 ,以保证从严治官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促进党委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  一、坚持思想监督的高格调 ,从源头上打牢监督制约机制的基础  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抓好从严治官的根本措施。一些单位对班子成员监督管理不力 ,甚至导致干部发生违纪和腐败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  相似文献   

10.
时 下 ,流行音乐充斥歌坛 ,也冲击着部队。各种格调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歌曲在广大官兵中流行传唱。有的歌词文理不通、生拼硬凑 ,让人听后云山雾罩 ,不明其意。有的曲风迥异怪诞、低靡消沉 ,易让听者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压抑凄凉心境。格调不高的流行歌曲泛滥军营的现象 ,也暴露出了官兵们的欣赏水平还不高 ,审美能力和鉴别选择的能力还有欠缺和不足。流行歌曲中当然也不乏精品。然而 ,非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 ,在广大官兵中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部队士气难免低落。试想 ,一个整天哼唱“我的爱赤裸裸”、“伤心是一种说…  相似文献   

11.
坚持军营文化的高标准高格调杨振明文化工作既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就要同思想政治工作一样,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坚持高标准高格调,为提高战斗力服务。军队文化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营文化始...  相似文献   

12.
1973年春天一个清冷的早上,一位脸色苍白、面容憔悴的男人正缓步通过从中国大陆进入香港的罗湖大桥。当他靠近出入境关卡时,驻守香港一侧的一名英国士兵向他行了一个礼。这个人名叫杰克·唐尼,曾经是美国中情局的一名特工。从1952年起他便和同事理查德·菲克托因为到中国境内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一直关押在中国监狱里。而有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我从桂林到法国学习法语,然后到比利时学习军事一走之前,北京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说,有一年他去斯洛伐克旅游,斯国虽然很穷,但老百姓对独立10年来的变化很是骄傲。而在他们眼里,中国还是很贫穷落后的。一次,一位斯洛伐克人拉着一位中国游客,指着布拉迪斯拉法市一幢20层高的建筑骄傲地问:你们中国有这么高的楼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事学(古时叫兵学)始于上古,历经数千载,著述数万卷,堪称世界文化的瑰宝。有人在概括中国文化时,将其概括为"兵、农、医、艺"四个方面,兵在其首。显然中国军事学的发展在历史上是有其重要地位的,它既是中国军事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给予科学的批判性总结。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备的军事学史资料,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军事学史。本文拟就中国军事学自古至今大致发展的历史情况,以及对这一历史研究的缺憾和应对之策,试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军人的美也以其特殊的形态、内涵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审美目光。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军人美也不例外。而除了现实生活,文学艺术是审美体验之最重要的对象和媒介。事实上,人们对军人美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军事文艺获得的。军旅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歌颂了那些有能力自由驾驭军事活动规律、朝着正义战争的道德和政治目标前进的军人,展现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军人美的形态和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真正青史留芳、为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汉、唐盛世(前者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后者从“贞观之治”发展到“开元全盛”)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没有避免“盛极而衰”的结果,这一现象又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借鉴。一、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共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站美俄宇航员 问候中国航天员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太好了。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居留的华裔美国宇航员卢杰用汉语向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致以问候。  相似文献   

18.
所谓认同规律 ,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从相互感应到相互认知、再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它强调双向沟通和交流。(一 )了解人们需求 ,准确把握“行情”。同企业生产一样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根据客体需求组织“生产” ,争取客体认同 ,才能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否则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背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初衷。把握行情就是要弄清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求 ,根据需求确定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比如 ,解决工作对象在“功名”、“利益”的追求中、对良好工作条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产生的思想问题 ,除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格调 ,大力宣扬和…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随着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杨利伟的名字迅速传遍世界。他的“首飞”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蛾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利伟的“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从嫦娥、万户到杨利伟,从辉煌到衰落,从衰落到再度辉煌,中华民族经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