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8月,笔者来到昆明陆军学院国防生暑期军政集训大队,与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近1000名国防生一起生活、训练,真实感受他们火一样的情怀。(一)8月5日下午,集训报到第一天,昆明理工大学在组织参训国防生点名时,原本170名竟多出了1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2005级国防生管继灿,从小就立志  相似文献   

2.
现在每年1万余名国防生新生入学,一个由国防生组成的"新生代军官",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李勇泽就是其中的一员。都说国防生"不缺拼劲缺韧劲,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智力缺能力",而他却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官"到"武状元"的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3.
国防生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学  赵苡然 《国防》2010,(1):56-57
军队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国防生,是借助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的理性选择。近10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已在117所签约高校设立了国防奖学金,资助了7万多名国防生,已有3万多名国防生毕业后成为军官。随着此项制度全面铺开,有必要对国防生的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推进国防生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红 《国防》2012,(9):77
夏秋之季,骄阳似火.作为一名新近特招的国防生,我参加了由军事交通学院承办的暑期国防生基地化训练. 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国防生"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只有训练从严从难,历经风雨考验、砥砺意志品格,才能铸就国防生作为基层军官特有的坚强意志和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与军队签约开展依托培养军队干部工作。十多年来,学校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把国防生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与总政选培办一起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秉承大学责任使命与服务军队建设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满足部队特殊需求、强化高新科技素质与拓展军事指挥才能、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与整合部队培养资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累计选拔培养国防生1183名,已毕业补充部队665名,他们安心基层,扎实磨砺,充分发挥学业专长,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了良好风采,90%以上立功受奖或评为各种标兵,涌现出覃文强、赵志升等一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总政治部召开的国防生培养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军委、总部和教育部领导多次到清华大学视察,对学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04年,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亲自回信勉励清华大学首届毕业国防生。2010年,胡锦涛主席视察部队时先后2次接见清华大学毕业国防生干部。  相似文献   

6.
昆明理工大学在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中,围绕政治合格强化思想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国防生的从军信念。今年毕业的74名国防生,军政素质优良,党员占90%以上。在开展国防生思想教育中,他们按照部队对军事人才培养的要  相似文献   

7.
"重点大学"、"准军官"赋予他们特殊的荣耀,地方大学的半军事化管理给他们披上一层神秘面纱——国防生——为国防而生眼看着身边一名又一名同学离去,南京大学国防生李千却仍在学校焦急地等待一纸分配命令。去哪里?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与其他同学相比,他未来的工作无形却又有形:一名基层军官。  相似文献   

8.
深冬.寒风阵阵。元旦前夕.笔者在中国海洋大学操场上看到,入学不久的国防生正在紧张地训练。在军训队伍中,一名少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河南信阳光山县的“神童”年仅14岁的海军国防生张潇。2006年7月,他以608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利用训练间隙,笔者与张潇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调查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任职培训期间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自编问卷方法,对535名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水平与专业、是否学员骨干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任职院校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可见,对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重点从提高国防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入手,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国防生在任职培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8月25日,昆明陆军学院阅兵场,军乐声声,喊声阵阵。军区签约高校1000名国防生暑期集中军政训练汇报表演及结业典礼顺利举行。8支国防生方阵挎着钢枪,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通过观礼台,300名身着迷彩服的方阵表演了大型团体军体拳。精彩纷呈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国防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为打牢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坚定携笔从戎理想信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18日,武汉大学谢秋洪来到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学实验室,开始博士研究生涯。这标志着我军增添了硕博连读的国防生。小谢思想很开放,性格非常爽朗。1999年10月,广州军区在武汉大学选拔国防生,谢秋洪“用不着考虑就报了名”,通过严格的体检和考核,顺利地成了一名国防生。当时,四川老家无人相信,因为读地方大学能当军官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那就用  相似文献   

12.
踏进地方普通高校,就能拥有一名“准军人”的威武感觉;走出象牙塔,迎接你的就是千顷波涛、万里蓝疆的豪迈情怀。当青春成为一条眩目的彩带连接起大学生活和军旅生涯,当梦想有了在操场与海战场次第实现的可能,海军国防生,这个名词已经成为无数向往海洋、热爱国防事业的热血青年海军梦开始的地方。春暧花开时节,笔者就海军国防生选择培养工作专访了海军政治部干部部人才工作办公室有关人士。7个“正步”踏进海军国防生方阵你想成为海军国防生方阵中的一员,就必须踏好7个“正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驻重庆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选培办以培养合格军事人才为目标,以《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为依据,按照部队要求加强国防生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为增强国防生对部队管理的感性认识,他们建立了国防生公寓,实行集中居住,组建国防生中队、区队,编配中队长、区队长、班长、副班长,每学期调整一次,轮流锻炼。健全内务卫生评比、早操、晚点名、军容风纪检查等制度,每周召开一次骨干会和班务会,讲评一次骨干履行职责情况。同时,他们注重加强行为引导,从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入手,抓好点滴养成,培养国防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不断强化国防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目前,两校国防生担任过国防生中队骨干的占53%,同时,有46人担任校级学生组织负责人,52人担任院系学生干部,93人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汪小勇杜俊容)  相似文献   

14.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是当今军事大国调整军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防生培养工作是满足部队对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的重要举措。作为国防科工委的重点院校,作为哈军工的传人,我们深切感受到,为国家培养预备军官是我校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为切实做好海军国防生的培养工作,经过近4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理清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海军国防生的培养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校海军国防生工作将踏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总政与北大、清华签订了为军队培养干部意向书,率先开展了依托高校培养国防生试点工作。五年来,两校取得了很多成绩和经验。日前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同志,请他谈谈有关培养国防生的问题。记者:杨书记,你好!清华大学作为第一批为军队培养国防生的高校,请你谈一谈清华大学为军队培养国防生的重大意义。杨振斌:对国防生的培养对我们来说  相似文献   

16.
3月初,哈尔滨工程大学百余名海军国防生到海军后箩筐军官黑龙江训练基地——驻大庆某预备役高炮团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通过军训,使国防生完成了国防教育、军体拳、战术基础及高炮专业等课目的训练,提高了国防生的军事素质。  相似文献   

17.
刘鹏  郑艳君 《国防》2010,(5):59-60
根据军委领导指示精神和总部的统一部署,2009年暑期,全国117所与军队签约高校的1.2万名国防生,分赴26个军队单位,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基地化集中军政训练。基地化训练打破了军兵种之间界限,整合了训练资源,提高了育人质量,促进了国防生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但由于训练刚刚起步,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国防生自2004年首批毕业补充部队以来,年度补充部队人数约占生长干部总量的30%,成为部队干部的主要来源之一。国防生的成长经历及自身素质既有优长也有短板。在国防生院校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各部队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探索创新,为国防生胜任本职岗位、打牢发展基础、巩固基层建设摸索总结了很多成功经验。本文充分体现了该部队在认识和解决国防生干部培养使用问题上,将对部队建设负责与对个人成长负责二者高度统一的科学理念,可供我们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今年秋季,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将继续为成都军区招收120名国防生。为了帮助广大志愿报考国防生专业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防生的有关情况,军区驻成都地区普通高校后备军官选培办的负责同志,整理出了6个广大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他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国防生,入伍45天却提出违约申请。1个多月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部队的挽留,他留在了部队。从"逃兵"到"标兵",经过凤凰浴火般的重生,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回顾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指导员、国防生王哲5年多来一波三折的成长经历,给人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