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林 《当代海军》2006,(10):74-75
据史料记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方面使用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密码电报,很多被日本破译,致使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中方发现密电码被破译后,几经变更密码,同时增设针对日方密码机的改进型截收破译设备,培训了多批高级破译专家。在抗日战争中,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偷袭珍珠港、南进战略等多批绝密密码电报,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甲午战争清政府密电码日方了如指掌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除  相似文献   

2.
1894年4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邀出兵朝鲜“代戡匪乱”。此举招致日本政府的不满,也开始出兵朝鲜“勘乱”,引起了中日外交争端和武力冲突。在英国的斡旋下,6月底,清政府为避免战端,首先提出两国在朝鲜共同撤兵的议案,并递交日本政府进行谈判,但对方却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使清朝廷陷入苦苦等待。信守外交“公例”:李鸿章掉进了日本人的战争陷阱1894年7月14日下午,日本驻清政府大使小村寿太郎在获悉大岛义昌的混成旅团全部在朝鲜登陆后,便立即禀承日本政府外相陆奥宗光的电令,向清朝廷递交了日本政府照会书。照会书里断然…  相似文献   

3.
<正>1894年甲午海战前夕,日本国向大清政府递交了一份已翻译成中文的"绝交信"。拿到这封信后,愚蠢的大清国驻日使馆竟然未做任何处理,就原封不动地采用日方提交的"绝交信"文本一字不差地给国内拍发"外交密码"电报,致使日本情报机关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了关乎大清政府国家机密的"密电码"。  相似文献   

4.
10月21日,美国谍报机关窃听破译了东乡茂德外务大臣给野村大使的密码电报,主要内容是:“日本方面已经用了各种手段说明了意见,阐明了立场,除了促使美国再研究以外已经到了没有其他积极手段的地步了……在适当的时候,你或若杉全权公使可  相似文献   

5.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双石乡蔡家堰。先后留日,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吴玉章的幼年时代,正是清朝的末期。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故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冶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  相似文献   

7.
如果历史能够重新书写,相信美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忽视中国人为其提供的那份宝贵情报,美军也不会在珍珠港落得个损兵折将的惨痛结果,太平洋战争开战的历史也许会完全不同。一份美国人不相信的密件在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前5天,即1942年12月3日,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向美国当时的驻华大使递交了一份密件。在这份密件中,中国国民党当局详细地向美国政府通报了中国破译的一份日本密电码的内容,即日本海军将于1942年12月8日星期天,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所在  相似文献   

8.
1941年12月7日午夜1点30分刚过,位于华盛顿奉布里奇岛的海军情报拦截站截获了由东京发往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一份情报。该情报用“紫码”书写。这是日本外交密码中最机密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当时,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因此,破解这份密码情报就显得十分迫切。这是过去18个小时中所传送的一系列情报中的最后一份。它成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消息之一。 他们破译了电文,比日本人在珍珠港投下的第一批炸弹早了5个小时 密码局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破解一组日本外交密码。这并不容易。除了日语本身的复杂性,日方还使用了从1919年到1920年春之间所使用的近12种不同的代码。1921  相似文献   

9.
有了秘密“武器”,可是博古、李德不会用1932年初,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第3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缴获了大量敌人的装备,包括多部无线电电台。为此,中革军委决定将总参谋部执行侦听、侦收敌人电台信号、从中获取情报的侦察台从通信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军委2局,专门执行无线电侦察任务。军委2局成立后,在局长曾希圣的领导下,侦听能力迅速提高,通过刻苦努力,多次破译了国民党军的多种版本的密电码,为红军反“围剿”提供了可靠情报。在中央红军长征前,中革军委2局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破译国民党军队各类密电的能力,成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秘密武…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上而言,清朝军事改革不彻底,战争准备不足、战略指导混乱无方、战术战法不当、军队战斗力低下等,是酿成甲午惨败悲剧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其教训极为沉重,给当今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荐书     
《政工学刊》2014,(10):95-95
《清日战争》作者:宗泽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1 内容简介: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 ar”。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12.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北洋海军的爱国将领邓世昌(1849——1894),在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视死如归,为保卫祖国海疆,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十九世纪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殖民地。走土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也把朝鲜和中国作为它侵略、“开拓”的目标。1894年6月5日。满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出1,500名陆军进驻朝鲜汉城以南的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月6日,德国外交部长阿图尔·齐默尔曼正在柏林的办公室内起草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准备拍发给德国驻美国大使冯·伯恩斯托夫并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冯·埃克哈特的。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年月。一场既无义又无望的战争已使几百万名土兵横尸疆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还是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都伤亡惨重毫无收获。  相似文献   

14.
1894年7月25日,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船只正行驶在朝鲜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上。突然,几艘日本军舰横冲过来,一时间,炮声轰鸣,火光冲天——丰岛海战打响了,战争的结果:中国军舰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济远”号被击伤,“广乙”号被击毁,  相似文献   

15.
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及运兵船拉开序幕的。而这次中国舰船在丰岛海面所以受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与李鸿章由海路增兵牙山的决策失误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894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请求清政府派兵“代剿”。6月4日,主持清朝军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接到  相似文献   

16.
<正>120年前的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带给中国的苦难不堪回首。而日本则通过侵华战争获得割地和巨额赔款,实现了大和民族的复兴之梦。如今,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重温旧梦。来自日本的挑战让中国社会难以释怀,中日对抗似乎成了当今中国严重的外部挑战,因此国民对"甲午"的特殊关注必然首先针对日本。然而,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主要大国,中日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区和平稳定。今天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日本经济新闻》社长鹤田卓彦一行时指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促使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接受美国《中国新闻》英文月刊记者采访时说,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排除干扰,使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阴影仍然存在,日本国内存在的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经常干扰和破坏中日关系,就是日政界也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一历史。 1998年4月22日,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时指出,希望日本正确对待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同台湾的关系问题,不做任何有损于中国统一的事情。 1998年5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会见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时指出,中方关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重要原因就是涉台问题。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台湾海峡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对此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希望日方慎重行事,不要做令周边邻国担忧的事情。 1998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步兵部队的驻日美国陆军日本军方认为,"朝鲜发射弹道导弹,是对美军驻日军事基地的最大威胁"。美军驻日军事基地,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支点。那么,驻日美军到底达到怎样的规模和承担怎样的任务呢?目前,驻日美军的总人数达到了5万人,而驻韩美军人数为2.8万人。仅从驻军人数的比较上就可以看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中,日本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且,驻日美军都是"最大作战单位的部队"。美军的四个军种派往  相似文献   

19.
刘江永 《政工学刊》2013,(12):75-75
日本政府“购岛”后面临的一个困境是,面对中方政府和民间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发表的大量有理有据的观点,不进行反驳显得理屈词穷,而进行反驳又缺乏真正的依据,并且等于在国际上造成同中方确有领土争议的印象。日本外务省只好采取在网站上以问答形式(实则是诡辩形式)阐明日方立场,显得十分牵强。相比之下,一年来,中方学者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利用和纳入海上防区的中国固有领土。这一点无论日本当局与其御用文人如何诡辩都难以否定,可以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20.
威海,1894年7月,清政府以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在这里进行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被永远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威海,2003年10月,被联合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改革开放使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威海,2005年8月3日至5日,中国一航在这里召开2005年度新闻宣传暨第五次《中国一航通讯》通讯员工作会议,与会同志交流经验,畅谈体会,结合任务,展望未来,深感宣传工作责任重大。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