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武战线扶贫工作中,湖北省鹤峰县人武部创造了一个奇迹: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将一个山区特困村,扶持成了年产值上亿元的科技致富村。 20年前,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八峰村曾流传着“山坡鬼剃头,滴水贵如油,黑灯瞎火熬,钱粮世代愁”的民谣,是该村的真实写照。这里的群众世代饱尝着饥荒、水荒和封闭的困扰。1982年,  相似文献   

2.
古富村坐落在云南省永平县城东部的万宝山下,辖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散居着彝、白、傈僳、侗、汉等五个民族,320户1444人。农户商品意识低,科技落后,干旱缺水,山民们守着大山,过着穷日子。1996年,全村人均占有粮不足400公斤,人均年收入只有612元,是永平县的扶贫攻坚村。  相似文献   

3.
上甘岭那么残酷的战争,志愿军在坑道里唱什么?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嘛。《解放军生活》:您是军营民谣的关注者,1998年,您开军内媒体之先河从军营文化的视角审视打量军营民谣。那时的军营民谣如日中天。8年过去了,军管民谣辉煌不再。现在回过头来,能否为军营民谣发展10年做个总结?  相似文献   

4.
2006年,军营民谣步入第十个年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歌,哪怕你在封闭的军营里。抗战时期是《松花江上》、70年代是《十五的月亮》、80年代是《血染的风采》、90年代是《我的老班长》。1996年,小曾一首《我的老班长》拉开军营民谣帷幕。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诞生,它改变了清一色只有集体而忽视个体的音乐表达方式,让音乐由集体指向个体,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人性化的娱乐样式让刚性的军营更柔软。小曾之于军营民谣,犹如邓丽君之于内地流行音乐,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老狼之于校园民谣。由于他的坚忍和努力,他由早期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一跃成为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0年来,军营民谣是一茬一茬兵们的情感寄托。军营民谣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情感宣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他们按照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呢喃、低吟或哼唱着自己与军旅时空的每一个对应关系。这些歌声,注定成为他们嘹亮军歌时代罅隙里萦绕不去的声部。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一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经岁月抚平。军营民谣10年之际,《解放军生活》给它画像作传,以此向那些军营别致表达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在素有“八宝之乡”美称的富源县,人们传颂着富村乡铅锌矿民营企业家、民兵连长张福才助民扶贫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小曾当年对军营音乐发出了“不够体贴”的呐喊,那么今天,军营民谣面临他10年前的尴尬,对21世纪的当兵人而言,军营民谣也不够体贴。  相似文献   

7.
艺术源于生活。军营民谣源于解放军生活。新兵连、想家、站岗、演习、打靶、外训、甚至部队驻地的姑娘,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要素,军营民谣里全有了。反之亦然,军营民谣是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战士们把小曾当成“自己人”而不是明星。他唱出了他们心底的歌,他的歌里有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军营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踏进军营,像本文虚拟的“他”一样,当他学唱第一首军营民谣歌曲的时候,或许他没有意识到,但他的解放军生活已经在歌声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被岁月抚平。10年间,军营民谣5个组合共同缔造一部长着青春痘的历史。记住5张有青春痘的脸,记录你飞扬的青春。  相似文献   

9.
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武装部充分发挥民兵在小康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一兵带一户”、“一排带一组”、“一连带一村”、“富村带穷村”等形  相似文献   

11.
"爱心桥"     
四川省荥经县新庙乡常富村上街口铁索桥因年久失修,严重威胁过往行人的安全,使全村1000余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常富村民兵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民兵连指导员朱平均的亲自带领下,组织民兵150余人次义务投工投劳。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级想办法,出主意,多方筹集资金,购置材料。全体民兵不怕苦,不怕累,顶风沙,战严寒,克服重重困难,奋战20多天,修通了常富村上街口铁索桥,解决了当地群众的行路难问题,方便了他们的生产、生活。这一行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听民谣是听民心。“走上柏油路,想到人武部;喝上自来水,想起柳政委;住上新瓦房,感谢民兵好儿郎。”这首民谣朴实地道出了这样的民心: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对人武部的无比爱戴和感激之情。这首民谣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故事。盱眙县人武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办民兵,成建制组织民兵投身治山、治水、治路等经济建设主战场,为老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 治山,闯出脱贫的蹊径 盱眙全县30多个乡镇1/3分布在山区,山地面积达64万余亩,其中宜林面积约33.5万亩。可长期以来,盱眙人却望山兴叹,并没能“靠山吃山”。  相似文献   

13.
民谣作为诗歌的一种形式,不但极大地丰富了英国民间文学,也构成了英国文学中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昔日后山垣破窑洞、烂猪圈、满村都是黄土面;如今后山垣,连体别墅一排排,柏油马路入户来,村里村外全是树,家家都是小康户。"这是山西省柳林县后山垣村流传的今昔对比民谣。该村村主任兼民兵连长霍元元说:"这两首新旧民谣真实地再现了后山垣村今昔面貌,也见证了村民兵连流下的辛勤汗水、收获的丰硕成果。"该村位于县城以西5公里处,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首朴实的山区民谣,这是一段真挚的军民鱼水情,它的背后记载着人民子弟兵在扶贫攻坚中的动人故事,也道出了当地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之情。 2001年初,贵州省铜仁军分区把开  相似文献   

16.
“一进吕王沟,步步踩石头,土地标图上,春种秋不收。”这首民谣是昔日辽宁省营口吕王乡的真实写照。今日的吕王乡已远非昔比,山村树木成林,果实累累,人欢马叫,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全乡共建山楂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富源县地处滇东方向,全县11个乡镇,60余万人,居住着汉、回、苗、彝等26个民族,系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十几年来,该县人武部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扶贫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把富村乡砂厂村公所作为挂钩扶贫定点户,走思想上更新、技术上带动、经济上帮扶的路子,使砂厂村公所家家通上电,户户引入水,公路通到村,人均年纯收入  相似文献   

18.
木子 《宁夏科技》2002,(3):74-75
金秋时节,我到古雄州(今河北雄县)旅游,听当地人讲了许多古雄州的古战事。回到北京,我翻阅了《资治通鉴》、《中国战典》等古籍和图书,了解了古雄州这个古战场的许多古战事的线索,再次来到古雄州,与原雄县县委书记杨凤鸣、雄县城建局长方铁军、雄县文体局长金克新漫谈。我们深感,古雄州,古战场,古战事,孕育了许多不朽的军事思想。(人物简称为杨、方、金、木)  相似文献   

19.
浙江东阳市吴宁镇西庄村成为金华市第一个倔元村而脱颖而出。这个过去名不经传的穷村,一跃成为全市农村屈指可数的富村,其成功的奥秘是充分发挥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生力军作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西庄村,民兵从土地上走出来,投身到商品经济的大海。女民兵应美珍,在市针织一厂打工,看到该厂针织绒布边角料成堆地废置一旁,于是她靠一个月工资200元钱购买了一些边角料,精心制成100条童裤,拿到  相似文献   

20.
路瑶  张晶 《中国军转民》2024,(5):128-130
红色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与支柱,也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宝贵精神财富。以高质量发展视域为切入点,梳理相关研究文献概括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探寻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精神、物质内在逻辑,剖析乡村振兴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创新路径,坚持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红色文化锻造而成的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作用机理,助推乡村产业兴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