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永远的感谢     
1965年,我22岁,独自从北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塔里木河流域,在那里工作了8年;后辗转调入北京工作至今。我在相隔了25年后的1999年夏天回过一次新疆。我一辈子没当过官,但那次让我临时当了一回中国作家协会采风团的团长。前不久又从农一师知晓,今年8月要纪念农一师成立50周年,于是我又琢磨起能否再回一次新疆  相似文献   

2.
我的身体一直很好,究其原因有两条:一是遗传,父母给了我一付好身板。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全身各个“零、部件”完整无缺,功能良好,这是先天因素。二是因为有了第一条,我在1960年被选调为飞行员。这以后的25年里,半年一次小体检,一年一次大体检,两年一次疗养。每天有专门的体育锻炼时间,就餐有专门的“空勤灶”,营养与卫生保健有航空军医负责,这是后天因素。1986年我从飞行  相似文献   

3.
难忘军旅情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2001年《环球军事》刚创刊时,我还是一名空军军官。当时我还以为又出了一种小型军事刊物,但通过几年的拜读和观察,我感觉到《环球军事》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这点我很高兴。在我看来,贵刊的可读性和可视性远远比其他军事刊物强。当时我所在部队驻在一个小镇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指导员叫我到办公室,鼓励我报考军校。看到桌上厚厚的一叠《政工学刊》,便向指导员要了一本翻翻,这一翻就是10年。这10年中指导员已经成为大队政治处主任,我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具有硕士学位的指导员。这期间《政工学刊》帮我解答了很多疑惑,  相似文献   

5.
与《西南民兵》结识是我从事武裝工作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她竟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忠实伴侣。1992年12月,我从西藏那曲军分区退伍回家后,走上了武装岗位。我带着十足的兵味和雄心壮志,想干出一番事业,但地方武装工作与当兵带兵不是一回事,让我不知怎么干。1993年8月的一天上午,我心不在焉地从书柜里抽出一本杂志往办公桌  相似文献   

6.
从小我就立志要穿上黄军装,1964年终于如愿以偿。经过几年军队生活的磨炼,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1970年我退伍回乡后,第二年被任命为厂武装部干事。当我又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晃眼,在武装工作岗位上一干又是12年。12年的风风雨雨,武装工作也经历了企业机构的整编,调整、合并、撤销、恢复的严峻考验。不管我在何方、身置何门,武装工作都永远伴随着我。 1988年元月我调厂行政科当房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主任走完了87年的人生道路,溘然仙逝,噩耗传来,无比悲痛。许多天我竟日日徘徊,无所从事,恩师的前尘往事一幕幕掠现,不禁泪雨滂沱。(一)时光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天,我所在单位的一位科技参谋拿着一封信让我看,信是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亚写给我的,大致内容是称赞我在一份内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时我深受感动,这么一位我深深敬仰又不曾  相似文献   

8.
仿佛是一眨眼,又像是无数日夜,2020年,是我兵龄的八岁生日。这八年,是我从士兵、军校学员到士官的转变,也为我人生中最美的青春烙下了迷彩的印记。2011年12月1日,这一天是我离开家乡参军的日子,也是我成为一名海军女兵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穿上崭新军装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如山的责任和如海的包容。我爱这身军装,是它开启了我的梦想和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镇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初走上岗位后,我分工主抓武装工作。自己虽当过几年兵,但对地方武装工作知之不多,怎样指导镇武装部“踢”好工作的“头一脚”,进入“角色”,竟成了我上任后第一道难题。正在我为难之时,镇武装部谭部长给我送来了当年的《西南民兵》第4期,我随意浏览目录时,一个《党政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夏天,也就是我军校毕业分到巴丹吉林沙漠满一年的时候,我试图离开,我总在担心自己将在这浩瀚无垠的寂寞里老去。这种有害的情绪严重地困扰着我。8月1日的那天,下午放半天假。吃过午饭,我在办公室呆坐了片刻,突然决定作一次短暂的出行。我记得那天是巴丹吉林最为常见的天气——晴朗,没有一丝云,天蓝得非常透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参军报考成为炮兵一员我是1933年阴历11月29日出生的,祖籍是安徽省郎溪县。我们家一共有8个兄弟姊妹,我排行老三,弟兄5个,3个姐姐。我小时候,父亲在我们镇上做生意,家里有十几亩田,生活还算过得去。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离校上了一年私塾,之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完成了六年小学的学习。我们的私塾老师是晚清的一个秀才,在私塾的一年里,我从《三字经》《百家姓》一直读到《论语》,  相似文献   

12.
知法守法     
编辑同志: 1998年12月8日,我的邻居徐某欲向本镇信用社借款5万元搞运输生意,找到我父亲作担保。当日,信用社、徐某和我父亲三方共同订立了一份借款合同,徐某为借款人,借款数额5万元,借款期限一年(1998年12月8日~1999年12月8日),我的父亲在借款合同中“担保人”栏目中填写了自  相似文献   

13.
又到一年岁末时。记得去年除夕夜,钟声响起的时刻,我情不自禁要说:谢谢!那是经历过为生命拼命抗争之后由衷的感慨,是穿了30年军装之后发自内心的感恩。2005年,我得了一场大病。那时候,我的眼前一片漆黑。生命和美丽都如风中之烛,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在漫长的实习生涯中,我工作的重心就是收集资料、整理报刊。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结识了《兵团建设》,一篇篇励志的佳作激荡在我心灵深处,一个个真实的榜样屹立于脑海之中。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觉得从事新闻工作是一份莫大的荣耀。转眼间5年过去了,我在《兵团建设》这块沃土上汲取的养分,滋润着我在新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八日凌晨三时,我骤然醒来,外面大雨如注。我努力想接着睡,但是睡意全消,我起身读开了隆美尔的《步兵进攻》一书。我碰巧翻到记述一九一四年九月雨中交战的章节。这使我疑虑顿消,因为我想德国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  相似文献   

16.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闻,人生旅途不凡征程。20年的风雨兼程。生活因她而充实,人生因她更美丽。1986年,因部队精减整编。入伍一年半的我就从南充军分区调苍溪县人武部,由义务兵改为职工,踌躇满志的我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一天,老政委唐寿忠拿着一本刚出版的《西南民兵》来到我面前,放  相似文献   

17.
马长仕 《华北民兵》2013,(12):64-64
有幸与《华北民兵》结缘并成为伴我前行的良师益友,要从1996年上半年算起,已有17个年头。我是一名1981年入伍的老兵,曾在海军驻渤海湾某部服役14年,转业时本来是有机会分到理想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但是带着对部队的深切情感和依恋,我自愿选择安置在县人武部当一名职工,成为"准军事人员"。我觉得能到军事机关工作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一年,人武部刚刚收归军队建制,经过10年变故,各个人武部的现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因“冤假错案”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刑满后,我向原市法院提出申诉。该法院改判为二年有期徒刑。我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的结论是:一、撤销10年徒刑的判决;二、撤销2年徒刑的判决;三、对我免予刑事处分。请问,我是不是属于平反?10年的工资可不可以补发?  相似文献   

19.
缪维斯  陈晨  孔鹏 《军事历史》2023,(5):121-124
<正>一、难忘的参军经历1939年,我老家江苏灌云海啸遭水灾,家里房子倒了,土地也没了,家里人都跑到根据地去逃荒,而我在1941年2月选择去了我姨家。我姨家在游击区,表哥是地下党,他有的时候需要运送弹药、信件,就让我去,在他的影响下我成了一名地下交通员。后来游击区地下党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我只好选择去当兵,在滨海县中队休养所当看护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我在休养所学习了半年多,  相似文献   

20.
我是江苏省句容县大单乡云塘村的一名民兵,我有心里话,想借贵刊一角,讲讲刘部长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回来,帮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感人事迹。1986年,我在驻军部队学了15天养鸡技术,回来后,一年中养了两批共3000只鸡,有些盈利,一时间,我成了知名人士、专业户、致富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等桂冠接踵而来。在赞扬声和鼓励声中,我头脑发热,1987年初,我在乡粮管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