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平  潘霏 《军事史林》2014,(1):59-64
日军大本营是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前日本发动大规模战争期间的陆海军最高统帅部。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至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帝国陆海军曾三次设置战时最高统帅机关——大本营,通过下达大本营命令(大本营陆军部命令或大本营海军部命令等)的形式发布天皇敕命,统一指挥陆海军战略行动,是直属于天皇的最高司令部。大本营是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和陆海军对立的产物。二战时期日军的大本营被同盟国称为“帝国总司令部”。  相似文献   

2.
《国防》2012,(10):1
9月10日,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9月10日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广大民众及世界各国华人华侨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行为,表达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强大决心和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部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否认在二战期间日本曾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他们诡称,日本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是一种防备苏联进攻的防御性措施,日本在苏德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但从解密的日本天皇御前会议、日本政府及其它军事机构的秘密文件都驳斥了这一观点.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日本在苏德战争中是如何保持中立立场的?  相似文献   

4.
军政部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部,兹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所载,将该部的历史沿革、内部组织及其重要人事任免等问题,作一概要介绍。一军政部原为行政院直属部,成立于1928年11月,至1938年1月改隶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1923年3月始有军政部之设。先是1923年,南方“讨贼军”平定陈炯明叛乱,迎孙中山回到广州。孙中山决定不复任总统。乃组设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是年3月2日,大本营正式成立。大本营于大元帅之下,设总参议、参谋长,秘书、参军二处,法制、审计二局,及军政、内政、财政、建设、外交、海…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能源,是指可供人类获取能量的来源或源泉。它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能量资源和将其加…  相似文献   

8.
8月17日,日本决定放还非法抓扣的我14名“保钓”人士。普天下炎黄子孙都为这些“保钓”人士的平安牵肠挂肚,因为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国人民捍卫固有领土主权的万众一心与众志成城。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亟需三思而后行,看清被右翼势力襄挟的危险,放弃将钓鱼岛“国有化”,并切实阻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极右翼政客继续上演“购岛”闹剧。  相似文献   

9.
1895年4月17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出于无奈,被迫将:……台湾全岛及所属诸岛屿、澎湖列岛之各海口及各府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割让于日本。台湾沦陷了,在其后五十年的漫漫长夜里,那里的同胞承受了多少血雨腥风,饱尝了多少痛苦磨难,产生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涌现出了许多宁死不屈的刚强铁汉!正是他们,率先吹响了中国人民救国救亡运动的号角!一、拒日守土,全民抗争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上,一份条约、一纸清单,中国的宝岛台湾被强行割让给了日本。割地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岛上下,群情激愤,反对割台的…  相似文献   

10.
1991年4月,为了扫除伊拉克在波斯湾的西北部海域即伊拉克和科威特沿岸海域布下的各型水雷,美国决定让日本派遣扫雷部队前往海湾协同排除400枚较难扫除的水雷。4月16日,日本政府向扫雷部队下达了命令,组成了由6艘舰船,511人参加的扫雷部队,并称这次扫雷活动为“波斯湾黎明作战”。 这是二战后日本第一次突破了不得向海外派兵的禁区,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这支世界一流的扫雷部队首次公开在海外行动。 伊拉克在上述海域共布雷约1200枚,在海湾战争期间及战争结束后,美、英、法、德、意、比、荷及沙特等8国已派出30余艘反水雷舰艇和多架直升机进行扫雷,但只扫除了800余枚。日本派出的扫雷队由联合舰队第  相似文献   

11.
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与美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金山对日和约》摒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参与、拟制与签订 ,掩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 ,在安全与政治、领土、经贸等条款和战争赔偿等问题上 ,处处违背盟国有关对日政策的国际协议。它不是一个全面的 ,也不是真正的对日和约。在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和日本政府的错误选择下 ,日本与台湾蒋介石政府签订所谓《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 ,这是战后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大逆流。旧金山和约及日蒋和约 ,在实际上确认了由杜鲁门政府炮制而获得吉田茂政府支持和参与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违背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议和日本政府在《乞降照会》中的承诺。这两个条约在国际条约中对台湾地位问题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妄图分离台湾 ,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2.
据悉,日本政府为因应驻目美军准备把冲绳的牧港补给区等归还给日本,日前通告美国将建“高速运输舰”。我们不禁要问:日本缘何要建“高速运输舰”?是果真如其所宣布的那样“提高国际维和及救灾能力”,还是暗度陈仓,另有所谋,本文将就这一事件进行简单剖析。“高速运输舰”的由来日本高速运输舰的“灵感”来源于美军的“海上浮动基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原准备借道土耳其攻打伊拉克。哪知土耳其人“不买帐”,非但不让美空军使用其军用机场,同时也拒绝为其提供空中通道,这让美国政府及军方大为光火。但同时也刺  相似文献   

13.
在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及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取胜后,日本开始跻身世界海上强国。尤其是在1905年5月27日的对马海战中,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以实战的方式证明了当时历史条件下西方“巨舰大炮”理论。日本为了进一步增强其海上实力,于1905年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并在1909年形成了“八·八舰  相似文献   

14.
11月25日.西工大承办的2008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西安分会在西安曲江宾馆开幕,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等8个国家的44所高等院校的2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这是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首届境外会议。模拟联合国的具体形式是.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当各国大使及外交官,发表演讲.准备决议草案、同盟国或对手国家进行磋商谈判,学习在联合国多边外交框架下.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18日的满洲事变,无疑是1937年正式爆发的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被许多人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点。对此事件的研究和探讨表明,是日本关东军军官们无视东京方面的权威,一手策划、发动和导演了整个事件。事实上是他们在军事情报系统军官的帮助下,预先得知总部暂缓行动的命令内容,并抢在命令下达之前采取独断行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满洲事变。 引子 事变的始作俑者是陆军中由相当数量少壮军官组成的团体,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所处的重要地位,擅自单独行动领导陆军一举战胜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对手,并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6.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已濒临绝境,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整个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①由于和平谈判破裂,1949年4月对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7个兵团和地方部队共100万人,从西起江西省九江附近的湖口到东至江苏省…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当时 ,红1军团驻扎在陕西三原一带 ,为了开赴抗日前线 ,我们已经在各方面作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卢沟桥事变之后 ,华北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 ,我们军团部的干部都意识到出征杀敌的日子为期不远了。三原改编与渡河东征我当时任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这时的红1军团其前身为长征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第1、第2纵队 (即中央红军第1、第3军团 ) ,林彪、聂荣臻分别担任军团司令员和政委 ,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之后 ,军团司令员一职由左权代理。到改编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为何紧紧揪住伊拉克不放?答案并不复杂。在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美国认为,要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关键是要设法保持它在欧洲和亚洲的主导地位。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控制中东至关重要。中东不仅是欧亚间的战略通道,而且西欧和日本都依赖海湾和北非的石油供应,发展中国家今后也将更多依靠海湾的石油供应。只要控制了中东,就能对西欧和日本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 美国控制中东的基本手段就是保持和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90年代初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以来,美国打着制裁伊拉克的旗号,大大加强了驻扎在海湾和中尔的军事力量。1994年10月,美国以伊拉克集结军队为由,再次调集军队到海湾。1995年8月,伊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这是自日本《防卫计划大纲》1976年首度出笼以来的第二次重大调整,将于2005年4月正式取代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内阁会议还通过了2005至2009财政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新《防卫计划大纲》要点以多功能、灵活机动、有效的防卫能力为目标,用以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珍珠港事件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日之间开始了生死搏斗。美国为击败日本,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共同抗日。中国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打败日本,并利用美援扩充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两国三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他们之间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由此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则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