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适应全球部署、全球作战的要求,美国海军在战后建成了世界最庞大的基地体系。这为美国海军迅速反应、展开对其潜在对手的军事行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太平洋基地体系作为美国海军海外和本土部署重点,对我国有着直接影响。分析美国海军太平洋基地体系的当前态势,对未来太平洋基地体系的态势和作用进行预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美国海军太平洋基地体系的现状美国海军极其重视本地区基地体系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美海军已占据了分布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和战略要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大纵深的基地网。1、太平洋的第一线基地…  相似文献   

2.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1,(8):4
《海军学院学报》2011年6月美国海军遭遇非对称战争困境?20年来,美国海军没有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直接挑战。20年来,美国海军在海外展开了多个规模庞大的行动。未来10年,作为首屈一指的全球海军,美国海军面临的威胁可能并非来自那些传统的海军强国,而将面临大量的非对称战争挑战。为此,美国海军必须进行转型。但从目前来看,美国海军似乎还没有做好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2,(2):4
《美国海军学会会报》2011年12月美海军作战部长指明军种未来发展方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在发表于《海军学会会报》12月刊上的文章中指出,由于美国未来对全球盟友有着重大责任,因此维持前沿存在非常重要。但鉴于预算限制,美国海军的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同时军种战略执行能力也将面临考验。为了应对这种考验,美  相似文献   

4.
(续第3期第9页文) 2.5 “全球作战概念”[2]、[8] 目前,美国海军的部队结构集中在12个航母战斗群和12个两栖戒备群。但只装备了12个航母战斗群和在阿拉伯海湾轮换的7个装有“战斧”导弹的水面战斗群,一共有19个独立打击群。美国海军目前的两栖戒备群虽然极其通用和具有作战价值,但缺乏独立与未来敌人作战所需要的远距离打击能力和区域控制能力。因此,克拉克上将和美国海军认为必须增加它们的能力,形成有装备的远征打击群,满足未来海军作战的需要。美国海军的“全球作战概念”主要体现在建立增加的、创新的部队组合,以增强威慑和提高在世界…  相似文献   

5.
美国海军“杜鲁门号”和“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相继于6月2日和3日从诺福克港启航,参加“夏季脉动04”大规模海上演习。美军在这次演习中首次检验其于去年12月公布的《舰队紧急反应计划》,即随时保持7支航母战斗群同时在全球水域部署的能力。这次演习同时动用7个航母战斗群,主要向世界展示“美国、盟国和盟军有能力向全球五大战区同时投射可靠战力,遂行作战,最终取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夏季脉动04”是美国海军首度检验其21世纪新战法——“舰队紧急反应计划”。这种战法的目标是加强美国海军的战备能力,提高美国海军部队战斗力,为美…  相似文献   

6.
潜龙 《现代舰船》2011,(9):38-41
在近几年的局部战争中,美国海军的濒海作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战争的检验。随着美国海军越来越强调全球一体化作战,如何进一步提高美国海军的濒海作战能力,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因此,为适应美海军濒海作战小部队分布式作战后勤保障的需求,美水面作战中心设计研制了一种新的"先进后勤运输舰",并将其作为"先进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该型舰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来自大洋的“魅影危机”在失去了苏联这样的强大对手后,美国海军对其原来的作战方针和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了“由海到陆”的全球军事战略转移。在此基础之上,美国海军又逐渐将其提升到军事转型的高度,演变发展成为美军在21世纪的“全球作战概念”。“由海到陆”的内涵也“丰满”了起来,“从海上到陆地前沿”、“全面发展对陆攻击武器系统及其作战战术”、“海上基地”、“海上打击”、“濒海作战之战略与战术”、“网络中心战”等等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为了实现“全球作战概念”的军事转型,美国海军将“前沿军事存在”定位在濒海作战的决定性打击。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美国海军负责资源、需求与评估的作战部副部长迈克·马伦中将发表文章,诠释了美国海军“全球作战概念”,提出了重组海军37个独立攻击群的设想,以及为此所需的新的力量组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军电子信息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完善的全球性、网络化军用电子信息系统,它代表着世界军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而AN/SLQ-32(V)是美国海军现役的一种标准主战电子战系统。它是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海军在主战舰用电子战装备的研制过程中首次推行“定价设计”新概念的产物。推行这种新概念的原因是:一是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艇构成的威胁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黄麟萁 《国防科技》2017,38(2):068-071
为应对海军在全球公域投送力量时面临的严重"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areal denial,A2/AD)挑战,美国海军利用电磁作战方面的技术优势,率先提出并重点发展了"电磁机动战"。虽然该理论还处于进一步完善当中,但随着研究和实施的深入,将有助于提高美国海军在电磁领域的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11.
波音公司1916年创建时,第一个订单便来自美国海军部。但今天,波音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李红军 《国防》2010,(10):71-74
2010年5月25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海岸警卫队司令联合发布《2010海军作战概念》,这是美国三大海上力量联合发布的首个作战概念文件。基于当前和未来威胁,该文件提出了美国海军新的顶层概念,诠释了它的核心能力需求,体现出其作战概念的演变和作战能力的发展。新的作战概念的出台,将对美国海军部队的发展和建设,以及未来全球海上安全形势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潜艇是美国海军执行隐蔽任务和保持其全球优势的关键装备,美国海军迫切需要改进潜艇技术和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来弥补现有能力的不足。近年来,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技术发展迅速,世界各国正在开发和已经开发出的UUV多达上百型。随着UUV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对于UUV在未来潜艇任务中的应用,美国海军做了很多研究和准备。将弹道导弹核潜艇改造成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新建第三批"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采用了新型艇首结构,均为UUV参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23日,美国海军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有关美国海军未来30年发展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是在海军作战部副部长约瑟夫·塞斯塔克的指导下,由海军水面作战论证中心论证起草的。海军部长戈登·英格兰为此报告专门致信国会。他指出,由于未对财政预算、工业基地配置以及全球反恐战争形势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量化分析,该计划仅是美国海军2035年前远景规划的一个“初期方案”,“最终的详细报告”于今年夏季出笼。  相似文献   

15.
《当代海军》2007,(6):63-65
2007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新奥尔良"号(LPD18)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三大海港之一的新奥尔良市举行了隆重的服役典礼。"新奥尔良"号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船舶系统分部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最新"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运输舰家族中的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航母战斗群一直是构成美国等西方大国海军作战能力的基本力量。在当前及今后一段军事干预、控制危机、打赢高强度局部战争,全球反恐战争和推行强权政治、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航母编队成了美国海军作战能力的中坚力量,是美国海军实施“前沿作战、由海向陆”战略和控制危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1986年2月19日,当时的美国海军部部长莱曼宣布,美国海军已正式向总统呈报了需要尽可能予以控制的16个全球海上航运通道咽喉点名单,并称列入名单的这些航道是美国及西方盟国海上航运的必经要冲,而日益扩充的苏联海军力量正占据和威胁着这些航道的安全。为了保证“美国和盟国的海上力量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新奥尔良”号(LPD18)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三大海港之一的新奥尔良市举行了隆重的服役典礼。“新奥尔良”号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船舶系统分部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最新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运输舰家族中的第2艘,舰长208.5米,宽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美国海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价值4300万美元的合同,使其继续担任设计代理,为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和国际客户开发Mk92火控系统。Mk92系统为海军舰炮和导弹发射装置提供综合X-波段雷达监测、目标跟踪和武器火控功能。目前全球9个国家的海军正在使用该系统,总计达  相似文献   

20.
崔兵 《当代海军》2005,(11):52-54
“全球作战概念”是美国海军继“21世纪海上力量”构想之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21世纪海上力量”构想的补充和完善。接着,美国海军根据国防部“4年1度防务评估”的报告要求,又提出了一个“海军转型计划蓝图”。该蓝图论述了美海军对建设“21世纪海上力量”的构想,提出未来美国海军力量实现转型的3个基本作战概念,眼“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以及转型的主要做法。在此蓝图的基础上,美海军作战部长于近期在《海军》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