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日前,笔者前去了解某装甲旅开展网上读书情况,在该旅局域网的“留言簿”中看到了这样的留言:网上读书,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实际教育训练中没有学到的东西;网上育才,圆了我的大学梦;网络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该旅政委杨以理说:“开展网上读书,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丰富内容、营造环境、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让官兵上网有看头、有学头,使官兵变网上‘玩’为网上‘学’。”他们是怎样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的呢?“网馆”留住了读书者的脚步“网上图书馆”开通初期,官兵们上网读书,下网论网,网络成了官兵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短时间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 :“学则智 ,不学则愚 ;学则治 ,不学则乱。自古圣贤 ,盛德大业 ,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学习 ,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而读书则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梯。江总书记讲过 :“学习 ,实践是成才的必由之路。”纵览古今中外 ,凡能成大器者往往都是那些嗜书如命、勤奋好学之人。读书 ,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 ,但归结那些学有所成者的读书方法不外乎是“三心”。即 :“雄心、苦心、恒心”。所谓“雄心” ,就是为理想而读书。俗话说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事”。古往今来 ,成大事者 ,大凡都是抱着远大志向去读书的人。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孔子到…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通县人武部同有关部门一起,组织数万名青年民兵和职工开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商品经济”读书演讲活动,使广大青年民兵和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当好深化改革、发展商品经济主力军的思想。在全县读书演讲比赛中,有10人获最佳读书演讲员称号,下面是其中一位同志的发言摘要。——编者  相似文献   

4.
桑林峰  李涵 《政工学刊》2009,(11):69-6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因此,多读书、常读书、读好书,就是滋养自己。  相似文献   

5.
钻书     
《求知如采金》——这是一位民兵同志在读书演讲会上的演讲题目。他说道,英国散文家约翰·罗斯金写过一本论述怎样读书的书,其中著名一章的题目就是《求知如采金》。我欣赏这个比喻,它与我的读书体验不谋而合。拿读书比如采金,一方面固然说明知识宝贵如金,更重要的则是告诫人们获取知识要靠“钻”。据说,钻矿采金,首先是一种自信力、意志力和坚持力的竞赛,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钻”劲,是没有成功可以翘望的。世界上多少采金者全因“钻”劲不足而半途而废,一无所获,只好将灼灼金库拱手送给“钻”劲不懈的采金人。请看,本世纪30年  相似文献   

6.
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他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四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谈读书》)此外,朱光潜有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  相似文献   

7.
谈及成才,问:“何以成才?”答:“勤奋成才。”问:“何谓勤奋?”答:“勤读书、善学人、多做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凝结的是一个人甚至几代人的智慧和思想文化成果,展现的是广阔而新奇的领域,可启心智,可开顽愚。大凡才干突出的人,无一不是好读善思者。勤读书,就要多挤时间,少些玩乐,像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写作上”;就要结合自身文化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读,需知用有限的生命去占有无限的知识是任何人也做不到的;就要不断培养读书兴趣,在日积月累中汲取知识营养。“一枝一叶一世界”。作为万物之灵…  相似文献   

8.
近日去一个单位,有位“老基层”的一番话对我启示很大。他说,人这辈子无非一是学习他人,诸如读书求知、拜师练艺,“师夷长技”,这叫改造客观世界;一是管住自己,不为钱物所动,不为权色所诱,守住灵魂慎始终,这叫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摘大观     
读书原是长寿方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我国自古就有杜甫之诗能解除病痛的传说,原因就在于“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与写诗,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读书何以能够养生延寿?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涉及大脑反射和意识活动。所以…  相似文献   

10.
越忙越应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你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并且开了一系列书目,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已日益为大家所认识,但“越忙越应学”还未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有些同志成天事务缠身,忙忙碌碌无暇学习思考,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是不想学,实在是没时间。”应该说,大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事情多、时间紧、工作忙是事实,但不能因为忙而疏忽了学习。明人刘伯温在…  相似文献   

11.
马乾 《政工学刊》2010,(8):57-57
书是记录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的珍贵印记,是智慧与情感的沉淀,是时间与空间的凝结。读书,可以使我们丰富阅历,从容面对人生;拨开迷雾,了解真实世界;净化灵魂,坚定前进决心。过去,有识之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而今,读书更是我们增长才干、加强修养、成就事业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周东风 《政工学刊》2006,(10):60-60
谈及成才,问:“何以成才?”答:“勤奋成才。”问:“何谓勤奋?”答:“勤读书、善学人、多做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凝结的是一个人甚至几代人的智慧和思想文化成果,展现的是广阔而新奇的领域,可启心智,可开顽愚。大凡才干突出的人,无一不是好读善思者。勤读书,就要多挤时间,少些玩乐,像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写作上”;就要结合自身文化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鲁迅说读书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相似文献   

14.
张亚斌  何钰武 《国防》2013,(4):72-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全民阅读,需要在全社会养成人人读书的习惯,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军人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在“全民阅读”中走在前列,有助于这一风尚的形成。,现实中,有的同志认为自己上了不少学、读过不少书,现有知识够用了。这一认识十分偏颇。  相似文献   

15.
<正> 企业办学这一现实,作为“企业办社会”现象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被人们广为谈论,用来证明企业办社会给企业造成的不堪重负;用来说明企业办学校管理体制的复杂情形和缺乏规范;用来证明作为企业办学校自身为生存、发展所经受的艰辛和困难……总之,谈论已给人一种鲜明的印象,这种印象又使人深刻感受到:企业办学已真正成为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有“杨大眼”这样一个条目,内称:“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武都(今属甘肃)人,民族、生卒年不详。”条目颂其功,也违其兵败“被免官为兵”。此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古代高级将领,《魏书》和《北史》,都为其立传。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曾是北魏屡战屡胜的名将。这样一位名将,使人很难想像,竞然是一个还没有脱离文盲状态的人。可是他“恒遣人读书而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皆口授之”。看来,他确实是个能人,自  相似文献   

17.
许石林 《兵团建设》2009,(22):53-53
“九成中国人不会读书”——您可能会说我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吧?是的,这话的确说得极其不准确!更靠近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九成以上的中国人不会读书!  相似文献   

18.
夏日读书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一年容易又春天!”正如林语堂所说,这句话对于不想读书的人来说很是受用,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有不能读书的理由了。尤其一提到夏天,那定是酷热难耐、心浮气躁,不用说读书,就连躺着不动也未必好受。古人说“心静自然凉”。然而烈日之下、酷暑之中,心静谈何容易。所幸,读书倒是个消暑的好办法。因为读书时精神最容易集中,精神专注于书本时,是无暇旁顾的;书读到入神处,更会超然尘外,不知暑热为何物。在桌前,一手执卷,慢慢地读,一手执扇,轻轻地摇;或找一块荫凉的地方,凉风也罢,热风也罢,一概让它…  相似文献   

19.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白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20.
书味细品     
读书如吃药。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不仅是医愚之良药,也是治病的良药。《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读书,虽可治病,但毕竟与中西药品的药理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弱智、疑虑、灰心、急躁、萎靡、气盛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读书如吃饭。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虽说是读书,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