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后,国防科工委作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召开了船舶工业第一次行业管理工作会议,这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前,根据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船舶工业“十五”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和重点,部署2001年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希望全行业各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21世纪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一、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展望21世纪前五到十年国际国内船舶市场及经济发展形势,我国船舶工业将面临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三,船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成就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工作尚属初始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如何加强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现结合安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安徽船舶工业的基本现状 安徽船舶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两大造修船基地,一是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水系造修船基地,二是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水系造修船基地,并构成以中央直属大中型企业为主,与地方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船舶工业体系。目前安徽船…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已在上期杂志刊发了对《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解读,这期再刊发对另外两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全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两个船舶集团全年实现利润达到191亿元。在军工集团公司中位居第一和第三,占军工集团公司利润总和的44%。 船舶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中,船舶出口金额120亿美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0点以上的目标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5.
刚刚闭幕的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是在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战略转型、全面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战略任务,吹响了引领船舶行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冲锋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舶工业的战略发展与科技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船舶工业是我国军民结合特点最为显著的战略产业我国船舶工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战略产业,担负着为海军现代化建设提供舰船装备的神圣使命。船舶工业又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综合工业之冠,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船舶工业还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支柱工业,是我国机电产品和大型装备中少有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方针”。船舶工业是当前我国众多产业当中少有的既面临国际船舶市场生命周期机遇,同时又面临国防发展机遇,即同时具有军民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船舶工 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艰苦创 业、锐意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 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和国际船舶市场中一支令人瞩目 的劲旅。二十多年来,我国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国、英国、德国、 法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造船产量已 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约为7%左右。我国船 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成就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1998年,国务院赋予新组建的国防科工委负责全…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近日,国防科工委先后发布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杂志第9期和第10期上分别刊发对这三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1,(2):52-52
"十一五"期间,中国船舶工业大展宏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船舶工业档案工作随着船舶工业的巨变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技术档案馆)作为国家船舶军工专业档案馆,始终以发展档案事业、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7,(2):70-71
我国船舶工业与日韩差距缩小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2006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与日韩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4,(2):42-43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我国古代的战略战术中,情报信息工作就被视为重中之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一四研究所,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专业科技情报研究所。40年来,七一四所以促进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和振兴船舶工业为己任,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为加速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促进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重要价值的情报,在保证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出口──创新──再出口”的科技兴船之路。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了数百型船进入国际市场,使中国的船舶进入了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船份额从1982年占世界的0.8%上升到1995年的5%,造船地位从世界排序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造船产量从34万吨上升到190万吨。…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会涌动世界,中国船舶馆让上海世博会更精彩。7月6日,围绕中国船舶馆的设计建造、船舶工业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记者有幸采访了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副馆长、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龚汉明。  相似文献   

14.
“我们有信心,通过整合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做强做大重庆船舶工业,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建设成为我国海军舰船配套设备最大的后方供应基地、中国最强的船舶动力配套产品开发生产基地以及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特色的基地之一,并建设成为重庆市“军转民”和装备出口的重要示范基地,实现‘翻三番、展两翼、超百亿’的‘321’目标。”这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重庆船舶工业公司总经理杨本新在集团工作会上说的这番话,这充分展示了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在6月25日召开的全省船舶工业工作会议上,罗清泉省长提出了湖北船舶工业发展的新思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广钦、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邵开文、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长王荣生出席了会议。湖北省是我国内陆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一是有很好的船舶工业基础。目前共有4所与船舶专业相关的高等学院,8个船舶设计研究院所,132家船舶工业企业。近年来,全省造船工业共实施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30项,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二是中小型特种船舶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武昌造船厂制造的工程船、挖泥船等特种…  相似文献   

16.
努力开创船舶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徐鹏航当前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继续落实邓小平同志对船舶工业的重要指示,使我国船舶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出口支柱产业,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一、进一...  相似文献   

17.
2月2日上午,国防科工委邀请船舶行业12位院士、专家进行座谈,就船舶工业和舰船武器装备发展、体制机制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创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目前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立法尚属空白。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法律手段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立法对于促进和加强现阶段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为造船业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把船舶工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七个产业链”之一.先后出台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动船舶工业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船舶工业带来的严峻形势.山东省船舶工业系统坚定信心.化危为机,科学务实,积极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调结构、稳市场.保增长.促进了造修船、海洋工程,游艇及船舶配套业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列入行业统计范围企业119家.造船能力400万载重吨.规划到“十一五”末达到600万载重吨。船舶配套本土化装船率3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40万标准吨,规模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0.
一艘艘新型船的下水.一张张新订单的签约,我国造船企业的造船能力越来越强.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都在努力争创世界一流造船集团.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近十年来稳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船舶行业的上升趋势.鼓舞着我国的造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