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瑞,研究员,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内燃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艇用柴油机研制,并曾参加我国第一部海军轮机规范的编制。造船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常设委员会委员。在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李总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不久前,本刊记者就舰艇用柴油机的相关问题对李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张金麟,研究员。河北省栾南县人,1936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曾参加我国核动力装置的研究开发和早期核电站的发展及建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不久前的一天,本刊记者带着诸多问题采访了张金麟研究员,以下为访谈实录。  相似文献   

3.
荣毅超,男,研究员,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 荣毅超1964年出生,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直接参加国家某重点工程建设至今。1993年1月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1996年当选为洛阳市和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被推荐为洛阳市政协委员,199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2002年7月获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12月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和四项国家高新工程的现场总指挥。先后获科技及管理成果14项,其中省部级成果5项;先后有11篇论文在国家及省、市级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奖,先后三次立功获奖。2003年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4.
周元和,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1962年9月毕生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水面舰艇专业。长期从事舰船的总体情报研究工作,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获得过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1986年获评部级劳模。1989年晋升为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不久前,本刊记者就舰船总体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周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马锦华,708所研究员,1933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反水雷舰艇设计工作,是我国几型反水雷战舰艇的设计总师。日前,本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反水雷战问题采访了马总,以下是访谈实录。  相似文献   

6.
【院士名片】戴浩,江苏阜宁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2年4月入伍。先后任总参某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长期从事指挥自动化总体研究和网络工程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双百人物"。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研究员戴浩院士的军旅之路,正是在不断地向上攀登中实现着自我超越。投身信息化,一去30年。他用软件数据吹响冲锋号角,用银线电波构筑胜利传奇,在充满未知的漫漫征途上,  相似文献   

7.
在我海军现役水面作战舰艇中,驱逐舰以其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火力,成为中外人士眼中的亮点。在国产驱逐舰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主持人之一,新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兼作战系统总设计师潘镜芙。潘镜芙浙江湖州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他长期从事舰船总体设计研究工作,在舰艇总体设计中,他着眼全舰综合技战术性能优化设计,采用作战指挥自动化、电子对抗、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新技术并获成功;在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领域做了开拓性工作,使全舰能实现早期预警、集中指挥、软硬武器综合使用,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秋十月,我们在上海采访了我国第1代导弹驱逐舰的设计师潘镜芙院士。  相似文献   

8.
茹呈瑶,研究员,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鱼雷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鱼雷情报研究工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部级科技二等奖三项等许多奖励。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茹呈瑶研究员,以下为访谈实录。  相似文献   

9.
富贵根,研究员,196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液压传动专业,长期从事船舶辅机的研发工作。曾主持研制过国产舰船弹药输送机械和舰船甲板机械。曾任704所副总工,现在兼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辅机分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造船工程学会辅机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先后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船总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编过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不久前,本刊记者就舰船辅机设计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富总。  相似文献   

10.
张孝俊,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生于1942年2月,1967年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长期从事舰船导航系统的研究工作。曾在天津航海仪表研究所工作过,为我国的船舶陀螺仪表、加速度计、惯性导航系统和综合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发表过几十篇相关专业的论文,参加主编了《惯性技术手册》一书。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奖励。夏日的一天,本刊记者对张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戴耀教授     
戴耀教授,1947年生,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1984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分别获得我国首届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底到学院工作。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荣立三等功2次,199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现任中国兵工学会应用力学委员副主任委员。 戴耀教授长期从事基础教学及研究工作。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完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金项目,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目前正承担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  相似文献   

12.
舰艇原理理论的研究和计算,是舰艇的生命。没有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说也就没有现代化舰艇。——徐秉汉舰艇原理理论研究和计算,是舰艇的生命。测试所承担了舰艇水动力、流体力学原理的研  相似文献   

13.
[人物介绍]夫妻二人同为第二炮兵某研究所研究员。丈夫杨光松先后完成了50多项科研课题,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有30多项成果已经在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妻子肖锡玉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相似文献   

14.
陈永清,研究员,1959年2月毕业于哈军工炮兵雷达专业,长期从事军用雷达的研制工作。1981年开始,先后承担多型我海军的护卫舰作战情报指挥系统和作战系统的研制工作,使我国护卫舰有了能对传感器信息综合处理、情报信息共享、辅助作战决策和对武器系统进行目标指示和控制的现代化作战系统,彻底改变了落后的眼看、耳听、手抄和口报的作战指挥和各武器完全自成系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舰艇作战反应速度和效率。他曾担任我出口泰国的F25T护卫舰(即“纳莱颂恩”级护卫舰)副总设计师,分管全舰作战系统。不久前,本刊记者就护卫舰作战系统的有关问题采访了陈总。  相似文献   

15.
自从6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决定水面舰艇动力采用然气轮机以来,舰用燃气轮机获得了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舰用燃气轮机过程中选择了采用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改型的道路,英国的“太因”、“埃汶”、“斯贝”、“奥林普斯”及 RB211,美国的 LM 2500、LM 500、LM1600、FT 9等均被广泛用于海军舰艇。其中,通用电气公司的 LM 2500是美国当前海军舰艇的主要动力。由于在航空发动机基础上衍生的轻型燃气轮机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是否采用燃气轮机已经成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陈开国,生于1943年8月,上海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镇江船舶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中华造船厂期间,主要组织我国自行设计、配套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其中131舰、132舰在1980年担任了我国首次洲际导弹试射的护航编队舰艇。同时,他参加了驱逐舰的蒸汽轮机和锅炉动力装置的优化修改工作,为驱逐舰第一次达到原定设计航速立下汗马功劳,荣获科技进步奖。在江南造船厂期间任12年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负责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112和113舰研制工作,任副总设计师,总建造师,组织舰艇全过程的研制、建造、试验、试航及舰上武器系统的实弹射击试验,为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不久前,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曾主持建造我国两代驱逐舰的陈开国先生,窗外是绵绵冬雨,我们则在陈总的办公室里欣享他的热情招待,访问也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7.
【人物名片】黄雪鹰,女,蒙古族,1968年3月出生,1991年7月于华东工学院枪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并入伍,2000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弹药火炮与自动武器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所一室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入伍21年来,黄雪鹰先后承担国家和军队级重点科研课题12项,成功开展"95枪族"等7种新型枪械定型试验,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轻武器试验技术空白。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2009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2月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孙柱国,研究员,1937年出生在河南省巩县,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三系(现为航海工程学院),参加了我国第一型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研制工作,是我国首型测绘仿制鱼雷发射装置的产品负责人(总设计师),曾任第705 研究所所长,是我国鱼雷发射装置研制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闫欣荣教授     
闫欣荣,女,1967年3月出生,陕西武功县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10月毕业  相似文献   

20.
人类利用船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之前,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风帆一直占据着船舶推进动力的主导地位。19世纪初期,利用蒸汽机推进的船舶问世。大约在1810年前后,军用舰艇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宋朝之前,世界各国海军舰艇一直处于风力和蒸汽动力并用的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内燃机、核动力推进装置逐渐在舰艇上得到广泛应用,各种功能的海军舰艇纷纷登上世界军事舞台,令人目不暇接。海军舰艇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舰艇桅杆的结构、形状和功能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