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士官院校建设的内在属性和人才培养绩效评估的特殊要求,可以采用平衡记分卡来设计士官院校人才培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体系主要反映士官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财务、培养成效、学习与发展四方面情况。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具体步骤是:先了解影响士官院校人才培养绩效的各因素,确定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之后将问题分解成递阶层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最后判断矩阵一致性,依次求出各级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现代空战模式的分析,构建了飞机的空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针对以往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中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在基于粗糙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可辨识矩阵计算各指标属性重要度的方法得到客观权重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主观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不足.最后,建立了飞机的空战效能综合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军队大联勤财务监督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出发,设计了军队大联勤财务监督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度量,并运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基于360度绩效评估理论,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4个1级指标和16个2级指标的军队油料节约人员360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多层次灰色评估模型,并对某油料节约小组5位油料节约人员进行了360度绩效评估。案例应用表明,此方法具有系统综合各层评估者提供的"贫信息"的优点,不仅能得出被评估者的灰类及优劣顺序,而且得到了各指标所属灰类和具体的灰色评价权值,使360度绩效较好地实现了绩效反馈的目的。该研究为军队油料节约人员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直接根据单指标相对隶属度的模糊评价矩阵,构造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用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给出了用遗传算法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计算判断矩阵各要素的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序.实例表明,该方法简便通用,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导弹武器规划方案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语言值,给出了一种基于语言值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首先引入有序语言短语集构造权重的语言判断矩阵,通过其导出矩阵求解指标的权重信息.根据专家给出的方案的语言判断矩阵,用EWAA算子对语言评估信息进行集结,得到了各方案的排序.最后给出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反鱼雷武器系统使用环境复杂,其安全性评价指标层次多、难以量化等问题,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相结合的反鱼雷武器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建立反鱼雷武器系统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估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计算指标体系最底层评估结果,此评估结果合成作为上一层的模糊评估矩阵,计算对应层评估结果,依此逐层计算直至评估体系最顶层,即为反鱼雷武器系统安全性评估结果。经验证,此安全性综合评估模型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白化权函数的装备维修科研绩效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专家调查法建立了装备维修科研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借助于灰色系统评估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对各科研单位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定,确定了各科研单位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9.
传统通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获取的判断矩阵是个体专家的意见,无法处理不确定问题,得到的评估结果较为主观、准确度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通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采用证据理论融合规则调整通信设备和光缆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获取设备和光缆各指标的状态评分和指标权重,构建通信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评估通信系统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考虑目标的威胁、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属性的空面多目标攻击排序综合价值评估指标,应用模糊多属性理论和G.A.Miller九级量化理论对目标综合价值进行量化.建立了机群多目标攻击排序模型,采用熵值法求取各属性的权重从而构造判断矩阵,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求解空面多目标攻击排序矩阵,从而为驾驶员的战术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和证据推理的决策方法。通过直觉模糊数对精确数、区间数和语言变量3种混合型属性的决策信息进行统一,根据前景理论对决策信息进行转化;提出基于直觉模糊熵与相似度的属性可靠性评估方法,结合属性重要度确定属性权重;采用证据推理算法集结属性信息,得到方案的综合前景值,并以此进行方案排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混合型多属性决策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合标度的二元语义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分布式指挥控制决策冲突问题的一致性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决策者的一致程度进行判断;其次,测量出个人与整体的偏好偏差,并由模型中的反馈机制提出相关反馈建议;最后通过算例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解决决策过程中由于个人认知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敏捷指挥控制是应对现代战场复杂多变特点和快速响应要求的有效途径。在指控群体决策中,为了实现指控的敏捷性,决策成员应当尽可能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决策信息,以利于决策信息迅速集结和提高决策质量。针对利用二元语义分析方法进行决策时决策者很难精确给出符号转移值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较得分算子的符号转移值确定方法,对于多个备选方案被评价到同一语言评价等级上的情况,采用比较得分算子来确定这些方案的权重,再利用转换函数将权重转换为符号转移值。最后通过算例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模糊群体决策的多方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方案评估中因素评价难于精确表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语言变量和OWA(OrderedWeightedAveraging)集结算子的群体评价模型与方法,给出各因素的方案两两对比偏好语言评价值,并通过对多决策者、子因素、主因素的三次集结和对模型中α值的恰当选取,可得到方案集的优序排列。该方法可行、有效,可为群体决策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辐射源威胁排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多批目标所载辐射源的威胁程度进行排序来判断多批目标的相对威胁程度是作战辅助决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建立了辐射源脉冲重复频率、辐射源方位、辐射源脉冲宽度等辐射源威胁评判指标体系并提出各指标的优属度函数。利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基于不完全偏好信息的对多批目标威胁大小进行综合排序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可行、有效,且便于计算。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辐射源威胁综合排序,而且适用于其它多属性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跨战区、跨军兵种实施空中加油将更加频繁,空中加油机驻地分配选择对空中加油任务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分析了影响空中加油机驻地分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此确定决策指标,这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基于理想解法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空中加油机驻地分配选择决策的数学模型。通过示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较好地解决了空中加油机驻地分配选择问题,并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为实际应用中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任务机群中掩护机编队的选择,用群决策协同网络信息模型进行了掩护机编队的选择。首先,给出了协同网络、模糊数和语言变量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掩护机编队选择的指标体系框架和协同网络信息框架;然后,构建了群决策协同网络信息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方案选择的步骤;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掩护机编队的选择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综合群体专家的知识,解决掩护机编队选择中的定性判断问题。该模型可用于个体指标和协同指标均为定性指标时的方案优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专家系统和多目标决策理论在抗沉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专家系统理论建立了抗沉规则库,确定了方案产生逻辑,同时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中的简单加性加权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多方案抗沉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成功地解决了舰艇生命力指标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问题,为抗沉优化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混合判断矩阵和完全一致性混合判断矩阵这2个概念进行了新的应用。针对大区域防空作战决策中指挥员可能给出的混合判断信息情形,构建混合判断矩阵,并基于互反判断信息和互补判断信息的转换公式,利用文献中给出的求解混合判断矩阵排序向量的简便方法,将其应用于大区域防空作战方案的排序和择优,辅助防空作战指挥员提高决策能力和质量,同时对于防空作战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Ranking is a common task for selecting and evaluating alternative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combining rankings results from various sources into a consensus rankin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active research topic.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evaluation of rank aggregation methods. We first develop an experimental data generation method, which can provide ground truth ranking for alternatives based on their “inherent ability.” This experimental data generation method can generate the required individual synthetic rankings with adjustable accuracy and length. We propose characteri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ank aggregation methods by calculating the Kendall tau distance between the aggregated ranking and the ground truth ranking. We then compare four classical rank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present some useful findings on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s of the four method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both the accuracy and length of individual rankings have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between rank aggregation methods. Our methods and results may be helpful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decision‐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