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变化     
年夜饭、放鞭炮、逛庙会,这些带有民俗特色的中国春节活动,已经与“年味儿”的浓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时代在改变,节日也在变……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热播的小品“卖拐”、“卖车”,几乎家喻户晓。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中老年人面对另类“卖拐”、“卖车”的“忽悠”,抵挡不住诱惑.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退休金拱手送出。  相似文献   

3.
春节恐归症     
《中国民兵》2010,(2):8-8
“春节恐归症”是指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害怕回家过春节的心态。“恐归”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春运人多拥挤的恐惧、车票难买带来的烦躁、囊中羞涩无力还乡的自卑、家长逼婚不想见面的逃避、难以适应公婆的家风习俗等。随着社会变迁,从“盼归”到“恐归”,  相似文献   

4.
民兵文摘     
今年元月31日为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春节”最早也叫“度岁”,有的把农历年的除夕称作“分岁”这也是有其来历的,在夏至殷商时代,人们把木星叫“岁星”,以它走完一宫为一岁,这就是把春节过年定为“岁”的开始。其实在我国古代虽是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正月初一从哪月算起,据《史记》所载,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统一的,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  相似文献   

5.
幽默与笑话     
卖不 打印机坏了。抱着上街去修,一人拦路问:“硒鼓卖不?粉盒卖不?” 行不久,又一人拦路:“手机卖不?” 走神中,脚下踉跄摔坏了打印机,收破烂的问:“包装纸箱卖不?” 气愤中心脏病发作,去医院打点滴,一人低声问:“缺钱了?器官卖不?” 气得我冲他咧嘴,他又问:“假牙卖不?”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伊始,农九师文明办又将 10.5万元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款发放到全师各农牧团场的21位受助贫困生的手中。这项民心工程自 2000年实施以来受到兵团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为那些优秀的寒门学子架起了一座座金桥……我真的很幸运“为了我能上大学,家里把能卖的家当全都卖了……”2000年考入  相似文献   

7.
民俗     
倒着贴的“福”“福”字是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整天不停地在家哭,人们都叫他“哭婆”。有“好事者”便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卖不掉;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我替他们担心。”说完,老婆婆又泣不成声。“好事者”开导她说:“您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呢?晴天,到小女儿的鞋店买鞋者多;雨天,到大女儿的伞铺购伞者多。”老婆婆觉得很有道理,破涕为笑,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9.
新疆民俗数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独特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的综合。新疆民俗数学较多地体现在用于造型和装饰的清真寺、民居、民族手工艺品等方面的几何纹饰上。对于民俗数学的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载体”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分析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则关注民俗数学研究成果的教育学转化,在充分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儿童数学认知思维特征以及数学双语教学原则、方法等的基础上,通过实现民俗数学的“课程化”,以弥补当前新疆少数民地区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数学课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进而推进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杯黄土埋忠骨,常使人们泪满襟。2003年9月16日,山西省万荣县人武部部长王仰林在准备“两个服从、两个确保”教育先进典型发言材料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相似文献   

11.
在川西北高原,藏族舞蹈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比如锅庄舞、弦子舞、踢踏舞、龙舞等。然而历史最悠久、最普及、最受人欢迎的便是阿坝藏族锅庄舞。锅庄舞藏语称“戈卓”。“戈”是转圈的意思,“卓”即舞,合意便是圆圈舞。目前,这种“圆圈舞”遍及川西北高原的农区、牧区。农闲了,或每一项活干完休息时,人们要聚在一起跳跳舞;那家有婚嫁、生辰、修房、乔迁之喜,人们要唱歌跳舞祝贺;藏历年、元旦春节、看花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藏族同胞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确实重要,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也十分周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特别是其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究竟能不能搞上去?弦外之音,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是矛盾的.确实,传统的观念总是告诉我们:商品经济与私有制、与剥削制度、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商品交换一产生便“象腐蚀性的酸类一样”加速了原始公有制的解体,它的买与卖的分离,货币与商品的分离,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分离,为各种各样的商业投机提供了条件,它的强烈的利益驱动机制为贪财敛资和拜金主义提供了土壤,几千年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商”与“奸”联系起来,叫“无商不奸”,商业的声誉不好,商人的形象欠佳,以致于人们很难把“市场”与“文明”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爹有梦     
春节前,我回老家南通休假。久违的家乡已是旧貌换新颜。人们不再追求有多少的存款,美丽、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标准,优越的生活也同孩子发生了“温室效应”。七岁的小外甥女阳阳已成为“舞林高手”,模仿梁咏琪有模有样。可“小公主”脾气大,娇气重,爱使性子,一不顺心就擦眼抹泪。到家的那一天,我问阳阳:“要舅舅送你什么礼物?”阳阳说:“送我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我的心微微一颤,继而感到现在小孩子太时尚,太娇柔。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如果拿这话形容台军这个春节过得是否祥和,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里,身受江国庆冤案、“双薪肥猫”案以及“陆一特”案三大案缠身的台军,这个年过得可不是“一般”的闹心。  相似文献   

15.
春节大假过去了,城里人收假上班了,乡下人下地干活了,孩子们准备上学了。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烟花爆竹也必须“收假”和“下课”了! 今年的春节国人印象特别深刻,不仅因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喜悦,更有各地政府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在春节期间解禁烟花爆竹的举措,让老百姓在久违了的传统爆竹声中倍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07,(2):8-22
主持人语红彤彤的窗花、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所有欢悦的元素都将在春节铺洒开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2007年春节来到了,我们喜气满怀地迎接她。新年伊始,新景瑰丽,新曲励人。望全国,看新疆,走兵团,新年喜呈新气象,和谐阳光暖人心。“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满溢着喜庆和温暖的节日里,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回到家中,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在全社会和谐的气氛中,享受着人间温暖……值此佳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别为您送上这道丰富的春节文化、服务大餐,与您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让我们倾听新年的歌声,倾听和谐社会的足音,倾听捷报频传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感谢张部长、张政委!有了你们送的这些衣物,我们全家可以过上一个温暖、快乐的春节了!”1958年入伍的老民兵连长刘志能紧紧握住张部长和张政委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8.
溯源     
春节的来历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9.
春节话习俗     
春节,是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共同的佳节,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春节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挂年画、拜年等等。扫尘,古称“扫年”。最初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20.
新疆民俗数学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独特价值和丰富内涵的数学文化以及独特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对于新疆民俗数学的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载体”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达到保护和传承之目的;另一方面则关注民俗数学研究成果的教育学转化,以弥补当前新疆少数民地区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数学课程对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通过实现民俗数学的“课程化”,来推进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