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码的协同网络编码方案,由协同通信系统结构确定对应的最优卷积码,然后通过最优卷积码确定协同中继编码。对该方案在瑞利快衰落信道条件下的误码性能进行了仿真,并与理论分集性能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最优卷积码确定的协同网络编码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性能增益。另外,由于常用最优卷积码已经确定,因此该方案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2.
协同通信是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协同中继的选择策略直接影响到协同通信系统的性能。文章以多节点协同通信网为系统模型,研究了两种改进的机会选择策略,分析推导了该策略的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式,结果表明,这两种策略均可以获得比传统的机会选择策略更好的中断概率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广播系统的吞吐量,提高广播系统的能量效率,简化传输协议,文章研究了基于喷泉码的广播通信协议,提出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广播协同通信协议,令最先成功译码的目的节点作为协同节点进行编码转发,协助其他目的节点接收。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与直传广播协议相比,采用协同广播通信协议使系统的吞吐量大幅提升,中断概率显著降低,能量效率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未来海上编队作战中,为有效解决参战单元多,指挥关系复杂,信息流通量大等问题,需要有一套可靠的通信系统做保障,由于双向多中继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网络吞吐量,是协同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了双向多中继通信系统的通用模型,改进了现有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案,通过与最优接收信噪比中继选择方案和已有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优化后的系统信道容量和中断概率与最优中继选择方案比较接近,且在中断概率和中继数量较少时,信道容量较已有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案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协同通信技术是一种具有低复杂度和高分集增益的新兴技术,其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文章首先介绍了分集技术的抗衰落性能,给出了MIMO系统的模型及其信道容量分析,然后介绍了协同通信的三种协同方式,最后建立卫星协同通信系统模型,选取下行链路的二星一用户模型并以译码前传方式为例给出了卫星协同通信性能仿真分析以及卫星协同通信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协同通信利用其他用户终端进行中继传输,虽然可极大提高系统的抗衰落能力,但其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势必会将信息泄漏给中继用户,为用户信息传输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挑战。研究表明,最小频移键控(MSK)信号有多种产生方法,且相同信息经不同产生方法得到的已调信号波形各不相同,这意味着MSK调制器结构对输入信息具有特定的加密功能。借鉴跳频通信的思想,针对中继节点不可信的三节点协同通信系统,文中提出一种随机跳变MSK调制器结构的协同安全传输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充分利用协同通信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可有效解决中继节点不可信问题,实现信息传输在可靠性与安全性方面的综合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分调制的传输方式,差分协同通信虽可有效避免相干协同通信中进行实时信道估计比较困难的难题,具有较高的系统可实现性,但与相干传输相比存在一定的接收性能损失。文中将用于单天线DPSK系统的维特比译码接收算法推广应用于差分协同通信中,构建了基于译码前传协同策略的三节点差分协同通信系统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系统采用维特比译码接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差分调制信号采用维特比译码接收可获得逼近相干系统的抗误码性能,这对差分协同信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分析Rayleigh信道下分集/无分集的AF( Amplify and Forward)和DF( Decode and Forward)模式单中继传输的平均中断概率,给出解析表达式.在总功率约束下推导了4种模式下的统计最优功率分配的解析表达式来最小化系统的平均中断概率,并提出通过最佳中继选择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平均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9.
认知无线电能够智能地感知频谱并在授权用户没有使用的时候伺机(opportunistic)利用其频段,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频谱检测是认知无线电系统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协同检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整个网络的资源,获得高的分集增益,使网络性能更稳定。文中简述了协同检测的基本原理,并对协同频谱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协同可以提高检测概率、提供捷变增益(agility gain),对频谱利用率的提高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交幅度调制(QAM)是物理层网络编码中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文章介绍了ARB三节点模型中物理层网络编码中继映射准则,分析了QAM调制方式下中继的误码性能,得出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在节省通信时隙之外所获得的"编码增益"。另外文章对ARB模型中发送节点功率分配问题进行了考虑,通过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可行性,最后文章探讨了下一步物理层网络编码中继映射准则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