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政工学刊》2010,(10):17-17
有副对联叫“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皆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每每想起这副对联的含义.都颇感受益。  相似文献   

2.
春节笑一笑     
少爷写春联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个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了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相似文献   

3.
军事百科     
对联鼓斗志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的战法,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朱德同志等经过周密考虑,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誓师大会上,毛主席亲手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主席台两旁。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相似文献   

4.
在榆林市北的林区里,矗立着一座民兵治沙造林纪念碑。碑的两端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昔日沙进人退日色昏”,下联是“今朝林茂粮丰鱼儿跃”,横额是:“功业归民兵”。这幅对联,生动地记述了榆林地区民兵治沙造林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副既普通又特殊的对联—— 上联:江总书记情深似海 下联:县人武部恩重如山 横批: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感谢武装部 这副对联的“创作”和张贴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陇黎屯壮族农民苏其权,眼里噙着感激的热泪,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副对联背后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6.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名庸医叫"吉生",因其医术平庸,误人甚多。人们对他甚为不满,以至请人送他一副对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这个对联妙在将逢凶化吉、起死回生两个成语隐去末字。而隐去的这二字,便是庸医之名。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曾作嵌字联骂康: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句是《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妖孽"二字;下句是《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贼"字。能作如此妙联,章太炎不愧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7.
如今,28年的青春转瞬即逝,钱有武或许会被调整到其他岗位,或者调往内地,无论去哪里,他都无怨无悔,因为他在这里留下了执着。笔者路过一个哨所,见上面有副对联:哨虽小实为军之门户,士虽微诚为国之藩篱;横批:无名英雄。或许,这副对联就是对钱有武最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人间训》中道:“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古人的这一教诲已有几千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非但根本不知此训,还把“三危”变为“三求”,岂不哀哉。“少德多宠”为何是“一危”?这是因为立德乃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贤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因“少德多宠”而胡作非为的典型例子,是《水浒传》中高太尉的螟蛉之子高衙内,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还有两个亲见的例子,那是在1…  相似文献   

9.
梁光烈总参谋长在一次参加部队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时 ,语重心长地指出 :“能团结共事 ,既是德又是才 ,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首长的这一教诲 ,意味深长 ,耐人回味 ,令我们每个同志深思和反省。过去 ,我们习惯把“能团结共事” ,看作是干部有“德”的表现。其实 ,“能团结共事” ,不只是一种德 ,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就是一种难得的才能。现实生活中 ,总是听到个别单位领导之间、同志之间闹不团结 ,人际关系紧张 ,导致部队人心涣散 ,业务工作也毫无起色。究其原因 ,这些单位的领导和同志除了缺少全局观念、容人之“德”之外 ,恐怕还缺一个“才”…  相似文献   

10.
汪伪和平救国军的建立、发展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伪和平救国军是汪精卫卖国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支柱。这支规模巨大的汉奸军队是在日本侵略军的卵翼下,按照汪精卫“和平反共建国”的方针,伴随着汪伪傀儡政权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同时又是其在占领区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恶果,同时又是蒋汪实行合流、联合反共的先遣军和急先锋。这支反动军队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建立、发展、收缩、消亡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审时度势?简要地讲,就是研究时机,估量形势.我们的古人很看重这个问题,武侯祠有一幅清朝人写的赞誉诸葛亮政绩的对联:“能功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毛泽东同志就很看重这副对联,并将它送与一位入川主政的领导,嘱咐其要认真研究到任后的地方形势.可以这么说,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审时度势做好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基层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这些都将对领导者的行为效果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实事求是,把握时势,掌握时机,讲究分寸,是做好基层政治工作的一个经常遇到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12.
婚事俭办     
2月14日,安徽省蒙城县母集乡刘桥村退伍军人、基干民兵刘景柱举行婚礼。他在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幅对联: 破旧俗,不收贺礼不请客。树新风,请吃喜糖喝香茶。横联上写:婚事俭办。这幅横联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贺喜、送礼的人左顾右看,见没有  相似文献   

13.
山东高密市,是电影《红高梁》的故事发源地。最近,从这片热土上传来的条条喜讯,让当兵人听了格外振奋—— 军嫂就业——任你挑 1998年9月,高密市商业综合公司等企业破产,8名军嫂因此下岗。时隔两天,下岗军嫂便被市内5家“黄金企业”接走。这个市经济效益最佳企业——化纤集团在欢迎军嫂大会上挂出一副对联,上写着:“安置军嫂保平安,为了企业多赚钱”。横眉“共筑长城”四个大字格外惹眼。  相似文献   

14.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宫;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期间,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对联。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夏廷献 《政工学刊》2008,(10):60-60
2008年6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文化教研室主任、海军大校章润钦精心撰写的《乒乓交响》一书,由辽宁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用305副嵌名联把国家乒乓球队众多球星的名字都写进了对联之中,描写刻画很传神,被认为是一部把传统文化和现代乒乓运动巧妙结合、开拓“乒乓文化”的奇书。  相似文献   

16.
凡,《说文》指出其意为积聚而总括。今有学者研究认为甲骨文“凡”字“乃是人的肛门的象形白描”,后引申为肛门之气“屁”。屁乃人生之气,因而“凡”又有平常、不足为奇的意思。楷书“凡”字有两种写法,一是“几”字内写一点,一是“几”字,头上写一点。“几”为小桌子,桌子上仅有一点,自然是微不足遗的意思,小不点儿很平凡。有个谜底为“凡”的谜,谜面是“只有几点,说来平凡”。  相似文献   

17.
“财”,由“贝”和“才”组成。“贝”为义符,“才”为音符。我今说“财”,主要冲着“才”字来。 “贝”为货币,“才”为人才。道理明白:有“贝”无“才”不为“财”,只有金钱没有人才不算拥有财富,人才是财富的必然构成要素。所以,人才引进是世界各国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1939——1980  相似文献   

18.
可贵的自知     
倪玉  姜士收 《政工学刊》2003,(10):55-55
苏东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获得“唐宋八大家”的美誉,与他具备自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自幼读了不少书,少年时代就显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苏东坡为此非常得意,挥笔写下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一副对联贴了出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说苏东坡才华横溢,有的说苏东坡狂妄自大。一天,有位白发老者拿来一本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的脸立刻红到了脖子根。原来老者拿来的书苏东坡一字都不识。苏东坡十分后悔,他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立即取下那副狂妄自大的对联,换上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新对联。…  相似文献   

19.
人们瞧不起什么胥大明这世界变化真快,各种新气象震颤着每个人的心脏。于是,有些军人发出"越来越让人瞧不起"的喟叹。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人们瞧不起的究竟是什么?人们瞧不起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汉奸、卖国贼如汪精卫之流最让人...  相似文献   

20.
在西昌卫星指控站门口有一副对联:“精益求精画壮美航程耀寰宇 众志成城助嫦娥落月震九天”,的确.嫦娥三号任务的背后正是五大系统的精诚合作.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