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体制,是抗美援朝战争转入阵地作战以后,志愿军后勤为满足建立稳定的后方供应和保障部队多方向机动作战的需求而实施的战时后勤体制。所谓  相似文献   

2.
抗美援朝战争中,为解决入朝初期后勤工作混乱的情况、对抗敌飞机和炮火对志愿军后方的狂轰滥炸、消除匪特对志愿军后方袭扰破坏和弥补志愿军后勤保障力量的不足,志愿军通过建立战斗化后勤指挥体系、确立适应战略部署和斗争需要的战斗化后勤体制、全面开展对敌斗争、采用以变应变的对敌斗争艺术等举措,给前方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后勤保障,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期间,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我志愿军从建立与作战情况相适应的现代后勤指挥体系,确定与作战样式相适应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以及加强后勤战斗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努力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军后勤也由此迈向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采取多种措施鼓舞官兵士气,激发其斗志,为夺取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志愿军为激励官兵士气采取的主要做法有: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丰富多彩的鼓动大会、深入广泛的慰问活动、宣扬英雄事迹和广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拥军优属运动等等。本文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士气激励的做法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为推动人民解放军“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洪学智是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而这个贡献主要表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领导的志愿军后勤工作:一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作战物资运输补给问题;二是创造性地解决了适合志愿军作战需要的供应体制问题;三是创造性地解决了物资管理、储存问题;四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后勤组织机构;五是组织指挥后方战斗。洪学智将军领导志愿军后勤工作,不但彻底扭转了后勤工作一直被动的局面,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且实现了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为人民解放军建设现代后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建立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6.
9月17日,军事科学院邀请在京的原志愿军老同志、英雄模范代表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共60余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战争》出版座谈会。中顾委常委、原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洪学智,中顾委常委、原志愿军政治委员王平,中顾委委员、当代中国丛书主编邓力群,出席座谈会并作了发言。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胡修道、郭忠田和支前模范李兰丁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现代化的敌人,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充分依靠祖国大后方的支援以及积极争取外援,在兵站运输、警卫、筑路、通信等工作中逐步编制了正规的勤务、保障部队,兵站力量的现代化、正规化程度迅速提高。同时,志愿军后勤政治部门在兵站线上因地制宜地开展政治工作,促进了兵站人员的革命化。  相似文献   

8.
薛奇 《军事历史》2010,(3):28-30
邓华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志愿军领导人,在战争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受彭德怀委托在第四次战役第1阶段全权指挥作战并取得胜利;曾两次让职,显示其谦逊的品格;是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最多的志愿军领导人,等。  相似文献   

9.
志愿军兵站体制是后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体制的继承和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作战物资主要从祖国大后方运来,后勤工作异常繁重,而其中的运输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为适应战场情况的变化,确保运输的畅通,志愿军后勤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兵站体制:在兵站领导体制上逐步建立战略、战役、战术三级体制;在兵站勤务体制上逐步由兵站线发展到兵站网。合理、完善的兵站体制,确保了志愿军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人民军队兵站体制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杜平 《军事历史》2001,(1):58-62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以正义战争战胜侵略战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光辉典范,同时也是以革命的人道主义战胜法西斯暴行的光辉典范。毛泽东主席制定的宽待俘虏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政策,实施的正是革命的人道主义,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一、首次政治工作会议讨论瓦解敌军   1950年 10月 25日,志愿军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1月 1日,志愿军在云山与美军交锋。云山守敌为美军骑兵第 1师第 8团。美骑兵第 1师是华盛顿时代建立的开国“元勋师”,虽仍保留着“骑兵师”的番号,但他们的高头大…  相似文献   

11.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空军能够以劣胜优 ,主要得益于我党、我军正确的战略指导。在对敌我双方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做出了迎战强敌的伟大决策 ;贯彻“积极稳妥地使用空军”的作战指导思想 ,使志愿军空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并在战争中得以成长壮大 ;创造性地使用“集中兵力”的战法原则 ,使志愿军空军在整体劣势中谋得了局部上的优势 ,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6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你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战争留给你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说:“是死亡和胜利。”在朝鲜战场上“死亡”,无论对敌方、对我方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意义非凡,且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它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正义性宣传,夯实了人民战争的根基,是志愿军"打赢"的根本保证;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激发了官兵作战的热情,是志愿军"打赢"的力量源泉;工作作风的扎实性,增强了政治工作的实效,是志愿军"打赢"的重要保证。舆论宣传的多样性,瓦解了敌方官兵的斗志,是志愿军"打赢"的有力帮手。军政军民的团结性,打牢了群众工作的基础,是志愿军"打赢"的基本保障。总结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防》2000,(10)
赵宝桐,“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创志愿军空军个人击落击伤敌机的最高纪录。先后5次受到通令表彰,两次荣立特等功,是当时志愿军空军中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飞行员。  相似文献   

1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依仗其空海军优势,始终把破坏志愿军后方作为战略战术的重要目标。美军对志愿军后方的破坏,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战争初期,主要是对人员、物质、车辆进行“全面轰炸”;战争中期,主要是对后方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我志愿军中部集团取得横城反击战胜利后,为扩张战果,于1951年2月13日至16日进行了砥平里战斗。这次战斗,志愿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围攻固守的美军一个加强团,激战两夜,仍未攻克。后因敌援兵突入,我进攻部队被迫撤出战斗。砥平里战斗的失利,给志愿军尔后作战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中曾指出,由于砥平里敌坚  相似文献   

17.
在抗美援朝战争阵地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三八线以北的东西海岸线和横贯朝鲜 25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共构筑各类坑道 1250公里、各种堑(交)壕 6240公里,开挖土石方 6000万立方米,创造性地构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工程体系,为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   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是由敌我力量对比、作战形式的变化和特定的战场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是我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 …  相似文献   

18.
位于朝鲜中部铁原以西13公里的芝山洞地区,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岭。北为城山、芝山,南经205高地与190.8高地相接,整个形状颇似一个“丁”字。志愿军把这一地区称作“丁字山”,而侵朝美军则称之为“T形山”。从1951年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对峙阶段之后,“丁字山”成为战争双方的前沿接触区。美军占据着190.8高地,志愿军守卫着城山、芝山及205高地。双方前沿阵地相距仅有几百米。“丁字山”阵地作为志愿军中部战线的一个前沿支撑点,象一颗钉子楔入美军阵地,严重限制着美军的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拥有现代化优势装备和技术的强大敌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好地发扬了军事民主。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成为志愿军"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重要手段,贯穿了志愿军作战的各方面、全过程,达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紧密契合。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军事民主工作的经验,对于当今推进我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仍是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51年8月,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的所谓“空中封锁战役”,这是李奇微(美第二任侵朝军总司令)继麦克阿瑟上台后,为“充分发挥空中优势的全部威力,争取最大效果”而发动的以我志愿军后勤运输战线为目标的特殊作战手段。他计划在三个月内,致我后勤运输能力于瘫痪,进而窒息我前方将士战斗力,逼我在谈判桌上屈服。我志愿军后方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