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战争中,一些“大威力”、“高精度”的高技术武器在战场上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战争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残酷性。高技术战争这一特点,很容易使参战官兵,特别是武器装备较劣一方的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恐惧、急躁、怯战等悲观消极心理。这种心理通常称为战场恐“高”心理,它对战争的胜负有极大的影响。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未来反侵略作战的主要对手是拥有或者可能拥有高技术武器的强国,所以如何克服恐“高”心理,树立敢打必胜信心,是我们今后战时政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一)“劣难胜优”的胆怯心理。这是因敌人的武器装备的精良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健康贴士     
佩华 《兵团建设》2010,(12):35-35
走出初中“迷茫”期 最新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孩子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 研究发现,目前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躯体不适和情绪不稳定.这些不适和不稳定并未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而是一直“稳定”存在,困扰着他们。女生出现的心理症状排在前7位的依次为躯体不适、睡眠与饮食、焦虑、强迫、抑郁、恐惧、偏执。男生各种心理症状排在前七位的依次为人际敏感、焦虑、抑郁、躯体不适、强迫、睡眠与饮食、敌对。  相似文献   

3.
一、“恐高症”的心理误区及危害。军事心理学研究认为,武器对人具有恫吓作用:作战双方利用一种或某些具有高强度杀伤力和破坏力的武器,可以给对方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威慑,使其陷入心理上的惊慌和恐惧状态。而在作战之前,有意识地大力渲染高新武器的打击效果,可以破坏对方整体心理稳定性、加剧精神负担、诱导恐惧心理,达成武器的恫吓作用。这样就使部分官兵陷入了高技术武器的心理误区,表现出“惟高”,即认为只有掌握高技术武器才能打赢局部战争,否则只能被动挨打;“畏高”,即对高技术武器感到束手无策。部分人认为,全天候、全方位、远时程、…  相似文献   

4.
恐怖活动往往导致公众的巨大心理恐惧效应,极易造成一定程度甚至是大规模的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降低公众对恐怖袭击活动的心理恐惧效应、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对恐怖活动发生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牧洋 《当代海军》2008,(8):59-62
台军新任总政治作战局局长杨天啸上任伊始,花样不断。近日,台“国防部”在湖口北区联合测考中心举办的所谓“合理冒险训练”示范观摩,就是由杨天啸一手策划并不遗余力推出的。台军图谋通过“合理冒险训练”,达到所谓的培养官兵临危不惧的勇气与胆识,强化瞬间心理调适能力,进而达到克服恐惧焦虑、建立个人自信及增进团队向心等三项训练目标。但令人好笑的是,就连参加这次示范观摩的种子教官,也不看好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6.
郝元  施毅 《政工学刊》2011,(5):67-67
约拿情结指的是成长中产生的一种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遇到机遇和荣誉时,没有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把握,逃避成长,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嫉妒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线带兵人要有一张婆“婆嘴”,说的是作为平时与战士贴得最紧的基层管理干部不要怕多说话,要多关心爱护和培养战士。战士有问题时要多提醒、多指点迷津,战士有了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一线带兵人把这种“婆婆嘴”的真正涵义误解了,或者说没有把握好运用“婆婆嘴”的艺术,在实际带兵过程中变成了唠叨嘴”,结“果可想而知。第一,“婆婆嘴”会减轻战士心理负担,“唠叨嘴”会加重战士心理负担。“婆婆嘴”讲究说话时宜,“唠叨嘴”不考虑他人感受。军营生活本来就比较紧张,战士心理上需要适时适度放松,需要安静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从搜救生命转入到灾后重建,“心理重建”工作也陆续展开了,广大心理专家和志愿者深入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建”与“生命救援”一样重要。在“心理重建”的过程中,不仅应加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而且还应重视救灾一线官兵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9.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2,(19):71-71
奥斯维辛集中营、广岛上空的蘑菇云、越战中的“橙剂”……人类目睹了现代文明中发生的空前规模的杀戮和残暴。战争中的惨烈事实,早已粉碎了人类对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以及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念。这些事实虽在时间的流淌中渐渐远去,但是历史的悲剧身影溶入时人的血脉中,久久地笼罩在人们心头,难以散去,并渐次成为一种巨大的集体心理恐惧。  相似文献   

10.
军旅映像     
《解放军生活》2013,(6):70-71
成都军区空军医疗心理救援队,在四川省芦山"4·20"地震当天就奔赴到灾区,他们冒雨进村入户对受灾群众进行巡诊救治和心理疏导。画面中心理救援队员正在和孩子及他们的妈妈谈话,解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刘应华/摄  相似文献   

11.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3,(3):118-120
战场上的传单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是心理战的重要选项。诸葛亮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一R”拿破仑也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武力和心理。最终,武力总是被心理打败。”传单,作为硝烟幕后的“软兵器”,在所有心战媒介中,是经久不衰、打击力强劲的重要信息载体,凶而其传播的内容与技巧,正逐渐成为赢得战争的“攻心利器”。  相似文献   

12.
任辉 《政工学刊》2022,(2):60-61
<正>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军队改革的深入,使得一些官兵容易产生诸如婚恋家庭受挫、部队环境适应不良、改革调整心理失衡、实战训练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由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事故案件问题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实践证明,一些官兵在认知、行为、思想上出现问题,大都与心理问题未能及时化解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基层心理教育训练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保障作用。一、加强基层心理教育训练的重要意义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比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知心大姐     
青年官兵处在成人成才成长的重要时期 ,也是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刻。这一“定型时期”更易产生心理不适 ,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甚至会引发种种心理问题。“心理家园”不晴朗 ,无疑会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给部队战斗力生成 ,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加强心理教育疏导 ,已迫切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如何使青年官兵更好地认识自我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济南军区某师医院心理医生李萍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近三年来 ,她常年与 5 0多名有心理障碍的战士保持通信联系 ;先后为 10 0多名有过心理障碍问题的官兵成功进行了心理康复治…  相似文献   

14.
郜添 《政工学刊》2005,(11):40-41
突发性暴力犯罪,顾名思义是犯罪行为在突然间发生,犯罪实施时间少、过程短,犯罪结果通常惨烈而触目惊心,以故意伤害、杀人、强奸、抢劫居多,危害重大。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不能简单地把突发性暴力犯罪的“突发性”看成过程中的“突然性”和时间上的“暴发性”,因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人在心理上一般经历了一个复杂、矛盾的过程。因此,在预防此类犯罪的工作中,应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加强研究和防范。突发性暴力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一)突发性暴力犯罪有其心理产生的根源性。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是指主体原有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  相似文献   

15.
提起心理战,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古代就有“攻心”、“夺心”、“心战”等。从韩信的“背水一战”到兵困项羽的“四面楚歌”,从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到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都是历代兵家奉行“攻心为上”的成功战例,无一不闪烁着心理战智慧的光芒。 所谓心理战,是指以人的心理为目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使其朝着预定的方向变化和发展,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状态,从而巩固己方阵线,从心理上打垮敌人的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其目的是“不战而屈  相似文献   

16.
心理疏导须"用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一些基层单位在心理疏导工作中还缺乏科学性,一些同志一谈到心理健康问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与“疾病”挂起钩来,使不少同志讳谈心理问题,造成人为的心理自危;另一方面,在内容和方式上也不科学。一些基层单位还没有将心理疏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来抓,忙于跟风、徒有形式的现象比较突出。认为只需要个别机关部门统一搞几次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开几个心理健康讲座,就“包治百病”了。科学证明,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心理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基础,思想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虽然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无科技心理。突出表现在“武警部队没有导弹、飞机、大炮,没有高科技,科技练兵没练头”。对科技练兵没兴趣,上面推一推才动一动,缺乏主动性。无用论心理。表现在“科技练兵对部队有好处,对个人无用处”。部队那一套在地方用不着,科技练兵一不能加工资,二不能当饭吃,复员转业照样是看关系,看“本事”。“恐高”征心理。表现在“科技练兵是技术兵种、技术部门的事。”基层部队科技含量低,高技术人才少,科技练兵没法搞,练的不好怕领导批评,怕同行笑话。急功近利心理。表现在梦想能“一夜成佛”,“一口吃个胖子”。什么都想学,想…  相似文献   

18.
心理战效应酿成之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军占 《政工学刊》2004,(10):40-41
心理战之所以能够产生“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与引发心理战对象产生激烈、复杂的心理较量有着直接关系。如何点燃心理战对象心灵深处存在的“心理炸弹”,使其产生预期心理状态,这一点可从心理战的效应过程得到说明。心理战的效应过程,就是心理战对象在受到实施者施加的心  相似文献   

19.
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把握特点。正确处理教育与疏导的关系。(一)从端正对人的根本态度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性搞端正。不论是思想工作还是心理疏导,都要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育人这个客观规律,一切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变”字看人,要有对战士的今天、明天和后天负责的强烈意识,要对战士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成才观加以正确的指导,并且在情况容许的范围内。努力营造他们成长进步的温馨环境,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使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才能有存在的价值,也才能有成功的基础。(二)从把握人性的基本特点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基本对象搞清楚。人的思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学会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学习掌握分析区别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人的喜怒哀乐中观察思想问题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20.
警卫任务的特点决定了警卫人员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下,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应激是不同的,既可引起焦虑恐惧、精神抑郁、疲倦乏力等消极的反应,也可激发出斗志昂扬、精力充沛、勇敢果断等积极的反应。这主要取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研究应激心理对警卫人员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调控和组织处突训练,提高警卫人员心理素质,使其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警卫对象在任何条件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