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联斌所著《中华武德通史》一书,最近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华武德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史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广博而不庞杂。《中华武德通史》知识含量大,把许多和武德相关的人物事件都入书中。比如,“向戌弭兵”的伦...  相似文献   

2.
《国防》1999,(12)
由王联斌教授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武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一书,开拓了中国军事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它的出版对于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弦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促进军队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览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空军政治学院伦理学教授、国防大学博土生导师王联斌撰写的《中华武德通史》,最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填补了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空白,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的崭新贡献而引起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一些从事伦理学研究的博硕士生,通过对《中华武德通史》的研读,对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陶明报(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博士生)他认为,《中华武德通史》系统而深刻地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武德文化的独特内涵,开拓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新领域。近…  相似文献   

4.
从《孙子兵法》到《孙膑兵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对军事伦理的重视与发展。从“安国保民”到“战胜而强立”的战争伦理观、从“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到“人为贵”的治军伦理原则、从“五德”到“知道”的将帅武德修养、从“君命有所不受”到“御将,不胜”的军人道德选择、从“众陷于害”到“战日有期,务在断气”的军事道德环境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孙膑与孙武的军事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先进武德文化不能离开传统武德文化的土壤凭空生长 ,必须移植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灵根。用德性视角审视我国传统武德文化 ,其“德胜”战略思想、以“唯人是保”为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仁战”思想是我国古代灿烂武德文化的精华。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对我军道德建设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虽有崇尚战争、赞美胜利的倾向,但这并不影响其传统武德文化放射注重战争正义和军人德性的光芒。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正义必胜”战略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注重自然法和重视精神力量作用”的传统在当代军人武德建设中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中华民族的武德传统源远流长 ,独具殊辉 ,为世人所瞩目。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原空军政治学院 )刘芳教授、徐德清副教授主编并被列为全国“九五”重点图书的《中华武德镜鉴》 ,就是一面纯洁道德、净化心灵、成就事业的双面镜 ,因而是褒扬中华武德优秀风范 ,鞭笞历史上军人失德之举 ,弘扬传统武德精神 ,系统阐明中华武德规范的力作。全书分为上下篇 ,上篇为风范篇 ,从“精忠报国”、“爱民保民”、“和军爱卒”、“智勇兼备”、“任贤使能”、“赏信罚必”、“善俘安降”、“将帅修养”等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武德…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初前于炎黄氏族的融合,文明奠基于孙武。《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的总趋势的视角来看,开发《孙子兵法》道德资源的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时代昭示“安国”是《孙子兵法》的伦理大旨。“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欧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养兵用战,孙子在其兵法首篇首句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与《管子》的“兵者尊主安国之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久违了,“老三篇”!近读“老三篇”,感慨颇多。提起“老三篇”,人们并不陌生。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光辉著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半个世纪以来,三篇著作阐发的光辉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共产党人思想道德的基石,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最近,江泽民主席多次提出,要学习这三篇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历史本来就是个批判继承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国武德史自然也不例外。而我们今天来研究它和总结它也正是为了更好批判继承和丰富发展它,使之为创造人类最先进的武德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的中国武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并对中华民族道德性格的形成发展与民族精神的承传发扬,都起过重大的作用;甚至在经过“天崩地解”之后的今天,我们仍可在人民解放军身上看到它的烟烟光辉。所以,学习研究和批判继承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不但对扩大和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优越性的认识,而…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武德思想源远流长。《词源》上解释说 ,“武德 :武道”。《中华大辞典》上也说 ,“武德者 ,武道之德也。”这就是说 ,武德的本源意义不但包括军队这种特殊群体的用武、从武之德性 ,而且也包括民间的武术组织和练习武术的个人的用武之德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技击为内容 ,通过套路、搏斗等形式 ,来达到防身健体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习武必先习德” ,这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句行话。这是因为 ,在农耕文明时代 ,练武之人与普通人的技击差异很大 ,必须使这种人接受一些规范 ,使他们能够谨慎地使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武术界的“武德…  相似文献   

13.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在祟尚道德的国度中,军事文化不可避免地注入“礼义之邦”的文明,放射着灿烂的武德光华。文明的“礼义之邦”,创造了同样古老而文明的武德文化。中华武德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其形成发展规律和基本内容来看,它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亦内含着民族文化的一般。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史学著作中,关于中华武德史的研究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华夏文明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军事文明研究的视野。见于此,在解放军出版社和《军事历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武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我军道德培养的宝贵财富。通过传统武德教育,对优秀传统武德进行理性梳理,充分挖掘其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精华,并运用于当代军人的道德培养之中,这对于拓宽我军官兵道德培养的视野,丰富道德培养的内容,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战争与军事活动历程,表现出的是在追求荣誉、满足欲望动机上的“英雄观”和“利益观”、赢取利益手段上的“尚武观”以及称霸世界目标上的“霸道观”.美军武德思想与实践是在嫡传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血脉基因中发展成长的,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军人武德素养培育理念和方式以及独霸世界的战争伦理思维.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武德文化是传统武德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蕴含着传统武德文化忧国爱民、重德贵武、爱卒知卒、官兵一心、兵民一体、仁者无敌、义生愤勇、明耻教战、信赏必罚、军以治胜、正己化人、战在治气等武德精要,而掷弃了和战辱国、愚忠愚卒、残民杀降、苟生怯战、愠怒致战等封建性、消极性的糟粕,是当代军人进行道德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资源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近期由军事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传统武德发展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联斌教授倾二十余年心血之作。这部专著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依据历史逻辑全面系统地整理、开掘了从黄帝至孙中山这一宏大历史跨度间的中华武德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绚烂的武德思想瑰宝。细读该书可以发现,它揭示了武德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总政治部颁发施行的《军人道德规范》,是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军性质和特点的军人道德规范”的指示制定的。这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加强我军道德建设,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肩负起“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在武德建设上,孙子极为重视将帅的武德修养。这和他的将帅价值观分不开。在《孙子兵法》中他非常重视将帅在养兵用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将事”视为“五事”之一,强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在他看来,要实现“安国保民”的军人价值目标,将帅是决定的因素。因而孙子非常重视将帅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武德素质条件。在其《兵法》首篇中,他即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这是对将帅武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择将任将的基本标准。在以后的诸篇中,孙子对此“五德”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以了阐释和发挥,形成了以“五德”为纲的将帅品德规范体系和具体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王联斌教授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武德通论》,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丛书之一,是一部开拓中国军事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力作.《中国古代武德通论》按照"武德"内在价值规范的维度,对浩繁的武德史料进行分门别类、融会贯通,梳理出中华武德传统的两大主线是内以"和"为贵、外以"义"为上;厘定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体系是以"忠"为根本、以"仁"为核心的"忠、智、信、仁、勇、严"六大规范等等.这些开拓性研究不仅具有文化累积的学术价值,而且体现出开掘传统武德资源、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