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英国继拿破仑战争之后头一回感受到“生死搏斗”的危机,为了变印度为军需基地和兵源地,搜罗到更多炮灰,英国人不得不在印度采取一些怀柔政策,许愿“将让印度独立”“让印军实行印度化”,这也被印度史学家认定为“印军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日前,被誉为印度“情报之父”的84岁的印度情报界鼻祖纳斯·考在新德里逝世。这个最神秘的人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名字曾经被载入《世界头号情报人物传记》。他的逝世标志着印度情报史上一段辉煌时期的结束。 甘地总理身边最信任的人 纳斯·考1918年出生在印度北部城市贝纳勒斯,大学毕业后进入印度警界,1947年印度独立前加入了当时由英国人创建的印度情报局,成为情报局中首批印度教官。印度  相似文献   

3.
2013年的新年刚过,英阿两国为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再起争端。1月3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在英国《卫报》和《独立报》上刊发的致英国政府的公开信上,指认英国占据马岛是“公然的殖民主义”行为,要求英国政府向阿根廷归还马岛。在信中,阿根廷还要求英国应该履行联合国1960年通过的有关结束一切形式殖民主义的决议,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争端展开谈判。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空间站,人们就会想到“礼炮”号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可能很少有人会知道前苏联还有一个“钻石”空间站计划。“钻石”空间站与“礼炮”号空间站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前苏联在发展“礼炮”号空间站的同时还要发展“钻石”空间站?“钻石”空间站的用途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回答这些问题。“钻石”计划的产生“钻石”计划是前苏联的一个军用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64年10月由前苏联著名的火箭专家、第52试验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切洛梅提出来的,1967年8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批准了  相似文献   

5.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4,(14):72-72
7月4日,英国斥资上百亿美元打造的两艘新航母之一“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式命名。这艘航母满载排水量6.5万吨,是英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航母。航母的命名仪式设在苏格兰一家造船厂英国首相卡梅伦趁机劝说苏格兰不要独立。分析人士说,在苏格兰即将举行独立公投背景下,这次命名仪式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外军战斗桥梁的发展趋向是大吨位、长跨度和多用性。本文着重讨论了英国“九十年代桥梁”、德国“鬣蜥”桥和印度正在研制的战斗桥梁族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7.
控制印度洋曾是印度坚定不移、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印度资深外交家K·M·潘尼迦早在1945年就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说过:“谁控制印度洋,谁就能控制次大陆。”此话形象、深刻地道出了印度当局当年就急欲控制、夺占印度洋的心态。事实上,随着70年代老牌殖民主义者英国从印度洋地区撤出之前,印度便开始注意发展海上力量,并竭力填补英国撤军后在印度洋出现的“力量真空”,谋求在印度洋北沿的海上优势。进入80年代,由于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印度对其军事战略又进行了调整,不再只把印度洋北沿作为其控制范围,而把其触角伸向印度洋  相似文献   

8.
“钻石”空间站的三次试飞从1973年至1976年,“钻石”空间站共进行过3次试飞,即“礼炮-2”号,“礼炮-3”号和“礼炮-5”号。由于民用空间站“礼炮-1”号在飞行中发生事故(“联盟-11”号航天员从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因飞船座舱快速减压而死亡),第二艘民用空间站又发射失败,因此勃列日涅夫要求切洛梅让“钻石”空间站尽快上天。为了赶时间,减轻空间站的重量,这3艘“钻石”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的资金问题就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基地”何以能够在长时间内得到雄厚的资金支持并且以此为后盾采购大量武器弹药?它又何以能够在其银行账号被冻结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大量资金?英国《泰晤士报》2002年12月30日的一篇报道称,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跟踪调查,欧美情报机关终于基本掌握了“基地”组织如何在利比里亚和布基纳法索两国政府的协助下从塞内加尔反政府武装那里采购来大量的钻石,然后在国际黑市上大肆进行钻石一武器交易的内幕。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9,(9):65-65
【印度国防周刊】日前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表示,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国防工业。他说.“印度准备效仿韩国,采取国营和民营结合、大力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转让的模式,来发展本国的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11.
二战中最怪异的故事之一就是鲁道夫·赫斯和他的秘密飞抵苏格兰。作为纳粹德国统治集团中的第3号人物和希特勒的副手,赫斯是“元首”的一个狂热的追随者。在全部欧洲大陆沦陷之后,英国继续巍然屹立并坚决抵抗,赫斯便设下了一个计谋,那就是秘密去英国议和,以便希特勒能够放手对苏联发动“圣战”。赫斯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英国区。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并深信他是“理解英国人想法的”。他决定飞往汉密尔登公爵的庄园——他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曾遇见过这位英国人。时间是  相似文献   

12.
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被俄罗斯处以极刑的将军。他使苏联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蒙受了巨大损失。他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器重,被称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王冠上的钻石”。他就是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负责人韦尔宾少将。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讲过一句俏皮而又极为精辟的话:“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这句话真是一语破的,点出了大英帝国何以长期称霸海上的“秘密”。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制度业已稳定的英国,到18世纪时,奉行起一种有计划地扩大贸易和殖民地的政策。英国是个岛国,不易受到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进攻,便全力以赴地向海外扩展势力。它首先盯着法国在印度和美洲的殖民地;在欧洲则仅限于缔结政治同盟,拿出大量金钱来雇佣“朋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英国新政府开展了旨在指导未来10年英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评估的结果显示,今后5年英国计划对武装力量进行重新调整,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日趋多样化和不可预测的威胁.从卡梅伦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涉及防务装备项目、部队结构和作战使用的战略决策来看,英军正致力于建设更加精干、灵活的部队,快速反应和全...  相似文献   

15.
朱可夫元帅认为我们是为听命和取悦于英国而购买航母,这样的观点很难让我接受,我被激怒了,“……我将建议我的政府采取我认为最合适的而不是取悦任何外国强权的方式。”——凯塔里海军少将回忆1957年朱可夫元帅的来访轶事50年代早期苏联一直困惑于作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的印度在国防装备上如此依赖于英国,并把这种依赖视为是向“帝国主义阵营”的投靠。但随着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一系列作为,苏联逐渐开始理解印度的独立外交政策。1955年尼赫鲁成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非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的元首。1956年,赫鲁晓夫访印期间提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31日,印度外长兼国防部长辛格表示,印度政府当天正式批准了开发远程导弹系统的“烈火”计划。辛格同时还披露了目前印度短程、中程、中远程导弹的开发现状。他说,除“烈火”导弹外,印度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目前正“稳步发展”,“大地”短程对地导弹、“特里舒尔”对空导弹、“阿卡什”中程地对空导弹和“纳格”第3代反坦克导弹等其他几种印度自行研制开发的导弹也都即将进入生产部署阶段。另据国外媒体透露,印还正积极发展洲际导弹。几年之内印度将成为世界导弹大国,具备全球核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杜科  闫宇明 《环球军事》2010,(22):16-18
11月2日,法国总统萨科奇与英首相卡梅伦正式签署全面展开军事合作的协议,合作内容不仅包括此前盛传的两国“共享”航母.  相似文献   

18.
冰川 《环球军事》2004,(7):26-27
谁对印度的安全威胁最大?谁对印度即将进行的大选最危险?是拥有核武器的邻国巴基斯坦,还是为闹分裂三天两天发动恐怖袭击的克什米尔分裂武装,亦或跟“基地”组织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激进组织?答案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都不是!真正对印度国家安全和大选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一支隐藏在印度西部深山老林中人数过万、历时40年、装备落后的游击队。这支几乎被国际社会忘记的游击队才是印度国家安全的真正威胁,是瓦杰帕伊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是装备有核武器洲际导弹的印度武装力量最大的敌手。英国广播公司专门负责报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事务的著名记者戴维·洛恩德奇迹般地获准进入这支游击队的根据地,成为首个对这支传奇武装进行采访的外国记者。3月10日英国广播公司2台“新闻之夜”栏目和英国《独立报》分别播出刊登了英国记者的神秘之旅,首度向世人揭开-让印度政府头疼40多年的反政府武装的内幕。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未来军事发展中,海军的发展计划是最庞大的,其中核潜艇的研制是重点,是确保优先发展的项目。印度海军部长库玛尔上将称:“印度海军从未放弃发展核潜艇的选择。由于印度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非常需要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国家应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其中海基核力量是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98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发展核军备的努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据英国《防御系统日报》报道,在建立以弹道导弹为主的陆基  相似文献   

20.
<正>布伦机枪车本质上是英帝国在衰落中,试图以有限资源支撑其全球性“军事义务”的产物。鼎盛时期的英国拥有370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还要大出一个印度的面积,在其领土之上太阳永不降落,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这期间英国曾经遇到过一些挑战者,比如法国和俄国,英国人分别在滑铁卢和克里米亚击败了他们,自身的地位坚如磐石,始终稳稳地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存在了数百年。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动摇了帝国的根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打击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