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费卢杰是座历史古城,位于巴格达以西69千米,与巴格达、提克里特形成著名的“逊尼三角地带”。伊战后,支持萨达姆的武装力量、中东恐怖势力和一些情绪化的反美力量聚集在这里,成为反美斗争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被称为“抵抗之都”。一年多来,这里战事不断, 60多名美军士兵命丧黄泉,4名美国保安人员暴尸街头。2004年4月,美军在  相似文献   

2.
4年前的3月20日,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为由,不顾联合国的反对公然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4年后的今天,萨达姆被绞刑处死,旧政权被推翻,好像美国已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时至今日,面对反美武装的不依不饶、死缠烂打,14万驻伊美军可谓战不能胜,退不能走,陷入了苦斗不止的尬尴境地。  相似文献   

3.
除掉萨达姆困难重重 海湾战争以来,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让山姆大叔连一天省心的日子都过不了,一向崇尚“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美国人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了,美国国会及大多数民众都要求总统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干掉萨达姆,结束与伊拉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的对抗。 1998年初,就在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再次剑拔驽张之时,美国新闻媒体搞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4/5的美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没有立即撤离伊拉克,而是以伊拉克重建和维持国内秩序为幌子,一心想以武力占领伊拉克,然而,自从布什总统2003年5月1日宣布对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的伤亡不断。虽然目前已抓住了萨达姆,但是伊反美武装也时刻没有停止过袭击美军行动,结果是,美军损失惨重。一、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迫使一些驻伊联军打退堂鼓,一心撤出伊拉克近日,保加利亚、挪威、泰国等国相继表示,要将驻伊拉克的军队撤出。美国以反恐为名拼凑起来的驻伊联军已现裂痕。事至今日,实乃必然。首先,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丁建兵 《环球军事》2008,(12):16-17
最近,美国又抛出了建立以美.韩,日三国为核心的,有“东亚北约”之称的“东亚联合安全实体”构想,并伺机向亚洲其他国家辐射,以保住其在亚太的影响力。但韩日在防务合作上从来互不买账,美日防务合作近来也龃龉不断,加上韩国近来因牛肉问题而引发的反美风潮,预示着“美韩日防务同盟”恐难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6.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萨达姆的秘密战争孤鹤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或迫使其屈从于美国的意志,是海湾战争及其后美国政府对伊政策的重目标。为达此目标,美国使尽浑身解数,外交孤立、经济制裁、武器核查、设置“安全区”和“禁飞区”,以及进行直接的武力打击。与此同时,美...  相似文献   

7.
卡扎菲26岁上台,42年执政,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创立“第三条道路”,成为非洲首富之国,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卡扎菲神话”。然而在强大的内外力量夹击之下,“卡扎菲神话”终于破灭了。  相似文献   

8.
1986年3、4月地中海南部,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锡尔特湾燃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战火:美国凭借其高技术兵器的优势,对利比亚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空袭。在短时间以小的代价结束了战斗,展示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威力,也体现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特点,人们评论它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开创了高技术战争的先例。受到了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一、水火不融,战云密布锡尔特湾利比亚原是一个亲美国家,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发动政变上台后,奉行亲苏反美政策,逐渐同美、  相似文献   

9.
《环球军事》2012,(9):53-55
战后披露的信息显示,利比亚内战时,卡扎菲之所以未动用他的“撒手锏”——化学武器,一个主要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卡扎菲的化。学武器库实施了暗中且十分严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德国、荷兰称要密切监控利比亚化学武器,以防卡扎菲使用芥子气,这是因为前卡扎菲政府内政部长尤尼斯在4月曾发出强烈警告:“如果卡扎菲身处绝境,他一定会使用芥子气。”  相似文献   

11.
顾此 《环球军事》2011,(22):10-11
利比亚的卡扎菲倒下1,可离他不远的一个人不仅没有倒下,相反还在继续他的“舞蹈”,他就是也门总统阿里·阿l、杜拉·萨利赫。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萨利赫作为也门政坛第一人的地位从未被真正动摇过,而这与卡扎菲的政治生涯极为相似,因此人送绰号“也门版卡扎菲”。可是,深谙平衡之道的萨利赫的政治智慧却远胜卡扎菲,更是用“在蛇头上起舞”的胆量周旋于国内外各派势力之间。下面,不妨让我们一起认识—下这位“与蛇共舞”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2.
沙漠之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沙漠之狐”隆美尔搅得北非地区鸡犬不宁。今天,“沙漠之鹰”萨达姆在海湾不时展露“英雄本色”,导致中东局势剑拔弩张。这“一狐一鹰”,隆美尔的是非功过早已盖棺论定,而对萨达姆的评价却众说纷纭。他自诩为“阿拉伯的利剑”;西方政客却把他形容成一条冷酷无情、反复无常的“疯狗”;以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侵略伊拉克的战争。虽然美军仅用42天时间、死亡138人的代价就占领了伊拉克全境,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取得了正规作战的胜利,但是,占领伊拉克后,美军一直处在反美武装的袭击中,可以说是惶惶不可终日。时至今日,在伊战开始4周年之际,美军在伊共损失54架直升机,其中约有一半是被地面火力击中而坠毁的,美军已死亡3100多人,受伤2.2万多人。美军和伊拉克新政府采取了包括军事打击和招安在内的各种手段,企图平息反美武装活动,消灭反美武装力量。然而,不但没有能够达到目的,反美武装活动却愈演愈烈。现在,伊拉克到底有多少反美武装组织?他们是怎样和美军、新政府对抗的?随着美军和新政府军的打击力度增大,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英两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行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目的是要削弱伊拉克发展核生化武器和威胁邻国的能力,并希望能够推翻萨达姆政权。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在这次“沙漠之狐”行动中,双方的  相似文献   

15.
备受关注的伊拉克战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以美英为主的联军以超强的军事实力,迅速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美、英、澳、波兰四国先后派出“绿色贝雷帽”、“游骑兵”部队、“三角洲”部队、“夜行者”部队、“海豹突击队”、“空军特勤队”、“SAS”、“雷鸣”等多达1万余人的特种部队参战,针对萨达姆政权进行了一场“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特种作战”,在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16.
王银泉 《环球军事》2006,(22):10-11
今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杜贾尔村案”中“反人类罪”罪名成立,判处绞刑。值此萨达姆厄运当头的时候,昔日不可一世的萨达姆家族成员的命运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驻伊拉克英军声称,伊拉克反美武装利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图片袭击美英联军。随后,印度和韩国政府相继强烈抗议谷歌曝光其军事基地的高清晰卫星图片。一时间,“谷歌地球”图片颇令世人瞩目.更令多国军方忧心。由此也生出当今地球上究竞还有无秘密可保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本刊特稿1月上半月(总第69期)与时代同行1反恐:中国锁定首批目标42。。3:全球军演再擎新高22揭开萨达姆的被捕之谜6 日本自卫队兵发伊拉克10十八般武艺撬开萨达姆的口28“山鹰”高飞—中国新型高级军用教练机问世30透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20俄罗斯大刀阔斧搞裁军24他的部下抓住了萨达姆,几美第4权啾化步兵师师长雷蒙德.奥退亚诺少将18 “南亚“利金叮”—印度特种作战部队大曝光46惊心动魄一瞬间(上)—1991年苏联的‘L8·19”54匿名信引出间谍大案40西德尼赖利:比007还神秘的间谍45披挂上阵—赴伊日本陆上自卫队武器装备扫描12欧洲“神…  相似文献   

19.
美军攻进巴格达后,随着萨达姆及其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统治的终结,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萨达姆的“私密”开始显露出冰山一角。本刊特意采撷了一组有关萨达姆的特别报道,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3月19日美英法联军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1个月,卡扎菲政权并没有轻易被推翻,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之间交替占据着上风,战事有胶着、僵持的趋势。美英法联军内部也是“城头频换大王旗”,先是美军交出了指挥权,法国有些意外地当起了“带头大哥”,接着英国又率先宣布向利比亚派遣“军事顾问”或“联络官”,大有与法国争当急先锋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