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12—1949年这一时期新疆动荡的历史舞台上,主要活跃着杨增新、金树仁和盛世才三个军阀人物,他们依次掌握新疆的军政大权,执行的政策各异,对新疆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杨增新(1912—1928)和盛世才(1933—1944)两个时期的研究颇多,而对金树仁政权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为,尽管金树仁政权(1928—1933)统治时间最短,但对新疆  相似文献   

2.
军政部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部,兹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所载,将该部的历史沿革、内部组织及其重要人事任免等问题,作一概要介绍。一军政部原为行政院直属部,成立于1928年11月,至1938年1月改隶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1923年3月始有军政部之设。先是1923年,南方“讨贼军”平定陈炯明叛乱,迎孙中山回到广州。孙中山决定不复任总统。乃组设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是年3月2日,大本营正式成立。大本营于大元帅之下,设总参议、参谋长,秘书、参军二处,法制、审计二局,及军政、内政、财政、建设、外交、海…  相似文献   

3.
1934年由莱尼·雷芬斯塔尔执导的《意志的胜利》,和1993年以采访90岁的雷芬斯塔尔为内容的纪录片《影像的力量》,再现了1933~1945年问处在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的狂热宣传。《意志的胜利》如同电影版的《我的奋斗》,当时从思想上带动了很多德国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帝国”、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创立的“第二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重新审视第三帝国时期纳粹的宣传,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的一次大决战。兰州战役的胜利,对彻底消灭西北国民党军,解放大西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是甘肃省省会,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西北的军事、政治中心。在军事上、地理上又为控制青海、河西走廊、新疆及宁夏的重要枢纽。蒋介石早就与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策划利  相似文献   

5.
川军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队的简称。清末 ,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而四川军政大权也落入袁世凯的爪牙胡景伊手中 ,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6.
新疆古称西域 ,早在两汉时期 ,中央政府就对其实行统治和管理。西汉王朝对西域采取了厚赂、征伐、恩威并施的政策 ,其管理由在西域设置的官吏、使者和和亲公主来完成。东汉对西域的经营时断时续 ,出现史称“三通三绝”的局面。两汉对西域的统治不同之处 ,在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的运用上。从中得出的成败的经验教训 ,对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新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代西北羌族活动地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逐渐成为汉朝的统治区域。此后羌族成为汉朝历届政府军政管理下的一个少数民族。但是,秦汉之际正是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形成时期,由于汉朝政府的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汉代在整个羌区的统治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后汉时期羌民叛乱不时发生。对于汉朝政府而言,这严重扰乱了汉朝边疆统治秩序。为此汉朝历届政府对羌区实施了诸多军政管理措施。这些治安措施不仅维持了汉政府在羌区的长期统治,也维护了汉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令尹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职。任此官职者,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平时处理一切军国大政,战时往往亲自领兵征战。柱国为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武官,也叫上柱国,地位仅低于令尹。北魏设柱国大将  相似文献   

9.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紧密团结的军政军民关系。军政军民团结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时,其部注重保护各族人民的利益,奠定了晚清和民国初期新疆民族关系基本稳定的政治基础。金树仁和盛世才的统治加剧了新疆民汉之间的对立与仇视,为外部势力渗透和民族分裂势力在新疆恶性发展制造了可乘之机。三区政府早期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分裂势力在新疆泛滥。从1946年底开始,三区政府发生积极地的转变,而美国领事馆则成为新疆民族分裂活动新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9.25”起义彻底粉碎了民族分裂势力策动新疆独立的图谋,保证了新疆的和平与稳定,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三讲军民团结「无敌于天下聂文学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在延安的3次讲话中把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威力,用孟子的一句话“无敌于天下”(语出《孟子·滕文公下》)进行概括和形容。1935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长...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军始未     
东北军亦称奉军,是北洋军阀三大武装之一。在北洋军阀时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六次发兵出关,逐鹿华北或中原,问鼎中央。在北洋军阀后期,即皖系,直系势力削弱之后,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直接控制北京中央军政大权。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统率东北军。张学良排除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威胁,于同年年底毅然宣布东三省易帜。至此,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追随蒋介石,进行反苏反共活动,并卷入新军阀混战,调主力进关,以致东北空虚,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3.
1933年2月至3月,蒋介石纠集了四五十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对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左右两路军负责“清剿”和防堵,中路军十余万人在总指挥陈诚统率下直接进入我中央苏区,寻我红一方面军主力决战。当时,红一方面军正处在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之后,部队发展到七万余人,中央苏区也进一步巩固扩大。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者统治了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机关。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军事上实行“左”倾冒险主义,并把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北伐战争的第二年(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组建了四个集团军,第三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也组建了四个集团军。 北伐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组建的集团军,对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完成统一中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期的治军思想及其实践朱连军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从在老家做塾师起步,一直做到晚清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曾对19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军事尚实质,忌虚浮”(《左文襄公全集·奏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陆上邻国最多、边界问题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用60年的时间,改变了几千年来“有边无界”的状况,结束了几百年来的边界纷争。目前,除印度和不丹(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中国已与12个邻国确定了陆地边界,使这些过去的“动荡之源”变成了和平友好的“稳定之石”。  相似文献   

17.
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统治时期是清王朝最强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时期,清王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边防政策。 一、外御列强、立约定界。清灭明统一中国后,外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势力开始不断地对我国领上进行蚕食。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康熙时期沙俄对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和乾隆时期英国唆使尼泊尔廓尔喀部对我国西藏的入侵。  相似文献   

18.
卢辉  李华 《军事历史》2010,(1):F0002-F0002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排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19.
建设过硬的国防后备力量,必须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通过强化“三种意识”,切实把民兵心急队伍建设好。着眼维护稳定大局,不断强化政治意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进入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多变时期,如何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武机关要准确研判社会稳定形势,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确保民兵应急队伍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戒备态势。  相似文献   

20.
伊尹,名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确有记载的第一位军事家。旧时与吕尚并称“伊吕”,伊尹佐商汤,吕尚佐周武王,皆为一代宗臣名相,一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肖曹”映衬了伊尹在后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据《史记·殷本纪》载,伊尹“欲干汤而无由”,或为有莘氏媵臣(即陪嫁奴隶),“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为处士,耕于有莘之野,能“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无论何说为实,伊尹以其出众才能,博得了汤王赏识而被“汤举任以国政”。伊尹辅汤灭夏建商,成为商王朝内部出谋划策并掌握军政大权的关键性人物。汤死,伊尹立太子之弟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