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7·7伦敦爆炸案两周年之际,英国再次遭遇恐怖袭击浪潮:6月29日,伦敦警方挫败了两起汽车炸弹袭击阴谋;6月30日,苏格兰最大的格拉斯哥机场遭到汽车炸弹袭击。英国一时间风声鹤唳。英国恐怖警报不断拉响"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强了国内及海外目标的安全警戒和防护级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防范和打击可能的恐怖袭击活动,打压恐怖分子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
反恐功罪谁人评说——从9·11调查报告看美国情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22日,美国“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公布了长达560多页的最终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坐失可挫败“9.11”恐怖袭击的十大良机,批评了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误,并对美国情报机构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而在此报告公布  相似文献   

3.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媒体惊呼,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突袭珍珠港以来,美国本土所遭到的规模最大也是最可怕的攻击。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冲突中以极少伤亡取得辉煌胜利的超级军事强国,在这次恐怖袭击事件中却有3000多人丧生,后果的严重性震撼了全美上下。美国意识到,非对称作战已从纸上谈兵变成现实。如何对付这种与传统战争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近10年全球巴士恐怖袭击事件的总体情况和事件要素,基于爆炸恐怖袭击事件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巴士恐怖袭击事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6.
杜科 《环球军事》2010,(11):6-7
近期以来,在反恐方面防守严密的美国本土虽然没有再次遭受类似“9·11”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但恐怖袭击的警报却频频拉响。从2009年11月5日胡德堡枪击案、到2009年12月25日西北航空公司第253号班机炸机未遂事件、再到今年5月2日发生的纽约时代广场汽车炸弹未遂事件,  相似文献   

7.
王进举 《国防科技》2004,(10):49-51
美国是恐怖组织袭击的重点对象,美国成为了世界级反恐“专业户”,其反恐专项资金投入、武器装备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而美国在反恐方面的战略战术更是引人关注。武装民航客机,实行军事管制自有恐怖袭击以来,民航客机一直是恐怖组织行动的目标。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共发生了43起便携式导弹袭击民用飞机的事件,其中30次导致机毁人亡。恐怖分子劫持飞机事件更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痛定思痛,英美反恐专家对恐怖组织分析得出其恐怖袭击的三种方式:一是劫持客机将其用作“飞行炸弹”冲撞地面重点目…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国际反恐斗争形势 ,从我国反恐斗争的角度出发 ,就警卫部队当前应对恐怖主义的一些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美国遭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波音公司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 考虑到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航空公司客户对运力需求下降的预见,波音民用飞机集团计划到2002年年底之前减少雇员约2万至3万人,其中包括提供内部业务支持服务的波音共用服务集团。 根据不确定的未来因素和客户的  相似文献   

10.
闫鹃 《环球军事》2009,(1):28-28
据美国和印度的安全官员透露,2008年11月底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显示,担负保卫两国海港安全的机构亟需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联合协作。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圣诞节发生在美国的一起炸机未遂事件,再次让美、英等国陷入恐怖袭击的恐慌,也让也门这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屈强 《环球军事》2009,(1):28-29
印度民众将上周发生的恐怖袭击比作印度的"9·11",当然,这一比较并不客观。虽然这次袭击造成190人遇难,这一数字仅相当于美国"9·11"事件中死亡人数的尾数,但是,发生在印度经济中心的这次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影响已经蔓延到印度各地。  相似文献   

13.
第一道防线     
他们不是军人,但他们与军人担负着同样的职责,他们是美国对付核恐怖袭击的第一道防线。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纽约的码头、桥梁上空、华盛顿的国会山和白宫上空盘旋的直升机比往日明显增多。它们看上去和普通直升机没有什么两样,但里面乘坐的全是来自美国各核武器实验室的顶尖科学家,他们的任务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光束扫描地面,侦察恐怖分子的核弹。这些直升机和科学家便是美国对付核恐怖袭击的第一道防线——外界很少知道的美国能源部的“撒手核应急支援小队,简称NEST。 核应急支援小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急迫、最严重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通过与西方盟国的合作,挫败了一系列恐怖活动的阴谋,但是,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壮大之中,其蔓延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美国高层领导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活动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头号威胁。 美国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美国的这种担心并非是风声鹤唳、草木  相似文献   

15.
“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对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世界各国重新思考和重视恐怖主义的危害。目前,随着5月31日韩日世界杯的日益临近,韩日两国在加紧准备世界杯各项赛事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国内安全,严防恐怖袭击,确保世界杯足球赛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7):26-27
美国《纽约时报》8月14日赫然刊登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报道:“‘基地’组织欲用蓖麻毒素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一时间,美国社会陷入了毒气恐怖袭击的笼罩。有人也许会问,蓖麻毒粉究竟是什么神秘武器,竟会引起美国的社会恐慌?又为何会被恐怖组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从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开始,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当前,北京奥运会也面临恐怖袭击现实威胁。为此,举全国公安机关之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恐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北京奥运会完全有能力预防各种形式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8.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安全警卫工件要从中吸取教训,认清形势,审视自我,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加强警卫部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为军事打击阿富汗做准备而动员了3万余名各兵种预备役人员。近日,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想了解有关美国预备役部队方面知识的来信。本刊曾在前些年对美国等国家的预备役制度及部队建设情况做过报道,此次就美国如何培训后备军官做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9·11”事件到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马德里大规模爆炸事件,血淋淋的事实一再表明,越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是国家心脏地带,越容易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加强城市反恐怖问题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恐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