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语》释:先机制敌,即先敌抓住有利战机,先敌攻击,克敌制胜。制敌,首先要「先机」,「先」是关键,「先」即先敌发现,先敌机动,先敌攻击。其中,先敌发现又是首要亢决条件,只有发现了敌方,机动才有了依据,攻击才有了目标:而「机」即战机,时机。一次有利战机的捕获能使战斗的威力倍增,甚至能使整个战斗的格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途岛海战中,从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为数不多的飞机利用云层的掩护,抓住了日军航空母舰飞机集结在甲板上即将起飞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华北机场某空域杀机四伏,鏖战在即。两架“红军”战机突然从云海深处俯冲偷袭而来,“蓝军”两架战机充分利用电子干扰的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用“光电通道”对“红军”展开近距离攻击……2006年8月上旬,空军航空兵某团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战场环  相似文献   

3.
王霄 《环球军事》2004,(24):52-54
"托拉、托拉"是珍 珠港事件中日特攻潜艇发来的电码,意为"我偷袭成功"。至于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水下攻击部队的全部真相,或许和最后一艘微型潜艇一样,还沉没在我们未知的大洋深处。而一张著名战争照片中的一处并不起眼的阴影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兴趣。依据科学的推理,我们再现了当时的过程。这就是来自水下的"托拉、托拉"!--编者  相似文献   

4.
英国历史学家戴维·哈姆布林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找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二战时期鲜为人知的秘密:日本曾对美国发动了一场气球武器大战。但由于不想让这种神秘武器影响美国军民的士气,美国政府对遭受气球武器攻击一事进行了严密的信息封锁,使其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档案。将战火引向美国本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为沉重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美国以牙还牙,派出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展开  相似文献   

5.
二战期间,麦克阿瑟逃离菲律宾时幸运地闯过了4关,才侥幸保得一条命,使其在二战史上继续书写他的战功。 第一关:本田喜功,麦克阿瑟逃过涉隆比特河 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不久后就发动了对菲律宾的攻击。麦克阿瑟时任美国远东司令部司令,统一指挥美、菲联军。由于实力对比悬殊,麦克阿瑟在进行殊死抵抗之后被迫撤向巴丹。后撤的美、菲联军加上菲律宾难  相似文献   

6.
伯德 《军事史林》2004,(9):37-41
在日本北海道和绵长多山的堪察加半岛之间的北太平洋上有一个长达600英里的群岛.由于数量众多,日本人称它们为千岛群岛.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是择捉岛,其东部是长宽各6英里的单冠港湾.而这就是偷袭珍珠港的日本特混舰队的集结地.  相似文献   

7.
闻舞 《环球军事》2007,(20):46-47
二战中,日本陆军装甲部队装备之差,技战术之低劣有目共睹。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时刻面临着苏联强大装甲部队的威胁,所以日本组建自卫队时,就十分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不论是坦克还是装甲车都是以苏军同时期的主力装备为假想敌,力求能压过对手,占据技术上的优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89式步兵战车研制成功,开始装备部队。作为日本最先进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却由于价格原因一直没有大规模换装。从89式定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今的89式步兵战车还能站在世界步兵战车的前列吗?  相似文献   

8.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2,(21):48-50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共造成数千名美国士兵伤亡,美国遂向日本正式宣战。此后,在美国生活居住的日裔也成为此次偷袭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1941年12月7日是个宁静的星期日,日本人对地处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大规模偷袭。在冲天的炮火浓烟中,美国海军遭到重创,太平洋舰队在这个噩梦般的清晨几乎全军覆没。珍珠港事件使日本人狂喜,美国人震惊。在世界各国的舆论和历史评价中,珍珠港事件一直被看作是军事史上无数偷袭事件中最为成  相似文献   

10.
从谋略学视角解读《孙子兵法》,可以发现《孙子兵法》中利用对手优点进行攻击这一谋略思维存在缺失。而考察谋略史的结果却证明:充分了解对手的优点,因势利导,加以利用,那么对手的优点就可以变成理想的攻击点。因此而言,防范谋略思维的缺失,充分利用对手的优点,是对《孙子兵法》谋略精神内核的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11.
宋连平 《国防科技》2001,22(10):12-13
美军的F-117隐身飞机在几次战争中大显身手而威名大振。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时许。美国F-117A隐身攻击机“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袭了巴拿马城西120千米处的巴拿马空军机场。被西方军在巴尔干半岛的南联盟折戟沉沙,打破了隐身飞机不可攻击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的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中国是"不宣而战",中国对日本是"战而不宣",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一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被占领而不宣战,可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蹊跷的事。  相似文献   

1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2,(21):70-70
2012年8月12日,美海军“波特”号驱逐舰与日本油轮相撞,听起来挺倒霉。但熟悉“波特”号的军史学者不会感到意外。1942年10月,另一艘“波特”号驱逐舰在与日军遭遇战中爆炸沉没,起初以为是日本潜艇偷袭,但在战绩上从不客气的日本人却无此记录。后查明,是一架看错目标的美军飞机误炸所致。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二战中给美国带来巨大麻烦的日本潜艇技术和日本最早的潜艇居然都来自美国。日本的潜艇部队在二战时期号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可是日本在潜艇的研制方面却大大晚于英、美等国。  相似文献   

15.
天泳 《环球军事》2012,(6):30-31
围棋中有一术语一“先手”,是指在棋局中,下一着棋能够作为后续着数的伏笔和铺垫,从而有效地制约或削弱对手势力,掌握主动,而下“后手”一方则处于被动。棋经上有云:宁失一子,不失一先。  相似文献   

16.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过去几个月中连战连胜,头脑开始发昏,天真地以为日本海军必将以压倒的优势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达到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海军主力的目的,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进攻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另一个是美国北部国土阿留申群岛。为此,日军动用了比偷袭珍珠港大得多的攻击力量。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作战方案雄心勃勃:把整个舰队划分成6支独立舰队,发动一场连锁攻势,作战范围从马利亚那群岛延伸到阿留申群岛。 按照日本大本营海军军令部的综合分析判断,1942年5月上旬,日军与美军在中途岛的整个实力对比为4:1,美军处于劣势,无法与日军抗衡。如果攻占了中途岛,就取得  相似文献   

18.
偷袭珍珠港是一次体现日本海军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发生极大转变的战役。正是由于这一转变,航空母舰作为海军主战武器走上了历史舞台。自此,以航母和舰载机为核心的海战模式日益为美国等国所接受并且成为海战主流,影响深远。本文以偷袭珍珠港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论述:一、美日矛盾逐渐激化、战争一触即发和围绕珍珠港双方的“博弈”;二、以航母和舰载机对珍珠港进行攻击的历史成因;三、在“偷袭珍珠港”中所体现的作战思想和方式给美国的“启示”,及其在世界军事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英国历史学家戴维·哈姆布林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二战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美国和日本之间曾经爆发一场气球大战。但由于不想让这种神秘武器影响美国军人的土气,美国政府对遭受的气球武器之害严密封锁消息。现在,哈姆布林终于将这段历史公之于众。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国以牙还牙,派出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展开大规模空袭。日本也非常希望能将战火扩大到美国本土。然而,美  相似文献   

20.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但这不是东京唯一算计的目标。第一波炸弹落在太平洋舰队后数小时,日军在南中国海到中太平洋地区约3000英里的漫长战线上对29个目标发起攻击:菲律宾、关岛、香港、马来半岛、缅甸、苏门达腊、蒂汶、爪哇……在这串长长的目标清单最后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地名——威克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