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漠惊雷”寻踪李成刚1998年元旦刚过,海湾局势再度紧张,伊拉克停止了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工作,引发又一次武器核查危机。美国威胁要对伊进行军事行动,并再度兵临伊拉克城下,准备实施“沙漠惊雷”军事行动,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一、海湾风云再起海湾战争后...  相似文献   

2.
1998年2月23日,在国际社会的外交斡旋和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伊拉克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和平解决武器核查危机达成了《谅解备忘录》,长达4个多月的海湾危机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10底以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危机四伏。美国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则软磨硬抗,并发誓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自卫。于是,海湾危机愈演愈烈,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海湾战争的后遗症。海湾战争后,为了惩罚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第687号决议,继续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并要求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所有核、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美英出兵海湾,准备对伊动武;与此同时,以中、俄、法为主的世界大多数国家要求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带着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讨论的和平方案来到巴格达,经过与伊拉克领导的反复磋商,终  相似文献   

5.
1998年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两度发生危机 从这两次危机看世界局势,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美国的霸主地位遇到多方挑战 1991年的海湾战争,正值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海湾战争的胜刊,又使美国独霸世界的欲望恶性膨胀。布什在国会讲话中曾宣称,海湾战争后美国将领导一个新世界。然而,随着世界许多国家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不满情绪的与日俱增,上次海湾战争中一边倒的现象已不复存在。1998年两度海湾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首先明确坚持只能用外交手段解决危机法国、中国及其它许多国家也都主张和平解决争端阿拉伯世界普遍同情伊拉克,反对美国的中东政策及战争威胁。这表明,美国的霸权地位遇到多方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引发的’98海湾危机一度剑拔弩张,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海湾态势令世人瞩目。在危机爆发的日子里,我们和广大读者一样密切注视着海湾风云的变幻。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是反映的问题却涉及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如今,虽然海湾战争的阴霾尚未散尽,但是危机已暂告缓解,该是我们一起回顾和反思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推出“回眸’98海湾危机”特辑,特别约请国防大学、海军装备论证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的专家学者撰稿,发表他们对这场危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核查危机始于1997年11月,短短数月间,美国和英国军舰、飞机和地面部队就云集海湾,以压促变;伊拉克全民动员,与美周旋,大胆叫板。美伊斗法,世人震惊,一场大规模空袭作战正在走向边缘。就在“沙漠惊雷”即将炸响之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临危受命,以柔克刚,及时化解争端,使迫在眉睫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继1991年海湾战争后,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美英两国于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再次向海湾地区大规模集结军队,试图以武力逼迫伊拉克当局无条件妥协,并制定了若威慑无效就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沙漠惊雷”行动计划。武器装备是实施威慑、遂行打击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海湾地区又一次成为美英  相似文献   

9.
1991年,被世人称为“亚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至今还在接受着联合国已经长达7年的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1997年10月,美国和联合国与伊拉克在经济制裁与武器核查问题上的矛盾骤然上升,美、英等国又一次大量向海湾增兵,使该地区大有重演战争之势。后经俄罗斯等国调解,危机虽然有所缓和,但矛盾并未消除。兵临城下的美英大军不但没有班师回朝,而且有增无减。12月4日,英国国防大臣罗伯逊在结束同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会谈后说,如果外交途径无效,英国准备把它的“无敌号”航母由地中海开到海湾地区,以加强集结在那里的美军部队。他们仍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联  相似文献   

10.
9月16日,一直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拉克突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将无条件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恢复工作。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软化立场是一种无奈而明智的选择,意在回避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对抗。 自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把“反恐”矛头直指伊拉克。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先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首,随后多次公开宣称要使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拉克政权。美国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拒绝接受联合国核查,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利益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2003,(4):93-94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透过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成立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同年5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开始在伊境内进行实地  相似文献   

12.
启示一:后备兵员动员是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湾危机到海湾战争,对立双方无不重视后备兵员的紧急动员。海湾危机爆发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就签署命令,将40支陆军  相似文献   

13.
张健 《国防科技》2003,(1):53-56
经过了近两个月艰难而复杂的酝酿、起草、讨论,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美英提交的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草案,11月13日,伊拉克政府驻联合国大使向安南秘书长转交了外长萨布里的信件,正式表态,伊拉克将无条件地接受该决议。这一举  相似文献   

14.
始于1997年10月的海湾危机,波澜起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虽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调停得以缓解,但这场危机的背景缘由,对海湾地区乃至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向等问题仍在人们的脑海中索绕。 危机缘何再度发生 从实质上讲,这次海湾危机是美国故意制造矛盾,借以达到其战略目的造成的。一是美企图利用危机显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决心和能力,进一步维护其“一超独霸”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萨达姆的秘密战争孤鹤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或迫使其屈从于美国的意志,是海湾战争及其后美国政府对伊政策的重目标。为达此目标,美国使尽浑身解数,外交孤立、经济制裁、武器核查、设置“安全区”和“禁飞区”,以及进行直接的武力打击。与此同时,美...  相似文献   

16.
在’98海湾危机中美军集结的武器装备同1991年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装备作一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次部署的武器装备有以下新特点。高技术含量更大,系统性能更先进  相似文献   

17.
韩有方 《环球军事》2012,(10):60-61
至今,叙利亚国内武装冲突已经超过一年,全国死亡人数超过9000,其中绝大部分为平民。这种状况使叙利亚国内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在叙利亚危机联合国特使安南的斡旋之下,叙利亚冲突各方终于同意停火。叙利亚人民得到了喘息之机。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8日,一直以强硬态度抵制联合国武器核查的伊拉克突然宣布接受联合国1441号决议,准许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伊拉克的这种态度使其暂时避免了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但是却没有实质上消除战争威胁。自从2002年10月10日和11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多数票相继通过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并迫使伊拉克履行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后,舆论普遍认为,该决议的通过,等于给布什总统一张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空白支票”,使得美英朝着军事打击伊拉克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伊拉克的突然接受核查,明显是萨达姆最终屈服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武力威胁。导致萨达姆屈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武装力量在近10年的制裁中的严重衰败,尤其是伊拉克防空系统的严最衰败。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底以来,由于伊拉克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成员入境,并禁止已在伊拉克的美国武器核查人员执行核查任务,伊美关系陷入危机。11月3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驻海湾部队,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编队和主要以沙特为基地的200多架战斗机已作好随时参战的准备。14日,美总统克林顿下令,在地中海水  相似文献   

20.
世人瞩目的’98海湾危机,在联合国秘书长科非·安南与伊拉克达成一纸协议之后似乎狼烟尽散。然而这一转机的出现是否使战争风云真正尘埃落定还须假以时日。尽管“沙漠惊雷”终未炸响,但人们在拭目以待局势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在透过美国在这次危机行动中的表规进行种种思考,其中包括对美国军事战略运用及海军作用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