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13,(8):4-5
为促进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实施方案》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已在上期杂志刊发了对《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解读,这期再刊发对另外两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近日,国防科工委先后发布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杂志第9期和第10期上分别刊发对这三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转变造船模式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认识现代造船模式及"转模"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以来,就发现中国的造船模式还是沿用50年代的船体建造、 船台散装、码头舾装、全船涂装的传统造船方式,生产效 率低。从此开始,中国船舶工业开始学习日本造船企业的 生产设计,到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转换造船模式(以 下简称"转模"),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了中国造船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到2010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25%以上,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到2015年,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力争4-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10强,20家企业进入世界50强。这是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规划》于8月1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也于9月1日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规划》座谈会。船舶工业处在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2…  相似文献   

6.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刊物的前身是《国外舰船技术——火控技术类》,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造船学会和我所共同编辑出版。经国家科委和中国船舶工业部批准,1986年,我所开始独立编辑出版《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刊物。时至今日,她已出版第一百期。  相似文献   

7.
2007年江西船舶工业完成总产值22.23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813%。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和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手持订单累计达到140亿元,而且均来自国外市场。同方江新和江州联合从过去无米下锅到如今订单饱和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刚刚闭幕的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是在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战略转型、全面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战略任务,吹响了引领船舶行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冲锋号。  相似文献   

9.
11月22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青岛隆重举行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开工典礼,这标志着十一五期间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该项目建成之后,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布局将形成大连、青岛、上海三大造船基地三足鼎立之势,成为共同支撑中国走向造船强国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全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两个船舶集团全年实现利润达到191亿元。在军工集团公司中位居第一和第三,占军工集团公司利润总和的44%。 船舶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中,船舶出口金额120亿美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0点以上的目标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上海船舶工业是在中国工业和 科技开始起步中创建的。以中国共产 党中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为代表 的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就诞生于江南 机器制造总局。在洋务运动中,上海 造船工人运用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建造了中国现代民族军事工业的 雏形。从甲午战争以来,上海造船工 人建造的大量军舰参加了捍卫国家主 权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新中国成立 后,上海造船工人又一直站在国防工 业、造船工业的前沿,建造了我国的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轮、 第一批远洋考察船、第一艘潜艇、第 一批航天测量船等,上海南浦大桥、 卢浦大桥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钢结构 也都出自上海造船工人之手。在改革 开放的大潮中,上海船舶工业为国防 建设、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同时 建设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 的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船舶工业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并且实现了大有作为,使造船年产量由当时的34万吨提高到现在的460万吨;造船产量由占世界的0.6%提高到10%左右;造船地位由世界第17位上升到1994年的世界第三位并连续保持至今。中国人制造的船舶进入了包括世界九个航运大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出一批国际品牌,走出了一条我国民族工业自强振兴的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针对我国船舶工业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造船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出口──创新──再出口”的科技兴船之路。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了数百型船进入国际市场,使中国的船舶进入了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船份额从1982年占世界的0.8%上升到1995年的5%,造船地位从世界排序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造船产量从34万吨上升到190万吨。…  相似文献   

15.
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的历史性纪念文集《巨变》.在国庆前夕出版发行。该文集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船舶工业60年巨变,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胡传治题写书名.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潘曾锡题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陈小津作序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受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世界航运市场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国际航运业的“寒意”,传导到造船市场.使得世界造船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开始从持续多年的“卖方市场“迅速转向“买方市场”。外部经济环境和船舶市场形势的复杂变化.给船舶工业集团当前工作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7,(2):70-71
我国船舶工业与日韩差距缩小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2006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与日韩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船集团公司分别与广州市、珠海市.中山市签署了加快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业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船集团公司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在广东的投资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以推动广东船舶工业实现新一轮发展。中船集团公司始终将广东地区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在粤成员企业造船产量占到全省的90%.是广东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十二五”期间.中船集团公司将突出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9.
发展辽宁船舶工业的设想与实施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工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朱镕基总理曾指出,“发展船舶制造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作用很大”,“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发表了《将我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论述,就我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了包括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在内的近十家媒体,实地采访了沪东中华、外高桥、江南、中远川崎、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六家重点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本刊记者将这些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的经验报道出来,供广大军工企事业单位参考借鉴。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各国之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中国船舶工业正积极探索,开拓拼搏,自主创新,向世界先进造船行列挺进。——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