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十"上九天揽月助推军民结合事业腾飞一、神十飞天完成三大任务为建空间站积累经验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2.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艘神舟宇宙飞船,将要发射5号神舟载人宇宙飞船,那么“人类飞天为哪般?”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详细阐述说,陆、海、空、天是人类活动的四大疆域。陆,指陆地,对一国而言就指其领土。海,指海洋,对一国而言,主要指其领海。空,指包围地球的稠密大气层,一般默认其高度为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几十千米),对一国而言就  相似文献   

4.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预示中国航天已越过建立空间站的一道关键门槛,并向2020年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的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  相似文献   

5.
《军事文摘》2023,(6):32-35
<正>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1月6日,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神舟十三号乘组手控遥操作试验1月8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首次采取手控遥操作方式,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6.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硕 《国防》2002,(6):32-34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虽未搭载宇航员,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乘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及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在研的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8.
“钻石”空间站的三次试飞从1973年至1976年,“钻石”空间站共进行过3次试飞,即“礼炮-2”号,“礼炮-3”号和“礼炮-5”号。由于民用空间站“礼炮-1”号在飞行中发生事故(“联盟-11”号航天员从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因飞船座舱快速减压而死亡),第二艘民用空间站又发射失败,因此勃列日涅夫要求切洛梅让“钻石”空间站尽快上天。为了赶时间,减轻空间站的重量,这3艘“钻石”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军事文摘》2023,(8):4-9
<正>2023年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在除夕万家团圆之际,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中国空间站给孩子们送来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通过CCTV13“瑞兔呈祥中国年”特别节目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向春而行欢聚这一刻”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0):54-55
载人航天器是指可以搭载人员进入太空的空间飞行器,它是人类从事载人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空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不仅对于人类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知宇宙,更好地开展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百名功臣受表彰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环绕地球飞行5天后,其返回舱于10月17日按照预定计划,完整、准确地返回预定地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实现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100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受到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联合表彰。2、造船完工…  相似文献   

12.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顺利进入太空,经过40余小时的空间飞行,于13日13时18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再一次实现"天神之吻"。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行进的宏伟蓝图上留下历史的定格。一次次的神舟升空,都在递进着中国速度。载人飞行走过十年、神舟系列十发十捷、10名航天员遨游天宇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文摘》2023,(4):10-11
<正>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满载货物昂首起航,于12时10分顺利实现了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现了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为神舟十四号乘组和随后到来的神舟十五号乘组送上来自地球母亲的家乡货。那么,天舟五号是如何做到“太空闪送”的呢?与天舟货运飞船此前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相比,  相似文献   

14.
满载着中国人梦想和骄傲的神舟六号飞天圆梦,在这令世界瞩目、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日子里,对载人航天有着特殊感情的哈工大人更是倍感骄傲——在神舟六号研制与发射过程中,多位哈工大校友担纲领军人物,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还有一大批分系统负责人和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都为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44-45
浩瀚太空,再次书写中国航天新传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重要一步。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单人单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行走到航  相似文献   

16.
铭记这一刻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此跨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05,(11):F0002-F0002
2005年10月12日9时,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神舟六号飞船是多人多天飞船,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有75项技术改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据火箭专家说,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主要完成载人飞行试验;二期工程不仅要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成功着陆,5名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辉煌盛事。此次飞行任务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圆满、安全返回”等工程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9.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20.
9月25日晚9点10分,当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满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乘坐的神舟七号飞船升空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发射试验队队员们都流露出兴奋和激动的神情。成功时刻,记者把视线聚焦到了一个年轻群体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