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敌我识别系统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敌我识别系统的应用背景出发,综述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种敌我识别系统的特点,比较了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和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的性能,指出了数据融合技术和微米/纳米技术对敌我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研究内容对敌我识别系统的论证、技术体制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数据融合与敌我识别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敌我识别 (IFF)是自动目标识别 (ATR)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高科技条件下现代战场中的目标侦察与敌我识别问题 ,一直是国际雷达领域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主攻方向。为适应未来数字化战场的作战需求 ,具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系统 ,已成为 2 1世纪战场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扼要介绍了目标识别的有效途径、可提高敌我识别系统效能的数据融合技术及IFF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无源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对系统的光束传输过程进行等效,利用激光波长、束散角、峰值功率等激光参数,推导出了基于高斯光束理论的光束传输模型;采取高斯光束衍生的方法,解决高斯光束通过硬边光阑的传输问题;在考虑大气衰减的基础上,仿真计算了激光敌我识别系统工作中回波信号能量密度与系统作用距离的关系,分析了提高系统作用距离的途径.研究结果一方面对于无源激光敌我识别设备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为评估无源激光敌我识别设备作用距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混合贝叶斯网络就是允许连续节点和离散节点同时存在的贝叶斯网络。将混合贝叶斯网络应用到非协作式敌我识别系统中,建立了敌我识别的混合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混合贝叶斯网络实现多传感器敌我融合识别及识别可信度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混合贝叶斯网络可以很好地实现非协作式敌我识别系统的功能,并且该方法直观、准确度高,提高了敌我识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猝发传输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技术特点及其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讨论了猝发扩频技术在敌我识别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给出采用猝发传输扩频技术实现敌我识别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现状、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几次较大规模局部战争,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所发生的多次误伤事件的原因分析得出:在大纵深、强机动和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立体战争中,由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作战平台,要避免友军之间的误伤事件,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目标敌我识别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目标识别及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涵义、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阐述了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现状,最后对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并得到4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战斗机普遍装有多种传感器,如雷达、敌我识别系统、雷达预警接收器、红外系统等。这些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探测、识别目标并对其分类,确定威胁目标的数目和部署情况:也可以确定目标的敌我属性,及其采用了进攻性还是防御性措施等。这些独立的传感器一般使用不同的显示器、生成独立  相似文献   

8.
在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中,识别信息在低频部分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进行扩频调制后由微波收发信机进行传输。介绍了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中采用扩频调制设计原则和跳变Gold码扩频序列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扩频抗截收/截获的能力,并给出了一种用STEL2000-A芯片产生Gold序列进行跳变扩频调制的具体实现实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作战需求,现代的军用飞机配备有越来越多的机载电子系统,例如高性能通信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雷达系统、电子防护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机以及各种数据链等,这些系统的天线广布于机身各处,如何合理安置这些天线,对于飞机设计师来说是  相似文献   

10.
美军对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对单兵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则始于90年代中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下述4点:(1)现代作战武器的射击精度、射程和杀伤力大大提高,徒步士兵面临着来自其他士兵、空中平台或地面车辆攻击的危险。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武器的作战效能,必须有一种好办法确定士兵正在瞄准的目标(如单兵、单辆坦克或直升机)是敌人还是友军?他是否正在受到友军单兵、武装直升机或地面战车的威胁?(2)一些军事强国将现代士兵视为一个自主作战能力比以往强得多、能与其他作战单元(如地面车辆和空中平台)协同作战的作战平台。因此,急需研制能够满足单兵与多种作战平台协同作战需求的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