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     
正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互致贺电庆祝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发射成功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与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互致贺电,祝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发射成功。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31年前中国和巴西启动了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航天领域合作的成功先例,成为高技术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04A星的成功发射,恰逢中巴建  相似文献   

2.
2021年12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一份普通照会,指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卫星在2021年曾两度机动到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不得不两次紧急调整轨道,实施"紧急避碰"."星链"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SpaceX既未事前发布任...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我国第一幅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时隔三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拉开大幕。2010年11月,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回  相似文献   

4.
<正>新看点:"嫦娥二号"卫星在传回落月区高分辨率图像的同时,还将展示太阳能帆板展开、天线展开、发动机点火等卫星在奔月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图像,以及在奔月过程中对地球和月球进行实时成像。"嫦娥二号"是以"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的,其主要任务是为探月工程二期进行前期工程验证和探测,是二期的"探路者"。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卫星将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Y7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作出开展微小卫星工程研制相关工作的决定,启动了"纳星集群飞行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从2010年9月国防科大第一颗卫星"天拓一号"单板纳星正式立项以来,截止目前已先后完成"天拓一号""天拓二号""天拓三号"的研制与发射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天拓"者,寓意有二:其一,面向航天,开拓创新;其二,立足使命,拓展天疆。"天拓"系列卫星研制队伍的核心科研人员12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天拓卫星团队自组建以来,围绕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大大促进了微小卫星技术发展与应用,先后承担了70余项与航天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提升我军航  相似文献   

7.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 他亲历了我国卫星事业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 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没有刻意 追求,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 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这么多的"第一" 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发轫的生命中。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35周年, 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这位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作出开展微小卫星工程研制相关工作的决定,启动了"纳星集群飞行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从2010年9月国防科大第一颗卫星"天拓一号"单板纳星正式立项以来,截止目前已先后完成"天拓一号""天拓二号""天拓三号"的研制与发射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天拓"者,寓意有二:其一,面向航天,开拓创新:其二,立足使命,拓展天疆。  相似文献   

9.
8月20日,"风云二号"F星在轨交付,从此气象部门对台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将更加准确。"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星作为"风云二号"03批工程的首发星,也是中国第四颗业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装载于荷兰研制的两个卫星分配器中的三颗微小卫星,三颗微小卫星分别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尔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1.
<正>"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测,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术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担负着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任务实施过程有五大关键点。关键点一:发射──"嫦娥"再次飞天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聃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10月1日18点59分57秒,随着指挥员一声指令,搭载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喷薄而起,直上云霄;19时25分许,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二号"卫星凝结着中国航天人的心血,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期待,肩负着深空探测,探寻未知的使命,朝向遥远的月宫翱翔而去,正式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国防要闻     
中国中国纳星1号在轨运行一月顺利完成试验任务截止到5月18日,于4月18日晚11点59分成功发射的纳星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个月,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试验任务。至此,根据“纳星一号”成功判据,该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圆满成功。“纳星一号”是我国微小卫星研制进程中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25公斤以下的纳型卫星,其高新技术密集、创新性强,通过它所涉及的大量前沿技术的演示与验证将极大地带动和促进航天相关技术的发展。纳型卫星质量轻,卫星的一体化设计和集成度高,体现了航天器微小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国际上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长征火箭先后有17种型号投入使用,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  相似文献   

15.
2月12日,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交付仪式。正式将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移交到卫星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投入使用。参加交付仪式的有巴西驻华使馆、外交部、总装备部(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科院以及有关省市的资源卫星用户单位的领导和专家。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与1999年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16.
正1970年4月24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一成功,无疑标志着中国在"两弹一星"的"星"上首次有了重大飞跃,也注定成为新中国彪炳史册的辉煌篇章之一。2019年12月15日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澳门首颗科学卫星"澳科一号"正式获得命名,将择期发射。这颗对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有着重要意义的卫星,在以澳门科技大学为首的科学团队的努力之下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中国最快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遥10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微重力实验卫星、潇湘一号07星两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213所为运载火箭提供的7大类火工子系统,实现了发动机点火、一级级间段分离、二级级间段分离、三级过渡段分离、整流罩分离、星  相似文献   

18.
1月24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交付仪式。会上,有关各方介绍了资源一号02B星研制、发射、在轨测试、试运行的相关情况,宣读了资源一号02B星在轨测试评价意见和卫星数据质量评审意见,备方一致认为卫星性能良好.具备了投入业务使用的条件,由生产试验部门正式交付给使用部门。与会领导和代表共同见证了资源一号02B卫星交付、在轨支持及数据联合开发推广协议签字仪式。中国民用航天领域又一新星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19.
<正>12月11日,中国航天基金会与中国SUV品牌WEY联合发起捐赠仪式,向中国科学技术馆赠送成功实施中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的"CZ-11WEY号火箭海上发射展示模型"及"固体燃料运载火箭一级箭体落体",将为青少年筑起航天科普教育最直接、高效的交流平台。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WEY号成功  相似文献   

20.
国防要闻     
中国双星计划探测二号卫星已开始地面的整星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