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吸纳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推进军民融合快速发展,在全面客观分析目前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总体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现状,从军民待遇、沟通机制、市场准入、装备采购规则、知识产权管理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军民融合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政策环境、改进评价机制、大力推进竞争采购和加强政策宣传等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落实习主席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推进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畅通军地交流渠道,2015年12月17日,装备学院联合国防科技信息研究中心、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国防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了首届"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参加论坛的有:总部和军兵种装备机关、全军军事代表系统、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66家民营企业代表等。  相似文献   

3.
<正>十九大报告中有三处讲到"军民融合",深刻阐明了军民融合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构成了一个从思想到战略到任务的完整体系,为在新起点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4月13日下午,全国工商联在陕开展民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出席并讲话。在听取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以及民营企业家代表发言后,黄荣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陕西制造业基础雄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有效利用这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全面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领域中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在分析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从内容方式、思想观念、创新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在理论上析清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及其基本要求,可以为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优势民营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是推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途径。推进民营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必须统筹好竞争与保护的关系,有序推进装备竞争采购;统筹好扶持与公平的关系,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统筹好军用与民用的关系,促进军民技术互用共赢;统筹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确保装备建设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7.
王贺文 《国防》2008,(11):33-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了系统论述,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重要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民营企业是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走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民营企业武装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志新 《国防科技》2016,37(6):91-95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新形势下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动员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切入点,从机制、政策、技术、法律和规范五个方面研究了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契合点,促进新形势下扎实推进科技动员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体制;健全军民融合的运行机制,包括竞争机制、评价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军民技术成果双向扩散和交流机制等,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参与军工企业改造;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军民融合政策相冲突的条款,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政策上升到法规规章层次,加强空白领域法规制度建设,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3月26日—4月4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率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调研组赴浙江省、上海市就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先后召开了政府部门座谈会、优势民营企业和商会座谈会,并赴18家企业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徐乐江在调研中强调,工商联和民营企业要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主动融合、合力推动,真正做到紧抓快干,着力开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新局面,努力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他指出,民营企业参  相似文献   

11.
<正>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是国家积极倡导的战略工程,军地双方正不断寻求适宜的融合方法。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从强化正确意识指引、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和增强信息交流力度方面进行适当的探索,对突破现有瓶颈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深度推进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打破军工企业垄断生产的旧模式,大胆联合优质民营企业进行装备建设已经是社会各层的共同认  相似文献   

12.
李洁  张代平 《国防》2014,(5):4-6
正进入21世纪,俄罗斯利用高技术迅猛发展和部队大规模换装的契机,从国家战略、组织机构、信息共享、竞争订货、技术共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装备建设军民深度融合。一、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从国家层面指导军民融合推进俄罗斯从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学说、军事战略等方面,均明确提出加强军民融合。一是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要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其本质是军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国有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皆有促进作用。针对军工业在不同产业部门发展情况,以我国西部地区18家具军民融合概念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比较承担军品生产任务的国有、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军民融合企业发展提出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转民》2013,(1):28-31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在兵器行业发展较早,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的军民融合在艰难探索中起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找米下锅”到“主动开发”。从简单结合到逐步融合的过程,呈现以民哺军、以军促民,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在兵器行业发展较早,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的军民融合在艰难探索中起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找米下锅"到"主动开发",从简单结合到逐步融合的过程,呈现以民哺军、以军促民,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多年来,兵装集团始终坚持以军为本,全力以赴搞好军品科研生产工作,推动武器装备自主、  相似文献   

16.
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战略。当前走军民融合之路,就需要大力发展军民通用技术,大力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推动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本文针对我国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外该领域发展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政策措施,对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军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和促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推动建立高效顺畅的军民对接交流机制,促进先进技术军民双向转化,7月22日,陕西首家军民融合企业商会——陕西省国生军民融合企业商会在西安正式成立。据了解,新成立的陕西省国生军民融合企业商会现有会员单位56家,企业涵盖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IT智能、运输设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商会是一个面向军队、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行业机构的专业化、信息化、多元化、系统化的综合性军民融合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开展军民融合  相似文献   

18.
军民技术转移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单靠行政手段和沟通协调难以有效推进,必须建立统筹规划、衔接配套、激励约束的法规政策予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根本上破除军民技术转移壁垒。  相似文献   

19.
魏平 《国防》2016,(11):66-6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随着军民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续政策的陆续出台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加速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正在驶入"快车道",只有把握历史机遇,发挥竞争优势,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在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格局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示精神,促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见工军民函[2015]278号)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9月10日-11日,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船舶信息中心承办、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协办的"走进军工"军地协同发展项目对接会系列活动——湖北站成功举办。活动期间,共计32家优秀民营企业赴湖北省武汉市主要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进行了考察交流、项目对接及合作洽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