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本刊讯2019年8月7日上午,中国军转民国防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中美华尔北京总部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主办,《中国军转民》国防教育普及办公室、《中国军转民》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办。《中国军转民》杂志社曹福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金秋八月,丹桂飘香。8月28日上午,《中国军转民》杂志社驻西部地区办事处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开幕式在开场舞《中国红》击鼓声中盛大启幕。《中国军转民》杂志社驻西部地区办事处领导宣布:《中国军转民》杂志社驻西部地区办事处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开始!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来自北京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在山西国防科技工业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国军转民杂志社曹福成社长宣布:《中国军转民》杂志山西通联站成立!《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是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及其军民技术双向转化、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战略合作,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军转民杂志社、北京海闻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军民融合材料与装备配套展览会(简称CMME)",将于2017年9月21-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军转民》杂志创办以来,致力于军转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相关工作的推动,努力把杂志打造成国家机关的"喉舌",打造成传播国内外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与科技成果的窗口,积极发挥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本社受政府部门的委托,承办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军转民成果奖评选、军民融合成果展宣传等相关活动,随着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作为军工系统重要传媒之一,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今后将承担更多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军转民》杂志创办以来,致力于军转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相关工作的推动,努力把杂志打造成国家机关的"喉舌",打造成传播国内外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与科技成果的窗口,积极发挥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本社受政府部门的委托,承办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军转民成果奖评选、军民融合成果展宣传等相关活动,随着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作为军工系统重要传媒之一,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今后将承担更多的双向融合相关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座谈会开成了15年工作的总结会;应对挑战的研讨会;开拓创新的动员会。本刊讯9月22日,中国军转民杂志社在京隆重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军转民》杂志创刊15周年。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怀国模名誉理事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周武胜理事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兼军转民杂志社社长宫宏光,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代秘书长邱国新,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中心毕智勇主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综合司孙岚副司长,  相似文献   

8.
<正>感谢您和单位长期以来对《中国军转民》杂志的关心和支持,现将《中国军转民》杂志订单附上,请与本社发行部电话联系,将订单邮寄或者传真给杂志社,并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邮编:100088传真:(010)82803579电话:(010)82803380、82803579邮箱:chinajzm@126.com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户名:《中国军转民》杂志社账号:110060577018010002021  相似文献   

9.
<正>感谢您和单位长期以来对《中国军转民》杂志的关心和支持,现将《中国军转民》杂志订单附上,请与本社发行部电话联系,将订单邮寄或者传真给杂志社,并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8日,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军转民》杂志社、深圳市招商创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招商蛇口北京产业创新中心承办的,2021中国军转民产业交流推介会在招商蛇口北京产业创新中心举办。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理事长宋宝丽、《中国军转民》杂志社社长曹福成、招商局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苍巍、深圳招商启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勇、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秘书长董敏、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殿洪、人民视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海滨、央企投资协会研究院副院长俞力峰、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主任李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军转民》杂志自2000年3月创办以来,已经走过15年战斗历程。在15载耕耘中,致力于军转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相关工作的推动,努力把杂志打造成国家机关的"喉舌",打造成传播国内外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与科技成果的窗口,发挥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促进作用。今后杂志社全体将竭尽全力,进一步把本刊打造成为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炉的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军转民》杂志自2000年3月创办以来,已经走过15年战斗历程。在15载耕耘中,致力于军转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相关工作的推动,努力把杂志打造成国家机关的"喉舌",打造成传播国内外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与科技成果的窗口,发挥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促进作用。今后杂志社全体将竭尽全力,进一步把本刊打造成为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炉的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13.
感谢您和单位长期以来对《中国军转民》杂志的关心和支持,2022年预定杂志工作已经开始,现将2022年度《中国军转民》杂志订单附上,请于1月31日前与本社发行部电话联系,将订单邮寄或者传真给杂志社,并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  相似文献   

14.
<正>满怀丰收的喜悦,我们挥手告别砥砺奋进的2017年,阔步迈入华章初展的2018年。回首过往,千帆历尽,我们满怀感激之情,点滴进步来之不易;放眼未来,我们难抑壮志凌云。在辞旧迎新之时,我代表中国军转民杂志社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杂志社健康发展的各级政府和军队领导机关、各军工集团、各会员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向社会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年的问候!天道酬勤,激流勇进初战捷。2017年,中国军转民杂志社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领导下,高举军民融合大旗,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军民融合事业全面深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军转民》杂志迎来了它的十五周年生日。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军队总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作者和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军转民》茁壮成长,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杂志,为促进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促进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促进军转民、民转军、军民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杂志社全体同仁,向多年来对《中国军转民》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朋友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燕利娜)9月27日,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与江苏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携手在南京举办新闻报道培训班,对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宣传报道工作负责人共40人进行了培训。培训由江苏省国防科工办军工协调处处长、江苏省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秘书长周锦涛主持。中国军转民杂志主编曹福成和社长宫宏光先后为学员授课。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通讯员是杂志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石。根正才能苗红,是要求我们把握好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根深才能叶茂,是希望我们通讯员能把《中国军转民》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好。”这是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咨询部主任李伯亭在“《中国军转民》通讯工作会议”上欢迎与会代表的开场白。4月24日至25日,来自十大军工集团及下属企业、各省市科工办(委)的30余名通讯员欢聚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畅所欲言,共商《中国军转民》发展之计。这次会议由《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主办的,这是本刊创办5年来首次召开的通讯员工作会议。如何…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7月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胜利落下帷幕。我作为军转民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由于工作关系,有幸参与了三十年前后的两次军转民成果展览的筹备,见证了中国军转民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中国军转民事业的跨越发展,这两个成果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国防科技工业在军品任务大幅度减少,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挑战面前,坚持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拉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  相似文献   

19.
<正>感谢您和单位长期以来对《中国军转民》杂志的关心和支持,2022年预定杂志工作已经开始,现将2022年度《中国军转民》杂志订单附上,请于1月31日前与本社发行部电话联系,将订单邮寄或者传真给杂志社,并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联系人:刘志昊、燕利娜邮箱:chinajzm@126.com电话:(010)82803859、82803579传真:(010)82803579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9年9月20-22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军工培训交流网、《中国军转民》杂志社承办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军工企业研制模式转型升级高级研讨班"在北京成功举办。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稳步推进,各军工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