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  李远星  周江寿 《国防》2012,(1):60-62
国防交通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按照"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理念,以提升国防交通日常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防交通体系战时应战和急时应急的综合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通过理念融合、机制融合、预案融合、资源融合等途径建设国防交通体系,使之具备"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重功能,实现国防交通建设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新型建设模式。国防交通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存在资源规划与配置不统一、保障信息共享有困难、组织指挥机制不完善、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等难题,亟须加强理论研究,为其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周涛 《国防》2011,(11):23-24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国防动员建设发展趋势,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要为导向,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加快转变动员能力生成模式,促进国防动员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胜华  薛盛屹 《国防》2016,(5):43-44
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必须顺应战争形态深刻演变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导,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瞄准现代战争前瞻设计、按照体系思维通盘谋划、遵循特点规律精确分类,努力构建以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肩负"服务、应急、应战"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型民兵.  相似文献   

4.
吴齐 《国防》2008,(7):24-25
国防动员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部署,也是增强应对未来战争和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下大力整合现有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军民融合、"双应"(应急、应战)一体、权威高效、运转顺畅的新型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5.
颜峰 《国防》2013,(11):47-47
当前,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应坚持以应战准备服务应急需要、以应急使用提升应战水平,围绕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大局,将军地分散的资源、分立的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在提高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动员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袁祖政 《国防》2013,(10):57-58
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遵循。国防动员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按照仗怎么打动员就怎样保障的思路,大力加强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相适应的国防动员指挥建设,为保障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7.
万庆良 《国防》2011,(6):30-31
国防动员建设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围绕使命任务,积极创新实践,加快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8.
杨龙溪 《国防》2016,(12):26-28
随着改革强军实质启动展开,国防动员工作处在新的起点.省军区系统要着眼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谋求新发展,主动融入改革强军征程,科学把握内在建设机理,以新姿态、新方法、新举措持续推进国防动员工作,为国家应战应急储足基础力量与保障资源.  相似文献   

9.
赵宗岐 《国防》2014,(11):24-27
国防动员服务打仗、保障打赢,各项工作和建设只有向保障能打仗、打胜仗的战略目标聚焦,才能有效把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以实战化建设为导向,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以军民深度融合为路径,着力构建能打仗、打胜仗的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新泉 《华北民兵》2011,(11):48-48
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就要求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按照融合式发展要求,统筹军地资源,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是融合军地指挥机构建设。着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5日,景德镇市政府与航空工业昌飞签署了AC311和通航保障服务采购协议,标志着景德镇成为江西省首个拥有直升机,并与企业联合开展直升机通航活动的城市。采购协议的签订是景德镇市深入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和通航产业发展战略,落实江西"航空强省"决策部署,提升景德镇公共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强做优江西通航产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四川省营山县军地双方着眼应战应急需要,紧紧围绕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新要求和可能担负的任务,把以"应战"为主要使命的国防动员和以"应急"为主要任务的抢险救灾、维稳处突"两条线"予以整合,大力开展"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在国防动员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既有效提升了国防动员能力,也推动了国防  相似文献   

13.
一、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应急促应战、应战促应急"的思路,积极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基础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应战力量体系,努力提升军事斗争动员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利用国防动员功能为国家平时应急服务,是实现国防动员平战结合的具体举措,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国防动员实践经验的总结。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是以国家战时需求为牵引,着眼平时应急需要,在现行国防动员系统基础上,建立的组织严密、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功能多样的“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国防动员机制。根据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实际,当前建立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进行责权明晰的法律定位。要在即将出台的《国防动员法》、《紧急状态法》中明确国防动员的应急职能,从法律上赋予国防动…  相似文献   

15.
昝玉军  唐凯 《国防》2013,(8):48-49
今年"4·20"芦山抗震救灾动员实践,再次检验和展示了国家的应急动员能力,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平时的"应急"动员往往能折射出未来"应战"动员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从军事斗争准备的角度回顾和审视这次抗灾行动,认真反思应急作战条件下国防动员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国防动员保障目标应与现代战争对抗的重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刘卫华  周建文 《国防》2014,(10):26-28
应急应战是国家法律明确的国防动员体系的两大任务。我国《国防动员法》又规定: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我们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拓展国防动员平时应急与战时应战功能,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集应急应战功能于一体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  相似文献   

17.
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省军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紧紧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积极适应"市场"与"战场"的发展要求,把提高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能力和应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样化任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依靠和广泛动员战区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增强应急应战的整体动员能力,努力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有效提高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能力。本期刊发了部分单位的经验做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贵友  刘新强 《国防》2013,(5):43-44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新时期新阶段,必须紧贴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形势,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全面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努力提高后备力量支援保障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江勤宏 《国防》2006,(3):5-8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家安危与战争胜负的重大战略问题。“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针。胡主席深刻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我们要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把“应战”准备与“应急”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实质性准备。一、充分认识国防动员体系的内在…  相似文献   

20.
王建阳  龚雷  孙学栋 《国防》2014,(7):39-40
正能打胜仗是习主席强军思想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必须聚焦能打胜仗新要求,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随时准备动员的思想,紧紧围绕所担负的使命任务,以实战的思维解决问题、以实战的标准深化准备、以实战的姿态推动建设,确保形成"战时能应战、急时能应急"的国防动员能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