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拥有18000里海岸线,为抵御外敌侵略和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不仅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站在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政治立场,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不惧威胁,攻克科学技术、工业制造中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建设国防的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句掷地如雷之语,是新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59年10月面对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拒绝援助我国核潜艇研制,并进行核  相似文献   

2.
皮定均是我军智勇双全的指挥员.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念及他中原突围之功,特批示"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时年41岁.在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徐向前夸他"多谋善战,英勇虎将";李先念赞他"智勇兼优,光明磊落".其实这位将星身上还有好几个绰号呢!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陈再道的英勇善战是出名的,毛泽东、朱德称他是"一员战将",徐向前、陈毅盛赞"再道之勇".而这"一员战将",这"再道之勇",是历经几十年战火洗礼锻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韶山的乡亲获知毛泽东就是一国之主席,奔走相告,高兴地说:“今后天下姓毛了!”一些亲戚和乡亲一拨拨坐火车去北京城,有的要求当干部,有的要求安排工作,有的要求到学校读书,都被毛泽东劝了回去。  相似文献   

5.
<正>重新梳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概念的提出到形成著名篇章,再到写入党章的历史过程,既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为民情怀,又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初心使命。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告捷,于雁门关毙敌遍野!消息传至延安,身居窑洞的毛泽东喜中有忧。喜的是此战威震海内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忧的是"八路军武器装备太落后了,蒋介石给的那点东西,口惠而实不至"。善于高屋建瓴、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毛泽东拿定主意,"八路军得想办法,劈开一条自己生产武器弹药、自己装备自己的生路"。  相似文献   

7.
袁浩 《政工学刊》2010,(6):52-52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0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蔡和森在与国内的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之重要讨论》的通信里。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答复来信时说:"你这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920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问世,他们鲜明地举起"共产党"的大旗。1957年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党。在这些档案中,有一份1920年11月制定的供党员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是张太雷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110华诞,东方伟人神采依然。110个年轮,记录、扩展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无尽思念。从生活到艺术,从毛泽东到“毛泽东”,有那么多的人在追寻中期待并实现着令人欣喜的跨越。作为一种艺术的再现,编导和演员们以对一个时代产生出的伟大人物毛泽东无比神往的审慎之态,在屏幕上塑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同时期的毛泽东形象,让我们领略了政治家毛泽东的远见卓识,饱览了军事家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感悟到哲学家毛泽东的深邃和睿智,欣赏到诗人毛泽东的飞扬文采,洞悉了农民之子毛泽东的质朴情怀,体验了为人父、为人夫的毛泽东的挚爱之心……我们应该感激他们。因为是他们这些被称作“特型演员”的人,把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植入了我们的大脑。那么,他们是谁?  相似文献   

10.
1938年5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还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发表了《论持久战》,预见了中国抗战将要经历的三个阶段:(1)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2)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战略相持;(3)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里,毛泽东的这种三阶段划分,成为我国史学界研究抗战史的基本依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论著对毛泽东的这种划分,往往只是简单的引用,而较少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实际上,1938年5月前后,毛泽东在论述抗战的阶段划分时,既有对其总态势的阐述,又有表述其第一阶段中、日双方战略态势的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他英勇善战,曾经两次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他军政兼优,先后和胡耀邦、杨得志、杨勇、萧劲光等搭档过;他出身农家,本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放牛娃,却成为毛泽东公开表扬的学生;他人到中年才接触海军,却让毛泽东放心:"管海军靠你!"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开国上将苏振华!  相似文献   

12.
"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 1965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说: "对于军事是懂一点的."1975年10月,已经82岁高龄的毛泽东对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自豪地说: "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官田兵工厂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创建,从此开启了人民兵工的辉煌事业。随着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人民军工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为了满足与日俱增的武器弹药需求,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  相似文献   

14.
1961年,有一天,毛泽东对章士钊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为她做过好事的爱国主义者。当时你支援留法勤工俭学的那笔款2万元,是我经手借的,一部分给了去欧洲的同志,一部分带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毛泽东又诙谐地说:"现在有稿费可以‘还债’了。"从此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毛泽东的秘书都会把2000元人民币送到章士钊家,直到1971年,整整十年。后来停了一年,毛泽东发现了,就对左右的同志说:"这个钱不能停,还要还‘利息’呢!"于是1973年春节,一位秘书又送去了2000元。这时,章士钊住在北京医院,接到这份礼物时,他激动得双手发抖,对家人说:"主席真讲信义。其实,这笔钱在当时是向社  相似文献   

15.
韦睿(442~520),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历经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尤深受梁武帝的器重,"多建策,皆见用",是梁武帝征讨四方、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史称他"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二十五史·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57页).博古通今的毛泽东评价他能攻善守,"有刘秀、周瑜之风",还在《南史·韦睿传》上批注:"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张贻玖:(《毛泽东读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79-83页).  相似文献   

16.
提起1957年我国政治领域发生的那场重大变故——从扩大民主的整风运动出发走到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许多人都不禁会产生这样一种认识:毛泽东发起整风运动的动因,就是为将右派们“聚而歼之”。如果单从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来看,似乎的确如此!然而客观地讲,1957年的开门整风,有着它深刻的历史渊源。请看《党史纵横》中喻冰为我们提供的这方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11,(3):33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945年4月23日,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爆发与否与毛泽东无关;出兵抗美援朝决非毛泽东为"推行世界革命"作出的决策;毛泽东没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设定"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非个别学者所言的"只是心理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1944年秋至1945年春,我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见《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251页,以下引文均同),相继开展了练兵运动。这次全军性的大练兵,时间之长,准备之充分,情绪之热烈,成绩之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军事史林》2004,(12):14-18
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中央军委在建国伊始就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军事学院,由德高望重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出任院长.毛泽东非常重视这个高级军事学府的创办,亲自为之题词致贺:"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