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年才37岁的辛建国,已经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为拥有亿元资产的“富翁”。然而,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经得起“有钱”的考验,致富不忘报国,把回报党的恩、回报人民的爱和为国防建设作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刻准备上战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他自主创业,从白手起家到拥有25亿资产的吉运集团公司。尽管功成名就,荣誉满身,但儿时报国从军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他觉得人生还不完整。他富而思源,致富不忘担负社会责任,主动接受安置军转干部和困难退伍士兵,竭诚营造复转军人"温馨家园"。他睿智果敢,敏锐地洞察到军事化管理无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胆在集团编组预备役组织,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3.
王贵武可以称得上是一名被时代宠爱的骄子。 刚刚跨进40岁门槛的他,却创下了一串串令人羡慕的业绩。由一名退伍兵成长为拥有2亿多元资产的大型私营企业——天津银座集团的董事长。 然而,更令人钦佩的是经得起“有钱”的考验、致富不忘报国,把回报党的恩、回报军旅情、回报人民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曲爱国拥军的新歌。  相似文献   

4.
徐光品  陈国庆 《国防》2005,(4):43-43
浙江省东阳市一批个体产业户积极参与该市举办的“固长城、优军属”活动。他们纷纷与军属结对子,传授培训技术,提供信息服务,携手同奔富裕路。这些个体产业户有的是办厂能手,有的是技术人才,他们致富不忘群众,更不忘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子弟兵和广大军属。通过镇(村)干部牵线搭桥,他们与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200多户军属结成对子.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乐安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一位种植绞股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而令人敬慕和钦佩的青年,他叫丁国贤,是县大马头林场的民兵连长.丁国贤认为,作为一名民兵干部,不仅要把民兵连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搞得有声有色,而且要成为民  相似文献   

6.
江西乐安县牛田镇董春花等 8名女民兵,刻苦学习种桑养蚕技术,每人年收入超1000元。她们靠养蚕致富,不忘带动群众,这个镇现有近900户养蚕,年收入近250万  相似文献   

7.
杨保坤  张建伟 《国防》2000,(4):33-33
自去年以来,邓州市人武部组织29个乡(镇)的73名专武干部下乡为民兵致富献计献策。为使专武干部能真正深入到民兵家中、田间地头,他们采取专武干部向民兵立致富“军令状”的形式,把专武干部的进步与民兵致富联系在一起。 “军令状”的时限为2年,其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实施措施、奖惩办法、完成时间等。为使“军令状”能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江苏省军区"双带双扶"活动总结表彰会上,一名军转干部走上台作了题为《在带动致富中续写军人的光荣》的典型发言,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全省唯一的军转干部代表,就是泗阳县张家圩镇武装部部长张修仁。近年来,他牢记职责、永葆本色,在做好武装工作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协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深圳市金鹏集团董事局主席利焕南是一位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他始终坚持致富不忘国防,发展更需拥军的坚定信念。20多年来,以真情实意爱国拥军的动人事迹,在部队官兵和企业员工中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松滋县斯家场镇武装部长易峰,找准新形势下武装工作的切入点,创造性地率兵带民实施“六个一”致富奔小康工程:即“一兵一技”(一名民兵掌握1—2项致富技术):“一户一院”(一户民兵家庭建一个经济小庭院);“一排一业”(一个民兵排从事一种产业);“一连一区”(一个民兵连办一个科技示范小区);“一部一地”(武装部办一个以劳养武基地);“一带一联”(每个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带出一户小康户,联系一个扶贫点)。2850名民兵走上了小康之路,354名基干民兵成为奔小康标兵。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国防》1999,(1)
北京 河北省平乡县东河古庙村青年民兵姚西改致富不忘国防。他用自己的5万元积蓄,开办国防教育影视厅,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郭宪臻) 河北省隆尧县人武部重视报刊征订工作。近日,该部为全县各乡(镇)的专武干部及民兵连长每人订阅了1999年度《国防》等报刊,受到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2.
克力木·伊莫拉"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克力木·伊莫拉维吾尔族,72岁,中共党员,农三师托云牧场3连退休职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和聪明才智文明经商,在高原戈壁中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他致富不忘党的恩情,不忘至今仍处在贫困线上的父老乡亲,他热心教育事业和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年来,他先后向地方、兵团及贫困户累计捐资达26万余元。其中,教育捐助5万余元,捐献粮食8000多公斤,受益群众达100多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1997年7月,他被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省邻水县梁板乡清水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称赞为“致富一方的领路人”,他就是民兵连指导员秦文轩。 1997年,秦文轩被选举为该村的村主任并兼任民兵连指导员。为群众找富路,是秦文轩上任后的工作重心,秦文轩认识到:要致富,群众看干部,自己得首先富。于是,他自己开了碎石厂二个、副食品摊销店一个,同时,他为村民找技术、跑项目、筹资  相似文献   

14.
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民兵,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围绕土地作文章,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去年“七一”前夕,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乡一举夺魁,被乡党委授予“致富领头雁”和“优秀共产党员”称  相似文献   

15.
刘建峰是农三师四十八团八连的一名致富能手,当年他起家时只有2000元的贷款。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诸城市吕标镇善士村民兵张崇来加工绣花工艺品产品销往美国、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致富不忘众乡亲,近年来,扶持、帮助周边7个自然村120户烈军属、民兵家庭搞起了工艺制品加工,年年收入过万元。  相似文献   

17.
靠种养殖业、运输业致富的四川省武隆县核桃乡大河村青年民兵吕万足,实现了他致富不忘扶助乡亲,多为村民办好事的心愿,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核桃山上的活雷锋。1992年秋季,本村四社吕万锋学习成绩虽好,但因家贫困而辍学。吕万足得知后主动承担了吕万锋在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学杂费等,并鼓励其认真学习。吕万锋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有一座规模不大的荣辉宾馆,虽说是一家私营企业,但在当地却颇具人气,总经理梁飞飞则更有名气,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成功企业家,更是一位致富不忘乡亲的退伍兵。自主创业三级跳,展示了一个退伍兵的素质1994年底,梁飞飞在部队服役期满退伍回到家乡,他看到当年回乡老兵较多,就把安排工作的机会让了出来,自己则凭着在部队学会的过硬驾驶技术,用退伍费承包了一辆客车跑起了长途客运。在营运过程中,他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望谟县月亮洞平绕村,有一位带领村民开发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因政绩突出,2001年被兴义军分区评为“十佳民兵干部”,他就是曾有过5年军旅生涯的苏启业。  相似文献   

20.
在一年一度的征兵、退伍工作展开之际,本刊向广大读者推荐两个典型:一个是致富不忘保国的李昆兰;一个是退伍后牢记战士职责帮助群众致富的李先国。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示,并认真想一想:作为一个适龄青年应怎样摆正个人致富与服役保国的关系?脱下军装后又怎样发挥战士的模范带头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