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和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发动了一场血腥的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到今年6月已整整150周年了。回顾这段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不甘屈辱的悲壮史实,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御侮抗敌的爱国主义传统。这对于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主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振兴中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有深刻教益和重要现实意义的。一、鸦片战争是英国推行殖民扩张主义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术争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一、关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国际因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在英、美史家的论著中则很少提到。特别是对英、芙、法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的侵略罪责涉及更少,即使提及,其看法也往往是歪曲的、片面的。对此,董继民在《tiJ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著文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因素。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英美殖民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并非“偶然事件”;其主要起因是鸦片,并非“东西方政治的不同”;战争…  相似文献   

3.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陈相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中英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认清了清王朝虚弱的本质。他们瓜分、掠夺中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的数量创造了世界之最。当我国政府恢复...  相似文献   

4.
值此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正在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以教育人民勿忘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一再道受帝国主义侵凌的耻辱历史,弘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本此宗旨,拙文从剖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北的军事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150多年的风风雨雨,正当祖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回归祖国之际,由谢晋主要执导,成都汇通银行等多家单位联合投资拍摄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隆重上映了,这部影片作为献给万众瞩目的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一经问世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鸦片战争》向观众叙说了一段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悲壮历史。影片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其时英国商人每年向我国贩卖鸦片近200吨,清政府因此每年流失白银3000万辆。鸦片毒害人民群众,造成无数生灵涂炭,严重威胁到大清帝国的统治。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以铁腕手段严禁鸦片,强逼英商交出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一举全部销毁。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操纵英国对华出兵,并绕道北上相继攻克我舟山和定海。消息传到紫禁城,软弱无能的道光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基础及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在性质、内容、形式、作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使它与古代、现代军事伦理思想相区别,并成为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形态。因此,要全面地理解并科学地批判继承这一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深刻地把握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的脉碑,就应充分地认识它的特点。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军事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为它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在鸦片战争以前,…  相似文献   

7.
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独尊,中国战败于英国,那是鸦片战争。闭关制夷、作茧自缚,经济衰落、军费匮乏,军备废驰、兵不足用,军工落后、装备低劣,这是我们当时败于鸦片战争的军事经济原因。今天,香港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忧患可以兴邦,发展才能制夷。只有不断加强军事经济建设,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8.
吴铁 《华北民兵》2011,(2):18-19
说起近代中国历史,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史教科书讲述的也是大清王朝丧权辱国的故事,故事又几乎都是从一处处海防要塞沦陷开始。而这些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一半以上与天津、大沽口有关。  相似文献   

9.
顾育豹 《军事史林》2008,(10):42-46
伟大的抗日战争,那血迹斑斑的历史,乃是千百万民众的鲜血谱写而成的一部震撼天地的悲壮交响曲。198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广西电影制片厂将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惨烈而悲壮的历史画卷,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人们会很熟悉为抗日而来到中国的苏联红军,但对于那些曾经为苏联革命而战的中国志愿军则鲜有耳闻。事实上,在苏联革命战争期间,有5万余名中国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在异国土地上,创造了无数悲壮感人的英雄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在异国他乡为人类自由与和平而战的华夏勇士在国内一直默默无闻,在苏联也鲜为人知。他们在血与火中悲壮,在名不见经传中永恒。 中国劳工的俄乡血泪 20世纪初叶正是旧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无数的丧权辱国条约和封建余孽的垂死挣扎把穷苦大众推向双重压迫的殖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的巨大冲击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强烈刺激,是晚清时期军事教育转型的直接动因.它是在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的进程中开始的,引进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事教育的军事教育体制,显示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同时,它是在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展开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历史局限,并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丧失了独立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列强始终保持着在华驻军,他们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控制着中国沿海和内地的战略要点、交通要道,把中国置于他们的炮口之下,动辄发动侵华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而中国却落得山河破碎,有国无防,忍气吞声,任人宰割!可以说,外国在华驻军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这段屈辱的历史虽然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结束,但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心灵上难以忘却的伤痛,可惜在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关于这方面的具体记述还太少.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来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寻求文化方向 ;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完成文化上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论理纲常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开拓者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由《集结号》看军人历史观的定位。历史是一部哲学史、一部人文史,它记录着社会发展的痕迹,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与走向。影片主人公谷子地指挥九连成功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尽管当时他们并不清楚上级的真实意图,战存仅连长谷子地一人.但这段悲壮的历史却托起了英雄群体的永垂不朽。看完影片,有人觉得历史靠不住,认为它的方向容易正确,细节却容易丢失;它的骨架颠扑不破,血肉却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5.
1840~1842年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同时又是近代屈辱历史的先声。鸦片战争中落后的清王朝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其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然而,在情报战场上英国的四处出击和清政府的浑浑噩噩也是导致清军迅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揭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在这历史画卷的第一页,伟大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以厉行禁烟,坚决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扬名于世,他在组织、领导反侵略战争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军事经济主张,是其反侵略斗争实践的结晶,闪耀着爱  相似文献   

17.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血与火的肇始,又是近代中国军事思想革故鼎新的开端。在一片战和攻守的嘈杂声中,一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如惊雷起于平地,振聋发聩,昭示着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也恰逢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舰队组建成军110周年。值此我们探讨海洋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有关问题,自然具有特别的意义。近代中国的海上军事斗争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约20年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毁了圆明园。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港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10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蓝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垮。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决定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志创辉煌     
志创辉煌高新民历史从昨天的画廊中迤逦也一条血红的飘带蜿蜒而来播撒了跨越时空的碧蓝从此无际的草地便长出了历史的风景芳香了一个悲壮的故事让后来者脱颖出一行行千古诗篇如今枪声已远那远去的雄姿依然在记忆里威武地飞驰历历如新昭示着我们拧紧炽热的信念志创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竹山,这块革命老区,是当年领导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施洋烈士诞生地。1927年,贺龙同志曾在这里率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46年,李先念、张才千、王树声率部突围转战竹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是为人民拔穷根的队伍,因此人民信赖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这支队伍的主张。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里解放后较长时间依然未能摆脱贫困。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93元,25%的农民连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