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载人空间站是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高新技术。自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进入轨道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目前,能发射空间站的国家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他们分别发射了“礼炮号”系列(7个)、“和平号”和“天空实验室”。其中,正在轨道运行的为前苏联发射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如今,由美国宇航局领导的新一代永久性空间站——“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也将于1997年11月开始在轨道装配,预计到2002年建成并可实现长期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宇航局6月30日宣布,“卡西尼”号星际探测器在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飞行35亿千米后,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日零时12分穴北京时间12时12分雪成功飞入土星轨道,开始为期4年的土星探索历程。这项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等航天机构联合开展的“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索计划耗资超过33亿美元。“卡西尼”号飞船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复杂也是最可靠的太空探测器,“卡西尼”号上不仅安装有12台探测设备,还携带了可在太空发射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按计划,“惠更斯”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初着陆土卫六,对这颗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  相似文献   

3.
吕彦刚 《国防科技》2003,(12):79-79
航天飞机为什么是太空全能冠军 航天飞机是把航天与航空技术高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举。它兼有人造地球卫星、货远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空间站的许多功能。它还有一般航天器没有的功能,如释放、维修和回收卫星等。 航天飞机的大容积货舱可把29.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可以在轨回收和维修卫星及更换卫星的组件,最突出的—个例子就是3次在太空维修“哈勃”空间望远镜,使这一价值连城的太空“巨眼”焕然一新。1984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飞行中曾用机械臂抓回—颗有故障的卫星,修好后又将其送回轨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长期生活在太空城  相似文献   

4.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器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 产活动所乘坐的航天器。截至目前,载人航天器主要有载人宇宙飞 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大类。本期向读者介绍“天地运输器”—— 载人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6.
李达 《现代军事》2010,(7):36-39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4月22日19时52分.备受关注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1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尔维拉尔角由“宇宙神-5”火箭成功送入太空。X-37B原计划4月19日发射升空.后来因为”发现”号航天飞机着陆占用跑道等原因而推迟到22号发射。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2006,(3):F0003-F0003
2010年,美国宇航局的所有航天飞机都将退役,取而代之的将是美国宇航局未来的新型载人飞船CLV。该飞船能够直接飞到月球和火星,其设计试验工作目前已经展形。据称新型载人飞船CLA不是航天飞机,甚至与目前服役的航天飞机大不相同,从外形上来看,新型飞船CLV更像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和原来的“阿波罗号”,也是被绑在运载火箭上起飞的,新型飞船将是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载人宇航飞船。美国宇航局在开发新一代载人飞船CLV的第一阶段已经耗费5亿美元巨资,在2007年美国宇航局的预算案中还将对此项目有 更大的投入。美国将开发新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钟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地区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此次太空之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这是5年来第一次纯科学的太空之旅。“哥伦比亚”号除了携带有7名宇航员外,还包括蜘蛛、蜜蜂、啮齿类动物、细菌株、鱼细胞和蚕蛹等生命物种,宇航员们要在16天的太空飞行中,完成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项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的任务专家罗宾逊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太空行走:他站在空间站17.4米长的机械臂末端到达航天飞机的下腹部,对航天飞机成功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而十分危险的“外科手术”。此举不仅使航天飞机转危为安,还创造了一项新奇迹,因为此前从未尝试过在飞行中对航天飞机的防热系统进行修复,而且航天员们也从没有到航天飞机的下腹部行走。另外,这一任务是临时加上去的,事先没在地面进行过这种训练,此前进行的2次太空行走事前都在地面的水池里模拟练习了至少六次。基于这三个原因,人们格外担心,此举搞不好会碰坏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0.
国际空间站美俄宇航员 问候中国航天员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太好了。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居留的华裔美国宇航员卢杰用汉语向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致以问候。  相似文献   

11.
李恩 《宁夏科技》2001,(4):78-81
21纪20年代,由于灵敏的传感设备的发展,发射工具、航天运载工具和航.天拖航器等得到了充分改进,“轨道轰炸器”、反卫星卫星、“天雷”、动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等武器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于战场。M国和S国两个航天超级大国相继组建了各自强大的天军在太空中部署了太空舰队、太空港、空间站、航天飞机、军用卫星、机器人以及激光、粒子束、微波、电磁  相似文献   

12.
2月15日,负责指挥“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工作的俄罗斯跨部门委员会宣布,将“和平”号坠落日期推迟到3月13日至18日之间。据“和平”号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目前,“和平”号正位于距地面28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并正以每天平均750米的速度下坠。俄专家将根据新制定的“和平”号坠落时间表,确定对“和平”号进行制动和使其制动下坠的轨道位置。 “和平”号空间站为什么要销毁?它又能不能安全销毁呢?  相似文献   

13.
“哥伦比亚”号失事揭开尘封的档案 2003年2月7日,美国宇航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不幸爆炸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随后以色列媒体公布了在“哥伦比亚”号罹难的第一位以色列宇航员拉蒙的事迹。媒体介绍说,拉蒙是参加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发动的长途奔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的飞  相似文献   

14.
高硕 《国防》2002,(6):32-34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虽未搭载宇航员,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乘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及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在研的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文摘》2023,(4):36-39
<正>小编的话:2000年,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可真是太忙了!航天员们在太空中马不停蹄,完成了俄罗斯吊臂的安装,增添了“星辰号”服务舱,顶端1号、左舷6号构架结构,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美国第一组太阳电池阵和散热器,等等。看看太空中这些忙忙碌碌的身影吧!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至今已先后将5000多颗卫星、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然而,太空并未因此变得杂乱无序。一个神奇的力量引导着这些航天器始终按照自己的轨道飞行,偶尔偏离轨道,也能很快“迷途知返”;一旦发生了故障,就能得到及时抢救和精心照料;即使意外失控陨落,人们也能及早预知,防患于未然。这个神奇的力量就来自庞大的地面测控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航天政策,中国的地面测控网更具特色。在“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地面之际,为使广大读者了解中国的地面测控网,我们特组织刊发此稿。  相似文献   

17.
15年前,两名高级飞船设计工程师花了足足6个小时,苦口婆心地请求美国宇航局推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发射。然而,他们的建议未被采纳。第二天,“挑战者”在升空73秒后起火爆炸,整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最近,这两个工程师终于打破沉默,披露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8.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人类很快便发现了太空潜在的巨大军事价值,对太空的军事争夺从此拉开帷幕。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角逐于太空,近200个国家应用航天技术的成果。全世界共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100余艘、月球和行星探测器100多个、载人空间站10多个、航天飞机飞行50余架次、各类应用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4000多颗,其中70%用于军事目的。沉寂了多少亿年的宇宙太空再也无法宁静,军事斗争已如火如荼。太空战场的出现,使陆、海、空、天、信息一体化作战初露端倪,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整体作战优势,预示着未来战争的胜负将取决于九天——太空这一新的“军事高地”之上。  相似文献   

19.
生活眼     
为了明天上太空5月28日,“英雄航天大队”的航天员在“神舟”六号模拟器里进行各种程序训练。据悉,预计在今年九、十月份发射升空的“神舟六号”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其飞行时间将由1天增加到5天,航天员则由1名增加到2名。(图/江志顺)5月21日,“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和“大鼻涕”胡善辉互相谦让着来到各自的照片前合影留念。当天,他们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畅谈了“希望工程”对他们人生命运的改变。当年拖着鼻涕的胡善辉已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二级士官,而今年夏天就要大学毕业的苏明娟也联系好了安徽一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即将发射,航天员将进行太空行走,随之提出的研制发射空间站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被称为太空探索前哨阵地的空间站在国际上已经历近40年的研制发射历程。在我国航天领域即将迈出新的步伐之际,这段历程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