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到过高原的人都知道,海拔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词汇,身处云端,海拔每增加一米,对身体的危害就会增加一分。然而,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武警西藏森林总队那曲大队的官兵抵近苍穹不辱使命,让精神高度超越了海拔高度,九年如一日,用热血和生命呵护着这片碧水蓝天。在这里,官兵就像一只只搏击长空的雄  相似文献   

2.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9):58-59
对于美国“空军一号”前飞行员马克·蒂尔曼来说,无论是地狱般的训练还是多年的飞行经验,都不是为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准备的。蒂尔曼说:“我们制订了一切可能的计划,确保总统人身安全,包括遭受核攻击时的紧急行动计划。无论受到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我都清楚地知道如何保证总统的安全,知道转移到什么地方最安全。但这一次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袭击。我们的计划是让他躲藏起来以确保安全,进而保证政府能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正从驱鸟队到炊事班,苏伟标尽心尽力,入伍13年来为保护战鹰做出了贡献。"苏大厨,今晚吃啥菜啊?"广空某场站场务连战士李广辉口中的"苏大厨"正是他们连队的四级军士长苏伟标,因其做得一手好菜,被连队官兵亲切地叫成"苏大厨",然而,真正被官兵所熟识的是他的另一个称号——"神枪手"。初见苏伟标,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略显腼腆。细看之下,他总眯眼,一双眼睛好像有大有小,他笑着说:"十年打鸟,瞄准射击一个重复动作,有职业病了!"有一次出任务,驱鸟队发现有只老鹰在机场附近盘旋,大家正准备拿起枪瞄准,老鹰又不见了,苏伟标知道老鹰感觉敏锐,如果一次没打中后面将更难以  相似文献   

4.
天堂是什么?天堂是欢笑多于忧愁,是执子之手的喜悦。天堂是什么?天堂是勇敢多于怯懦,是与子偕老的坚定。而对于三级士官梁政权来说,天堂就是情爱之手朝其欢呼、姻缘之门即将关闭的那一刹那被其牢牢抓住的温暖。当兵11年了,相了多少次亲连他自己都快记不清了,只知道每次回家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与那个可能从此走进生命,也可能就此擦肩而过的  相似文献   

5.
某部有位先进典型 ,常年扎根山沟 ,默默奉献 ,事迹感人肺腑。尤其让人起敬的是 ,其家中两位至亲去世时 ,他都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回家见亲人最后一面。于是 ,每逢搞什么重大教育和活动 ,从上到下 ,常请他去作事迹报告 ,听众自然深受教育。笔者聆听过几次报告 ,每次讲到至亲去世一节 ,他都有些“情不自禁”。笔者深受教育之余 ,看着他一次次“经历”自己的伤心事 ,觉得这固然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却很少有人想到 ,这一次次的忆“伤” ,对典型本身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 ?典型宣传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种传统宣传方法。一个好的典型 ,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某部战士张某,一年之内三次住院,每次都长达一月之久。单位领导却从没有去看望过他,也没有派人去了解他的思想表现及病情治疗情况,更没有对他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最终导致该战士因骗取他人钱物被实行劳动教养三年。这起严重违纪事件发生后,上级机关和领导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7.
方滨 《解放军生活》2011,(12):48-49
秋季对飞行训练来说是一年的黄金季节,不少高难科目需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完成。在一个秋天的清晨,我完成了团里首次组织的空中加油训练,实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蓝天之吻"。飞起的心情很沉重我清晰地记得,那天下达完开飞前指示后,天还没完全亮,我拎着头盔,戴着剩余的一丝晨曦走向飞机。和我搭了两年多班子的政委,每次飞行都习惯地送我上飞机。他  相似文献   

8.
今年37岁的周永攀,是农二师27团4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十几年来,他从一座只有40平方米的鸡舍,发展到现在占地232平方米的小型养鸡场。团场职工们都称他为养鸡大王。1998年,不满足于现状的周永攀花了1000元钱在自家院子里建了一座孵化鸡舍,当年就孵化鸡1500只、鸭300只,纯收入4000余元。  相似文献   

9.
(续)28、从罗布泊回来以后,他就充满了激动,因为他知道距离那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已经为时不远了。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从罗布泊回来以后,程开甲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距离那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已经为时不远了。为了对测试设施进行全面考核,1963年秋,程开甲集合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研制设备,利用工程兵在北京西郊的大型化爆试验场,进行了一次模拟联试试验。这次试验,张爱萍将军非常重视,亲自督阵,张震寰副秘书长也来到了试验现场。试验的结果让在场的每一个同志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它不但检验了各种仪器的性能,取得了各种…  相似文献   

10.
1“大于”100     
20世纪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以其敏锐的眼光指出:任何经验的重复证实都不能带来知识的增长,而对其证伪则是科学前进、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当我们看见100只白天鹅时,我们不能定义“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相反,当我们见到1只黑天鹅时,却可命题“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看见了100只白天鹅,还不如看见了1只黑天鹅对问题的认知作用大,因为就是这一次,使我们的视野开阔了一些,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曾晟 《政工学刊》2001,(11):46-46
某先生是大家公认的模范丈夫。每当有人邀他听音乐会 ,他会以“今天是我夫人的生日”为由拒绝 ;参加应酬时 ,也会告诉其他人 ,要早一点回家陪夫人 ;出外旅行从不会忘记买礼物送给夫人。但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此先生金屋藏娇的事曝光了。他不仅和一个女人同居了 10年 ,而且这个女人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周围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 ,都不禁哑然失笑。因为大家没有想到 ,这样一个“忠实”的丈夫 ,竟然会有外遇。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畅销书《看不见的人心》中的一个事例。对此 ,多湖辉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了以下阐释 :某先生因为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我认识周文好几十年了,但他原是中航工业南京机电的电工机修,我是工艺员,虽同在一个分厂,却因工作没有交集,很少接触,对他也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有个外号叫"不累",个性幽默、随和,每天去单位旁边的面条摊上过早时,一定会喝一碗黄酒。前两年因工作需要,他兼起了分厂外协调度的工作,负责南京机电十三分厂所有需要钣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零件。兼职初期,我时不时会被他叫住,原来他虽然在车间很多  相似文献   

13.
品味“傻”     
以前看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美国有一位总统叫威廉·享利·哈里逊 ,小时候是个既文静又怕羞的孩子 ,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他们常把一枚5分的硬币和一枚 1角的硬币扔到他面前 ,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5分的 ,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也在不断证明他傻。直到有一天 ,一位老妇人问他 :“威廉 ,难道你不知道 1角比 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 ,不过 ,如果我捡了那个 1角的 ,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看完这个故事 ,当时愣了好一会 ,继而莞尔一笑。这是小孩子的智慧 ,用中国话讲叫“大智若愚”。就是这个小孩子最后成为了总统 ,不知给他…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们都知道有一家出了3个武装部长,个个是先进;这个“武装之家”里的事在群众中传为佳话。1父亲王鸿华,今年72岁。他曾在乡(镇)当了27年武装部长,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做事讲原则的人。1962年,王鸿华走马上任当上了区武装部长,就是这年春季征兵,他竟没完成任务。为搞清原因,他逐村逐户去摸清全  相似文献   

15.
●他以自主创新精神攻克“报废弹药处理”世界性难题,变过去的人工烧、炸毁弹药,为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分解弹药●35年的每一天,他都出没在危险的边缘●他说:每次从险境中走出来,就会有一种再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淡定哥"虽然人长得挺标致,可不知道大脑里面缺了哪根筋,多少有点"不解风情",人家给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黄了"。走路一步一踱,说话慢条斯理,吃饭细嚼慢咽,不管如何"激将",就是不急不躁;不管如何"引诱",就是不理不睬;不管如何"挑逗",就是不苟言笑。乍一看,这个肩上扛着一粗一细两道拐的周班长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面"性子。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用诸周明星,真是恰如其分。从"小周"到"老周",9年过去了,他倒腾会了12种各型机械,立了2次三等功,评上了5次红旗车驾驶员,"慢腾腾"的身影却仍是他在舟桥连的标准印象。周班长虽非"潮人",在一帮年  相似文献   

17.
赵荣 《华北民兵》2005,(10):50-50
重耳故里,浍水河畔,曲水长流,沃上拥军。某预备役副团长、曲沃县常务副县长薛经纬就成长在这里,几十年来,对军队的朴素情感一直在他心中不断的升华、不断的积蓄。一纸命令,终于实现了他参写报国的一生夙愿,参加完团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他感慨地说:“少小虽非投笔史,论功还欲请长缨。”  相似文献   

18.
孙志友 《政工学刊》2004,(10):24-24
《史记&#183;陈丞相世家》中记载,一次,汉文帝问当时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的刑狱有多少?”周勃说不知道,问他“全国一年的钱粮收入支出有多少?”周勃也说不知道,显得很窘迫。汉文帝又问当时的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自有主者。”汉文帝问:“主者何人?”陈平说:“问刑狱有廷尉(管理刑狱的官员)负  相似文献   

19.
隆冬的一天,笔者在乌鲁木齐民航机场候机室里见到准备返回内地的一男一女。只听那男的向女的说:"不想再看看新疆的雪了?""哼!看够了……"那个女的恶狠狠地从嘴里蹦出几个字,一脸鄙夷神色。看她那模样儿,仿佛新疆的寒冷,新疆目前还不尽如人意的生存条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造成的。大概,她不了解新疆的历史,不知道这块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曾经有多么荒凉,不知道近半个世纪里亘古荒原上呈现出了片片绿洲,不知道这里生活着一大批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孙而值得人们永远崇敬的人,尤其是一大批女性——孕育了后代,孕育了绿洲的最最可爱的人,她们是军垦绿洲伟大的母亲。于是,我萌生了写写其中三位女性屯垦生涯片段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当他出现在3万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面前时,人们不知道他如何能这么快就从150公里外赶到这里;当他一连声地说“我没有及时赶到,心里有愧”时,人们想象不出他一路上曾历经了怎样的艰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