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某村有——人十分骄横,无人敢惹。后来终于有人忍不住偷袭了他一把.这个人便四处寻找袭击者。一天,他揪住一个弱小的人问,“是不是你袭击了我?”那个人战战兢兢地回问:“你是谁啊?”那个蛮横的家伙很生气:。不认识我,你还想不想混了?全世界有不认识我的吗?”  相似文献   

2.
余晶俊 《政工学刊》2008,(12):25-25
前不久,看到湖南卫视有一个主持人问少林寺的方丈说:“什么是禅?”方丈回答说:“平常心。”一位老朋友也经常对我说,“你的心态不错呀”。其实心态是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理解。我们既然是平凡人,就应有平常心,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绿色幽默     
山本五十六课堂上,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她说:“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两个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回答:“山本五十六!”  相似文献   

4.
李宁 《政工学刊》2013,(5):76-76
作家梁晓声目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5.
于乐 《政工学刊》2010,(5):68-68
标准,就是一个人设定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以及为实现该目标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有高标准才有高境界。标准,决定着一个人的为人境界和做事风格。古人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谋其下,无所得。”只有标准高一点,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好一点。高标准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6.
《菜根谭》里有一句名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这句话讲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你不妨仔细察看一下周围的人,凡是成功了的人,大都是一些比较笨拙的人。华人首富李嘉诚其实就是一个很笨拙的人。有记者采访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你父亲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他回答道:“父亲并没有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是教我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与人合作,如果你可以拿七分赢利,八分赢利,那你只拿六分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脾气好,对上对下从不计较;某某性格不错,对人对事都能宽容。这种议论有一定道理,宽容与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格有一定关系,但不够全面。宽容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体现,也是我们成长壮大、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使人博大,宽容使人深邃,宽容使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8.
蔡绪俊 《政工学刊》2011,(11):29-29
毛泽东有段名言:"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总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要搞好和部属的关系就要热爱部属、宽容部属和欣赏部属,当好他们的知心人。要热爱部属。有一著名理论家指出:"即使在两个人组成的社会中,如果彼此都想主宰对方,这个  相似文献   

9.
某讲课者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大老虎。一个人赶紧从背包里取出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另一个急了:“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这个人说道:“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张震将军某日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竟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日:“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1.
《政工学刊》2007,(10):63-63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12.
笑对人生     
大地无言,人口为碑。在鲁西南大地上的曹县县城,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老一小:爷爷推着自行车,车后边坐着一个失去母爱的脑瘫患儿。熟悉的人,不时投来同情、赞许的目光;好心的人,上前握住小孙子的手,说:“多亏有个好爷爷!”  相似文献   

13.
一慎初。初是万物的起点。初和终是紧密相联的,有初未必有终,而慎终必始于初。有一个故事:清朝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进城,天刚下过雨,路不好走,开始他怕弄脏了新鞋,总是择地而行。进城后,泥泞多了,一不小心踏进了泥水里,把鞋弄脏了,从此以后,他就无所顾忌地在泥水中走下去。当时有一位官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说:“倘一失足,将无不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犯错误由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导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突破了“初”这道防线,经过量的积累,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有些人在犯错误之前,虽然也…  相似文献   

14.
财富观点     
创造财富是对自我的挑战小时侯看过一部电影《金光大道》,有一个观念一直记得:有钱人最可耻,贫穷的人最光荣。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生活在这个概念里。改革开放20年,中国人的价值观发展了巨大的变化,积累财富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现代社会创造财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极限会提出挑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一个人越来越成熟。回忆自己走过的路程,意识到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个现代人成熟的过程。——搜狐总裁张朝阳创造财富是一种时代精神我在中关村已经有15年的时间,看见了巨大的财富滚滚而来,滚滚而去,但…  相似文献   

15.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16.
王军 《政工学刊》2007,(8):56-56
一个人的一生,归根结底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个领导干部的一生,说到底三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三是做官。“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官。”“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这些脍炙人口的训言,阐述着一个古老而现实、朴实而又深邃的道理:做人要有底气,做事要戒浮躁,做官要重官德。每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躬身践行。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追求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强烈愿望,有病求医用药也就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些病人在用药时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读完一本书     
清朝成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书目编辑。一天,成丰皇帝询问他:“你闲暇时常用什么方式消磨时间?”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基层领导,在基层“两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本单位出现的问题,上级却仍然要求针对同样问题搞好教育整顿。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一人生病,大家吃药”。部分同志对此很不理解,甚至持反对态度。有的同志认为:“只能是谁生病谁吃药。如果一个人得了病,让所有的人都跟着吃药,不仅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而且也有损正常人的身体健康。”有的同志觉得:“在法制社会里,主要靠法律约束人的行为。一个人触犯法律,自有法律制裁,其他人不可代其受过。处理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错误行为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古人讲:"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人的愿望和智慧只有与勤奋刻苦联系起来,个人成长进步才有光明的坦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