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火灾荷载是判断建筑室内火灾危险程度的依据,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中设计火灾的重要内容。调查了在廊坊、长治、郑州及天津四个城市的零售类商业店铺火灾荷载情况,调查的对象包括快餐店、服装店、鞋店等商业零售店铺。针对这些店铺常见的可燃物形式,确定了5种可燃物,分析它们在总火灾荷栽中的比重。共计调查了117家商业店铺,总面积4095m^2,面积最小为2.5m^2,最大为185m^2。这117家店铺的火灾荷载密度与样本数之间具有对数正态分布,调查得到的所有店铺火灾荷载密度平均值为1230MJ/m^2,最大值6813.4MJ/m^2,最小值92MJ/m^2,标准偏差1240.5MJ/m^2。  相似文献   

2.
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占地少、去除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在载体为X-1、X-2的情况下,此工艺处理天麻素制药废水的最佳HRT为5h、pH=7、水的CODCr为450-550mg/L、曝气强度为38.2m^3/(m^2·h),CODCr去除效率大于91%,平均为92.44%,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06,(2):F0003-F0003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五七0七厂,始建于1965年,地处贵州遵义市北郊,是专业维修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之一。工厂占地面积5.288万m^2,建厂以来共翻修各类航空发动机二万余台,先后有多项技术改造与革新荣获空军装备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相关部门先后为工厂颁发了《航空发动机修理翻修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住房规划环境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四川省共有15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全省灾区需完成城乡住房重建49131.22万m^2(445.4万套),重建城乡住房规划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通过对其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并对住房选址和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提出了建议,有利于灾后重建城乡住房规划向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用电凝聚法去除淡水透镜体有机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凝聚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当电极板间距d为5mm,电流密度IF为20A/m^2,水流停留时间为100s左右时,处理后水的色度降为10度以下,浊度降为2.8NTU以下;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电极板形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折板电极比平板电极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巨幕类影厅的设计由于其视听效果需要往往超出规范要求,其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首要安全目标是人员的安全疏散。基于"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案的安全水平不低于处方式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对位于三层以上、面积超过400m^2的某巨幕影厅进行了人员疏散的安全水平分析,并对影响人员疏散效率的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方案的人员疏散安全水平对比,有助于更全面的评价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案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利用移动摇摆炮对10×10^4m^3着火油罐冷却试验的结果,对大型着火油罐冷却用水量实验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冷却用水量的估算方法,为大型油罐火灾扑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仿真计算,分别研究了尺寸比例设计对混响室场均匀性的影响和体积变化对混响室电场强度大小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混响室内工作区域的场均匀性随着混响室长/宽比值增大而变差,且为获得场均匀性较优的测试环境,长宽比例应〈2。同时证明了混响室存在一临界体积上限,小于临界体积上限时,随着体积的增大,室内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场均匀性逐渐提高;达到临界体积上限后,室内的场均匀性开始变差,混响室逐渐丧失对电磁波的混响作用。通过仿真计算得出混响室模型临界体积上限为10^4m^3。  相似文献   

9.
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种检测有机磷化合物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传感器响应的线性范围0.03~1.00g/m^3,线性方程y=0.145X 0.388,相关系数r=0.9962。  相似文献   

10.
美国防部民防准备局早期对二战时火灾的详尽研究表明,缺氧、CO中毒是导致工事内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防工事现装备的氧气再生装置在火灾下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清除燃烧有害物的同时为被困人员供氧一直是人防工事亟待解决的难题.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空气补给技术进行了资料调研,结合本课题的实际,从几个技术方案中优选了变压吸附技术,建立了实验装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约含0.49jlc0的空气进入本实验装置后浓度降至1.2mg/m^3以下,约含17.8%CO2的空气进入本实验装置后浓度降至正常空气含量以下,含氧13.1%的空气进入本实验装置后浓度最高升至90.5%(2L/min)。最低58.4%(5L/min).  相似文献   

11.
新立煤矿随矿井向深部水平开拓延伸,开采煤层主要为薄煤层,瓦斯含量增加,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最高达30m^3/min以上。为彻底根治瓦斯,降低其危害程度,自2009年1月起在三水平二片左90层采煤面摸索试验的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净化和难处理工业废水的治理是目前水处理的一项重要课题。运用电液压脉冲技术,设计了一台水处理实验装置,对饮用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电液压脉冲放电处理,获得了温度高达20000-40000K、能量密度为10^9J/m^3的等离子通道^[1],具有极强的灭菌和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简要介绍了电液压脉冲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对电液压脉冲净化饮用水及难处理工业废水的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湿热环境中油罐防腐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热环境中油罐的腐蚀主要体现为电化学腐蚀的特征,适宜的防腐措施对提高油罐的建设质量,减缓油罐的腐蚀速度,延长油罐的使用寿命,减小维护费用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分析湿热环境中油罐腐蚀规律出发,介绍了油罐内外壁防腐涂层的选用原则,对3000m^3地面立式油罐的牺牲阳极电法保护进行了设计计算,提出了施工方法,对湿热环境中油罐防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式圆柱形钢制油罐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罐顶和罐壁的吸瘪变形。油罐修复时需要确定其承载和变形的相关数据,根据余弦定理提出了一种能对罐壁变形,特别是洞库和覆土罐罐壁变形进行测量的方法,同时介绍了该方法所需要的测量尺的制作方法。通过300m^3油罐罐壁测量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是可行的。提出的方法为确定油罐变形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抑制油气爆炸传播,根据抑制爆炸的特殊需要,研究了冷气溶胶抑爆剂新配方,解决了超细冷气溶胶易于团聚这一技术难题。首先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新技术成功研制了超细冷气溶胶抑爆剂,平均粒度小于5μm。其次通过表面复合改性显著提高了超细粉体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表面改性剂用量的临界质量分数为0.5%。参数测试和灭火实验表明新型冷气溶胶对火焰有强抑制、强窒息作用和对热辐射的遮隔、冷却作用,具有较强的油气抑爆灭火效能;中/小型油料火的灭火时间小于1.6s,抑爆剂用量低于60g/m^3。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油罐惰气置换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油气惰化置换过程的紊流模型,采用压力和速度耦合场的PISO算法,完成了油罐惰气置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用原型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经验证对比表明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3 000 m^3的油罐,约整个置换过程的前9 600 s,罐内气体处于爆炸燃烧范围,置换约9 600 s后油罐已处于安全状态;"置换死角"出现在靠近燃惰气进口两侧的中央偏下位置;罐内各气体组分除在靠近燃惰气进口一侧的较小空间内对流扩散速度较大外,其他大部分位置各气体组分对流扩散速度较小。这些结论将为油气惰化置换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转民》2012,(9):80-80
中空织物高度2-50mm,面层厚度0.2~10mm,芯层厚度2-50mm,重量500—4500g/m2;纤维体系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凯芙拉纤维、石英纤维等,面层结构可设计为2D、2.5D、3D等。  相似文献   

18.
YH-F2是速度快、精度高、仿真能力强的全数字仿真计算机,在仿真方面,YH-F2的性能超过了一些巨型机。YH-F2广泛采用了同步和并行处理技术,这是 YH-F2之所以能够高速、高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体系结构、同步和广播式总线、处理机间通信、处理机内部、输入输出系统、编译程序等方面介绍了YH-F2采用的一些同步和并行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解析几何中某些较复杂的两曲线相交问题,若能利用方程组的等价转化,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易于求解。下面举例来说明这一方法。例1.试判断直线l:Ax By C=0与椭圆C:x2a2,y2b2=1的位置关系。解:直线l与椭圆C相交、相切和相离,分别相当于方程组Ax By C=0x2a2 y2b2=l。(1),有二解、一解  相似文献   

20.
从消防安全“两个能力”建设和灭火救援“六熟悉”工作入手,积极探索防火、灭火工作的互动、结合,形成建设“2 6”工程、推进防消结合的工作构想。着重就“2 6”工程的内涵、意义以及实施“2 6”工程的基本设想进行详细阐述,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实施“2 6”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评估工程效果,为实施“2 6”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