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在第一轮探月活动还是在新一轮探月计划中,绕月探测都是许多国家开展探月活动的首选方式。近年来,我国和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都将发射绕月探测器,到2008年,可能有多颗月球卫星同时进行绕月探测,这将是人类探月史上一道前所未有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这里集中回顾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国的探月历程,并展望其后续开展深空探测前景,以期对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领略探月科技的无穷魅力,感受科学对公众的影响力。”这是7月26日,首度在中国召开的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举行的以“人类的月球,共同的梦想”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带给记者最深的感触。这天上午,尽管北京的气温难得的凉爽,但在公众日活动现场却早已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北京两所大学的三百余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期待着一场详尽了解中国探月计划,走近月球、走进科学的科普报告。报告会开始前,一位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对记者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有机会亲耳聆听我国探月方面的科普讲座,近距离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13,(12):34-35
研制嫦娥三号与地面联系的“专线”、月球探测的“咽喉”、月夜生存的“护身符”、“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中国电科为探月作出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我国第一幅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时隔三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拉开大幕。2010年11月,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回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7月21日在香港科学馆正式开展,这是探月工程实施十年来首次以国家名义举办的主题展览。展览不仅集中展示了探月工程的巨大成就,更为香港各界打开了一扇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创新与发展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国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嫦娥一号”整装待飞之际,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自1994年以来,继瑞士、日本、俄罗斯、荷兰、美国、印度、加拿大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月球探测与利用盛会。对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月球探测的全球战略,建立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整个月球探测和开发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了解国外月球探测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探月领域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宇宙天体,月球对于人类一直充满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说几千…  相似文献   

11.
<正>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研制情况。他表示,我的心愿就是希望继续开展深空探测,让中国人走得更远一些,走到太空探测的最前沿。问:"嫦娥二号"卫星与"嫦娥一号"主要有什么不同?答:"嫦娥二号"卫星继承了"嫦娥一号"的备份设备。根据探月工程的规划,"嫦娥一号"的成功就代表探月一期工程已圆满完成;"嫦娥二号"就是为了把这些备份设备利用起来,把它划到探月二期工程,作  相似文献   

12.
探月工程实施十年来,连战连捷,一步一个台阶,每一步都有突破,每一步都很精彩,坚定、坚韧、坚实地向世界科技最高峰挺进2015年1月5日,国防科工局召开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对本年度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是我国深空探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要再接再厉、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探月工程三期研制工作;要展望宏图远景、谋划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原因推动下,积极开展探月计划。这些国家探月目标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对月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为火星探索奠定基础。在探月途径上,各国在寻求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强调探月计划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正是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最感兴趣、月球探测计划最多的时期,我们正迎来人类的第二次探月高潮。未来10年,各国有许多准备实施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轨道器、撞击器、穿头器和着陆器等)。这一新的探索时期开始于欧空局的SMART-1计划,随后是日本的SELENE计划、中国的嫦娥计划、印度的Chandrayaan-1计划、美国的月球侦查轨道器等。在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各国的探月计划进展、绕月卫星、着陆器及月球车、科学探测有效载荷、月球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期间,记者还就加强国际合作、特别…  相似文献   

15.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象和牵挂。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宣读了关于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审定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副总指挥,正、副总设计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由国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今年7月在香港科学馆成功举办。作为探月工程实施十年来首次以国家名义举办的主题展览,为各界打开了一扇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创新与发展的窗口,备受赞誉。现将各方评论收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07,(12):F0002-F0002
“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自诞生之日起。继承“嫦娥一号”“中华牌”血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对我国整体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仰望星空,美丽的月球寄托了人类无限的梦想;回望地球,中国的探月计划正在稳步实施。“嫦娥一号”紧张地筹备着她的探月之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探月的?为何要探月?我们在深空中能走多远?探月工程“三元老”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为你权威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