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一种文化的存在离不开交流,而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和翻译工作者。合格的译者至少要精通两种语言。翻译工作者几乎都来自外语学习者,因此,研究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其翻译能力的关系,有助于对症下药,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共同繁荣。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文化交流应该是平衡的。这种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手段。教材是教学三要素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我们目前的翻译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偏重文学,忽略实用文体的翻译,而且不可能顾及各地文化,因此在利用现有的翻译教材进行翻译教学时,有必要增加本地文化的翻译内容。兵团文化是一种崭新、独特的文化,更有必要在翻译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汉英成语翻译及其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成语则是语言中的精髓,它具有简洁洗练、哲理深刻等特点,最能生动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寓意.因此,成语翻译在语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语翻译的优劣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文化因素为基础,探讨了几种汉英成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人类展示智慧的手段。文化和语言的差异,造成东西方幽默在内容、形式和表达上的不同,从而也造成对其翻译的困难。文章从幽默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归化与异化两种不同的幽默文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出发寻求和翻译的对等面。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传播的活动,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即言语,言语的语言学以言语为研究对象,因此言语的语言学应作为翻译的语言学基础。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的语义、语用和文化三方面寻求和翻译的静态、动态和文化对等,使翻译活动更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谚语翻译是文化翻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从小说《围城》的英译本中选择了四类西方谚语典故的英文翻译,以译文在目标语境下的功能评价标准,开展文学翻译批评。谚语典故的翻译与溯源,实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7.
文化依附问题在翻译中至关重要。本文用若干有说服力的译例从文化偶合、文化并行、文化冲突、文化空缺四个方面介绍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依附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翻译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文化翻译应以归化还是异化为主。文章从后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无论是基于新殖民主义还是民族主义所倡导的归化翻译模式,都无益于本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只有坦然面对并如实传达异族文化中的“他者”,才能真正实现东西文化的平等交流,促进全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语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因其内涵丰富,故在翻译上难度极大,如何传神翻译实为一大难题。习语的特征、中英习语文化特色比较、习语的文化色彩及习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归化和异化的问题。应根据语言及文化的差异,翻译目的、作品类型、作者意图和受众读者等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既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的规范,又要追求原文语言及文化的特色,两方面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促进人类交流,传递文化信息的最有效的途径。采取何种翻译方法才能使翻译的文本达到最佳效果,是人们长时间讨论的问题。本文拟对西方的翻译观点和中国传统的翻译观点进行概述,以使人们对于翻译问题有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然而,文化翻译的研究引发了异化与归化之争,实际上关于“孰优孰劣”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二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归化和异化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本文从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归化与异化在谚语、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能异化则异化,有必要归化则归化,避免过度异化或归化。  相似文献   

13.
从翻译的本质和根本目的着手,阐述了翻译的本质是通过语言外壳的转化,把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展示出来的过程,追求神似和形似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以达到严复提出所谓的“信、达、雅”的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中要首先考虑文化背景,然后根据上下文联系和搭配来确定词义。翻译中词义必须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译文才能实现原文文化信息的传递,获得原文与译文的对等转换。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文化包括在国内弘扬和向国外弘扬,二者不能偏废。本文将就后者进行论述。论述内容包括翻译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欠缺型失语症”与译者的素质、文化交流的意义。向外弘扬中国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全人类文化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要向外弘扬中华文化,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深谙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把翻译的原则归纳为文化再现,并用该原则对《红楼梦》英译文的某些片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摘要:阐释学视域下考察文学翻译的误读现象,业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通过我们对阐释学视域下文学翻译的考察发现,翻译者对文本的文化误读多是源于翻译者的前见意识,但这种融合传统及自我认知的前见意识,并不曾遮蔽翻译者对文本的理性阐释。翻译者只有实现自我与文本的文化认同,才能够正确转化文本语义为本土语言,不过,这一前提是在前见意识里建构起从个别到整体循环往复的理性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XML数据处理问题上,XML查询与SQL查询的转换是一重要论题。在常规XML-TO-SQL查询转换算法基础上,分析了“翻译后优化”和“直接优化”两种不同的查询转换策略,提出了一种将Xpath路径表达式直接优化成SQL的算法。该算法将XML-TO-SQL查询转换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预处理阶段和运行时翻译阶段。预处理阶段通过识别“双射映像”,计算“最小可辩识祖先”进行翻译前准备;运行时翻译则利用预处理阶段的结果进行路径约简。两个阶段的协作使得算法整体效率得以提高,达到翻译优化的目的。根据大数据量查询翻译对比实验的结果,该算法优于一些典型的传统翻译算法譬如Silk-Route、Xperanto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需要通过翻译克服“语言的障碍”,翻译时却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翻译的三大策略:求同策略,即使用详细的注释沟通文化差异;存异策略,即使用外语词汇组合或派生出合适的新词区别类似的概念;融合策略,即在外语中增加汉语的拼音词并加以注释,使汉语渗透到外语中去。  相似文献   

20.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文化误译以及由于重句子轻语篇导致的语篇翻译的衔接不当、意不连贯的现象比较普遍,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全新的概念——心理衔接。解释语篇与心理衔接的关系,从而达到译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