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突厥文化和泛突厥主义的泛滥、伊斯兰复兴运动和泛伊斯兰主义的传播、新疆周边国家各种恐怖势力的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怂恿、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的加强以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 ,是我国新疆地区“东突”恐怖主义形成的重要条件 ,并对“东突”恐怖主义的泛滥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8月2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设在约旦河西岸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总部进行了导弹袭击,杀害了“人阵”总书记阿布·阿里·穆斯塔法。作为5名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成为去年9月以巴冲突再次爆发以来被以军暗杀的巴勒斯坦最高级别的政治领导人。以巴双方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骤然升温。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时无处不见恐怖主义张狂的痕迹,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政治瘟疫。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有关各方往往通过恐怖手段实现其目的,中东也成为世界上恐怖活动最猖撅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东恐怖事件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暗杀、爆炸、劫持飞机、绑架人质事件屡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以恐怖反恐怖 恐怖主义对以色列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以色列自认为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  相似文献   

3.
开展反恐怖主义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石 《政工学刊》2003,(10):15-16
2002年3月12日,江泽民同志参加了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的讨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反恐斗争纳入军队的职责范围,搞好针对性训练,协助地方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当前,部分官兵对恐怖主义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反恐斗争的形势、军队在反恐斗争中的职责、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等问题认识不清,对“东突”恐怖势力的性质看得不透,等等。进行反恐怖主义教育,澄清官兵的模糊认识,对做好反恐斗争准备,确保部队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动、用得上、起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进行反恐怖主义形势教…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集中分布于一个狭长、连续的"弧形地带",即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恐怖主义活动地带.受这一"弧形地带"的包围与影响,我国主要面临以"东突"为代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三位一体"的威胁.同时,也要警惕"藏独"分裂势力发展及其恐怖化.此外,还要注意国内少数刑事犯罪分子有可能受这一"弧形地带"的影响,效仿其恐怖活动方式与手段铤而走险,对社会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5.
维纳在《控制论》中曾指出:"技术的发展对美和恶都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引领人们走进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今天,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正在逐渐成为恐怖分子的"撒手锏"。恐怖分了除了采用传统的恐怖手段如投毒、爆炸、绑架人质、暗杀、劫机外,其魔爪已由物理空间伸向信息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恐怖主义的一个新变种--信息恐怖主义逐渐形成并开始泛滥,成为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威胁,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东突”恐怖主义及其对策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 ,国务院办公室发文深刻揭露了“东突”恐怖势力的罪恶本质 ,提出了爱好和平的人们应共同打击恐怖势力。文章从揭露“东突”恐怖主义的定义及其性质特点入手 ,提出了武警部队应当采取预有准备、掌握主动 ,严密组织、突出重点 ,加强保障、搞好协同 ,刚柔相济、多种手段并用的反恐怖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大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共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地球上仍存在诸多不和谐音符,国际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一个严峻问题。 自90年代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恐怖分子的行动更加隐蔽,对和平威胁越来越大,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多。自去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有人把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称为“政治瘟疫”。  相似文献   

8.
秦卫海 《现代军事》2008,(12):16-18
2008年10月1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正式签署文件,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删除。这是美国自1988年将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以来首次将其从“支恐国家”名单上删除。而在美国国务院于2008年4月30日公布的《2007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朝鲜依然被列为”支恐国家”。因此,对报告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我们对美国反恐的最新举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报告对过去一年全球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2002年的国际形势,至今其引发的震荡仍在延续当中。人们在盘点这一年的国际安全形势时发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明显上升,成为当前国际安全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恐怖与反恐怖已成为贯穿全年的安全主题。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TEPOP”,原意为“惊恐”、“害怕”之意。使用“恐怖”这个词,则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恐怖活动猖獗,国际恐怖主义这一概念被正式提了出来。 ●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敌,堪称人类文明肌体上的毒瘤,但迄今有关什么是恐怖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其外延也纷繁复杂。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多达130种,侧重点各不相同,然而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犯罪作为由某些组织在恐怖主义理念支配下 ,通过暴力或其他危险方法造成社会恐怖 ,以实现其政治、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目的的犯罪行为 ,是一种新的犯罪样态。这种犯罪往往具有较为独特的认知、情感特点和意志品质 ,也具有较为独特的行为特点。为更好地打击、预防这种犯罪 ,应加强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那些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希望得到情报、训练、武器以及更广范围内的法治建设援助。而那些用来打击有组织犯罪团体的治安网络,能够在应对恐怖分子的行动中起到辅助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情报机构间的相互协调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强化针对恐怖分子的引渡协议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恐怖主义对奥运安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北京奥运会也面临着来自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为此,有必要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公安网监部门的作用、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国内立法和国际合作等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北京奥运会防范网络恐怖主义威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恐怖主义是指某些非政府组织或个人,采取传统的恐怖袭击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对与国防安全及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网络实施攻击,从而达成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的一种恐怖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运用,信息恐怖主义已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信息恐怖主义存在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抵御信息恐怖主义的能力。一、信息恐怖主义产生的主要条件1、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脆弱性是信息恐怖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首先,信息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易用性,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了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的形成是与社会客观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多极化、霸权主义、经济全球化、宗教文化冲突、传媒效应等社会现实问题是促使当代恐怖主义形成并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原因反映出恐怖主义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必须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来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达到“治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疆 《国防》2001,(11):61-61
信息时代,因特网在改变人类生活理念的同时,也成为恐怖主义组织最便捷的通信工具。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的幕后策划者拉姆奇·艾哈麦德·尤素福,是一个惯于在网上发送加密消息的计算机专家。1994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组织派一支突击小组,侵入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人的军事辞典里,反恐和缉毒、救灾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不属于战争范畴的。但是,在去年“9·11”事件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即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恐怖主义发动的战争,我们必须用战争来回答。”于是,恐怖同反恐怖,一夜之间便跨进了战争的殿堂。那末,恐怖战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多年来一直受到恐怖主义活动的困扰。据美国务院统计,仅去年一年发生的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就多达200余起。“9.11”恐怖袭击事件更是暴露了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巨大危害。美军作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力量,很早就对恐怖主义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美军参联会和各军种都对恐怖主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制定了打击恐怖主义的作战条令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际恐怖主义的第一次浪潮开始于1968年。当时这一浪潮波及世界许多国家,主要针对航线和班机。自从各国政府和商业航空公司为保护民航飞机采取了种种措施以后,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转向了地面:机场、外交官、商业集团和政治集团的某些要员,这些同样也是大多数国家安全部门所注意的目标。尤其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打击地面和空中恐怖主义力度的加强使得恐怖分子不得不寻找新的、防护更薄弱的攻击目标。许多西方评论家认为,目前和不久后国际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很可能集中于更易得手的海上目标——商业水运、海洋货运和客运船舶等。  相似文献   

20.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恐怖主义进行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视域,对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科学界定成为研究的理论起点。本文从对意识形态内涵特征的理解出发,以对恐怖主义概念的把握为桥梁,阐明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成立的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