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引 言 寻的拦截器技术(HIT)是一项反导弹研究试验计划,目前正在研究一种能在外大气层(300,000(口尺)以上)拦截洲际导弹的方案。为设计这种试验性的导弹,波音宇航公司、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及Vought公司在相互竞争。 主管单位:美国陆军所属陆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司令部。 用途:在外大气层进行中段拦截的寻的导弹将组成对付敌方洲际导弹的第一道防线。这  相似文献   

2.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支持技术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支持技术计划中的一些重点项目:助推段拦截计划,先进探测器技术计划和先进拦截弹材料与系统技术计划,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拦截是弹道导弹防御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所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将多目标问题分为单弹头攻击和多弹头攻击2类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相关研究计划,分别针对核爆炸防御、助推段防御、先进的目标识别器和多拦截器防御等多目标拦截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动能拦截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美国动能拦截弹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美国是最先开发研究动能杀伤器和动能拦截弹技术的国家,现已部署地基拦截弹、标准-3导弹、爱国者先进能力3导弹,并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末段高层防御拦截弹也进入生产和部署阶段;正在开发的助推段拦截弹和多杀伤器技术也已取得很大进展.动能拦截弹已成为当前最先进、最有效的反导武器.  相似文献   

5.
军备动向     
日本决定向美国购买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媒体前不久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已决定购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政府的计划是争取最终构筑由“爱国者-3”(PAC-3)导弹和装备在“宙斯盾”驱逐舰上的海基拦截系统组成的导弹防御系统,用于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海基拦截系统主要用于拦截处在大气层外飞行段的导弹,未能被拦截的导弹则用PAC-3在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弹道导弹防御局正在管理着美国的无人机助推段拦截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研究无人机携带拦截弹的潜力,以便对战区弹道导弹提供一个助推段防御层。为了确定无人机助推段拦截系统的要求,正在进行技术评估和风险减小工作。空军器材司令部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先进系统部已被选定为领导该种抛头该种拦截弹的“综合产品组”。  相似文献   

7.
美国陆军弹道导弹防御司令部的总部设在阿拉巴马州汉茨维尔的城郊,其大部分的系统技术试验是在夸贾林导弹靶场完成的。夸贾林靶场位于太平洋中一个环状珊瑚列岛上(以下简称列岛)。 陆军利用夸贾林靶场使先进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综合成系统,并为战略威慑进攻武器的研制提供必不可少的试验. 夸贾林靶场在收集大气层外信号特征数据、记录导弹再入现象、提供终段弹道数据和命中点数据、回收再入飞行器和传输各种飞行任务的近实时数据方面,无论对进攻武器系统或防御武器系统的试验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用配有小型导弹的低空航天器拦截尚处于助推飞行段的洲际导弹方案,即目前所提出的高层防御研究报告(High Fronlier study),与二十年前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所研究的“班比”计划的设想相类似。 “班比”计划主要由通用动力公司、休斯飞机公司和 TRW公司承包。由于费用和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这项计划除了进行过初步设计和方案性探讨以外,其它工作从未做过。  相似文献   

9.
范真祥 《国防科技》1995,16(4):42-44
美国国防部每年至少投资20亿美金从事四种高能激光器的理论研究,它们为: ·天基激光器(SBL)。这是弹道导弹防御部实现助推阶段拦截的战区导弹防御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 ·机载激光器(ABL)。这是空军对助推阶段的导弹进行拦截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地基激光器(GBL)。这是空军空间控制计划。 ·反舰(船)导弹防御(ASMD)。海军舰(船)防御计划。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弹道导弹面临的典型防御系统。针对该防御系统,提出了弹道导弹所能采取的典型突防手段,并将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分为反侦察类突防和反拦截类突防两部分,介绍了反侦察类突防中的电子干扰、诱饵、隐身、助推段策略以及反拦截类突防中的加强防御策略、导弹机动发射与飞行、多弹头策略等。为研究弹道导弹突防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弹道导弹面临的典型防御系统。针对该防御系统,提出了弹道导弹所能采取的典型突防手段,并将弹道导弹突防措施分为反侦察类突防和反拦截类突防两部分,介绍了反侦察类突防中的电子干扰、诱饵、隐身、助推段策略以及反拦截类突防中的加强防御策略、导弹机动发射与飞行、多弹头策略等。为研究弹道导弹突防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弹道导弹突防方案与拦截策略的对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弹道导弹可能采取的饱和攻击、以假乱真、阻碍探测以及机动突防这4种突防方案和手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方案与手段重点研究了导弹防御系统基于技术层面的4种拦截对策与设想,最后提出了对弹道导弹在助推段、中段以及末段实现多层拦截的技术方案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孙立德 《环球军事》2014,(17):11-13
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即拦截向己方进攻的导弹等武器的系统,由卫星探测、雷达预警、系统锁定、地面指挥、陆基拦截及校正等程序组成,是海陆空天精密合作、快速反应的防御系统。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未来战争中,导弹防御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TMD与宙斯盾舰为中心,介绍了TMD的发展、地区防御和广域防御、宙斯盾舰载导弹拦截系统、标准地空导弹及轻型大气层外射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激光武器是一种日趋成熟的定向能武器,具有反应迅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转移火力快、作战效费比高等特点。机载激光器(ABL)计划是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周正在大力推进的弹道导弹“多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目前美国投资最大、进展最快的定向能武器计划。ABL 以波音747- 400F 飞机改装而成的 YAL-1A 型飞机为平台,以安装在机头转塔的兆瓦级激光器为武器,对处于助推段的弹道导弹实施拦截。弹道导弹的助推段飞行时间通常不到30秒,ABL 使用以光速传播的高能激光束实施拦截,无疑是最佳的方案。五角大楼还认为,它是目前“最成熟”的助推段拦截手段。  相似文献   

16.
美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军全球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能在大气层内高空或大气层外拦截来袭的战术和战区弹道导弹。分析了THAAD系统的防护区域、拦截能力,以及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阐述了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动能拦截弹、地基雷达(GBR)、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C2BMC)的技术现状,并分析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防御概述     
如上所述,三层防御——助推段(后助推段),然后是中段和末段——采用动能武器而不是激光和粒子束武器。动能武器是热寻防空导弹的一种改进型,它通过目标的热辐射来探测目标,自动寻目标,并通过碰撞力来摧毁目标。防御小组指出,使用动能武器的天基助推段防御除现有的防御技术外,没有量的飞跃,但是,由于防空技术比较落后而需要开展新的研制工作。对天基助推段防御而言,防空技术的直接可用性,在最近的180次德尔它实验中已经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当一枚洲际导弹射向由一枚(或多枚)反导弹保卫的目标时的情况。假定在洲际导弹引爆前,防御者对洲际导弹进行识别,并在反导杀伤半径内将其击毁,则洲际导弹对目标不造成损害(假设没有交感自爆)。如果洲际导弹首先爆炸,则造成相当的损害,其损害程度取决于爆炸高度。所以防御者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他试图在高空击毁洲际导弹,那还不如等到低空时更易于识别和杀伤。但另一方面,如果要等到洲际导弹降到低空时,它可能在防御者进行拦截前就进行爆炸,足以对目标造成严重损害。攻击者必须确定洲际导弹的引爆高度。而防御者却不能选取该高度为反导弹的爆炸高度,因为攻击者可能刚好在略高于此高度时引爆其弹头.因此,对攻击者和防御者来说,这些策略都涉及到随机选择爆炸高度的问题。 本文探论了最佳防御策略和最佳进攻策略,首先讨论只有一枚反导弹的情况,然后研究多枚反导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美军目前正在加紧研发名为X-51“驭波者”新一代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导弹的速度超过5倍音速,高达6000公里/小时。与此同时,美国防部要求国会拨款5亿美元,成立一支新型的常规洲际导弹部队,并计划把24枚“三叉戟”潜射核洲际导弹改装成常规洲际导弹。  相似文献   

20.
环球防务     
美军探索新型动能拦截弹方案 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每日航宇》报道,美海军和陆军正在研究一种称为“质量矩导弹”(Mass Mo-ment Missile)的新型动能拦截弹方案。拟议中的这种拦截弹既可在大气层内拦截弹道导弹,也可在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其设计方案将比现有的动能拦截弹更简单、更便宜、飞行速度更高。 这种新型动能拦截弹将采用新的导弹控制途径,特征是重心稍偏离气动压力中心。导弹靠移动配重改变姿态,而不是使用传统的飞行控制装置。因此,拦截器的导引头常平架、弹翼、姿控与轨控推进系统和推力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