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影明星,而命运也确实给予她这一难得的机遇。早在1937年,她就在自己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中担任了女主角。影迷们请她签名留念,观众献花向她表示敬意,走在街上她也常常被人认出来,可见她当年已小有名气。然而,这却是她参加拍摄的唯一的一部影片,因为她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毕业后,未能走进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而是被招到了卢比扬卡。一段时间之后,女演员伊琳娜·阿利莫娃的名字从电影海报上消失了,而在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则出现了一个苏联侦察机关的特工,昵称“比尔”。 阿利莫娃·比尔伊拉恩,1920年生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英语、阿塞拜疆语和乌兹别克语,毕业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苏联克格勃高级训练班,少校军衔,在日本从事秘密侦察工作13年。  相似文献   

2.
谍与非谍     
《环球军事》2014,(5):64-65
外国政府指控的四大美国间谍案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情报大国,常年派遣不计其数的间谍、特工,活动在世界各个角落,源源不断地窃取对象国的重要情报。这些间谍或特工执行情报行动时使用的掩护身份干奇百怪,牡外使馆人员、公司员工、旅游者、媒体记者、探亲访友者,等等,具有非常大的隐秘性。  相似文献   

3.
卡纳里斯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称他为"现代历史上最勇敢的人……幻想在欧洲建立一个以英、法、德为首的美国"。德国情报机构称他为"空中飞人杂技员"。意大利驻柏林武官对他的评价是:"毫无顾忌,智力超群。"德国军事情报局说他"诡计多端"。而德国党卫军的保安队长则说他是"最大的叛国者,自始至终都在直接地、故意地向英国出卖自己国家的军事机密"。正是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混乱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的个人经历使卡纳里斯成了一个不可捉摸的人,并在现代史上演绎了一段罕见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1,(6):88-91
情报是现代战争的耳目,没有情报就谈不上作战。为此,美国高度重视建设其情报搜集能力。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世界各地进行间谍侦察活动,不择手段地窥探他国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秘密。无论是敌对国家,还是其盟国都成了美国的侦察目标,其监视侦察的涵盖面遍及海、天、空、地等。  相似文献   

5.
驻守在东宁县的边防某团五连辖区内有一段15公里的边境线,不但离连队远,而且都是山路,特别是到了冬季,这段路更加艰险难行。30年前的一个冬天,五连巡逻小分队在巡逻时,突遇暴风雪,情急之下,官兵们敲开村民韩淑秀家的门,从此,续写了一段30年的拥军情缘。  相似文献   

6.
1942年,纳粹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曾发出一道必杀令,追杀一个活动在法国的“瘸腿女间谍”,因为盖世太保把她视为所有盟国间谍中的头号危险分子,因此欲将其处死而后快。二战结束64年后,这位名叫弗吉尼亚·霍尔的美籍英国间谍的传奇功勋,在被长期湮没之后终于得到了迟到的褒扬。  相似文献   

7.
1944年春末,二战后期,正当德军在欧洲和非洲战场上节节败退的时候,一份来自纳粹德国境内盟国谍报组织的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摆在英国军情局5处摩森处长的面前。 “……为了挽救失败,希特勒政权正在史德格市北郊的一座废弃工厂的地下秘密实验室里,由一位名叫肯纳的细菌博士领衔,秘密研制一种恐怖的高传染性的细菌炸弹。这种炸弹的威力是:只要从伦敦的上空投下一枚,大半个伦敦城的市民都会受到它的感染和传染,起先是皮肤发炎,不久就红肿全  相似文献   

8.
杜希国 《环球军事》2004,(22):58-59
奥莱斯特·平托上校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反间谍英雄。他从1914年就开始反间谍生涯。在长期的反间谍工作中,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敏锐嗅觉,能够注意到别人无法注意到的细节,在反间谍战线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连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也不无赞赏地说"平托上校无疑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反间谍权威。" 不详的"13"给平托带来好运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迅速占领了平托上校的祖国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31日,国台办发言人畅毅向新闻媒体证实,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已向一个名为李荣芳的台湾间谍发出通缉令。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间谍主要是通过网络散布大量的智能木马程序制造大量的“僵尸”网络以窃取大陆政府机关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军事和科技情报,给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至此,一支规模庞大的台湾网络间谍队伍开始逐步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无辜的人们带来灾难。战场上到处是残酷的流血和死亡。女人们也忍受着艰难的生活条件和失去丈夫、儿子、亲人的悲痛,而一些坚强的女性则将默默的忍受变为积极的投入,为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一名美国军官的妻子便是其中一位。人们习惯称她“多顿夫人”。  相似文献   

11.
现年74岁的玛利塔·洛伦茨曾是前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情人。1959年,洛伦茨与卡斯特罗坠人爱河,当时她只有20岁。1960年,洛伦茨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命令她使用毒药刺杀卡斯特罗。不过,这场刺杀阴谋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军事训练的"战场"上,还是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市场"上,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团荣誉室里,"军事训练先进单位"、"预备役部队建设先进单位"等奖牌、奖杯,金光闪闪,述说着全团官兵走过的一段段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3.
漏网之谍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2):62-63
冷战期间,约翰·弗拉基米尔·赫斯基上尉曾在美国空军驻德国柏林的一个秘密监听站工作,可以接触到包括密码在内的各种绝密信息。在美空军的一次例行测谎检查中,赫斯基未能通过测试从而引火烧身,引起特工部门的警觉,进而从其住处搜出了大量的机密情报资料。  相似文献   

14.
?社交场上的犹太美人儿约兰德是一个富有的埃及犹太家庭中的独生女。孩提时她周围就奴仆成群,华服美食。她在东方豪华奢侈的环境中长大后, 被送到巴黎深造。这是当时富家子弟的时尚。在那里,由于环境的影响,她的思想完全欧化了。不过,约兰德是个孝顺的孩子,非常尊敬年迈的父母。1941年,刚满20岁的约兰德千里迢迢回到家中,经父母百般说服后,嫁给了一个她既不了解、也不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1 一个秋夜,日本海风平浪静,一艘名为“切克切尔”号的英国海船在夜幕的笼罩下缓缓游弋。它外形象商船,实际上是由英国海军所管辖、雅彼耳海船公司建造的大型远程侦察船,船长是华耐尔。“救命啊!救命!”当“切尔切克”号在海中渐渐转向  相似文献   

16.
间谍战,古往今来皆有之。尤其是现代,间谍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几乎每一个国家无不要通过间谍时时注视着有关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间谍战是隐蔽进行的,常人难以察觉,而一旦曝光,却会惊人冷汗一身。新近曝光的埃姆斯间谍案,便是美俄间这种秘密战争的一例。 克林顿说:这是一起严重事件 今年2月21日清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郊一所豪华别墅,几架摄像机同时对准了门口。首先进入镜头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  相似文献   

17.
双重身份的间谍角色一直是好莱坞重复打造的主打产品,也是许多畅销小说的重头戏:间谍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每一次失误都将是致命的。而最近报道出的英国特工丹尼斯·唐纳森20年来一直藏身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Sinn Fein)之中,与各种高级首脑进行周旋。间谍工作是极其危险的差事,不仅是要提防自己的身份暴露。英国有很多秘密的间谍人员冒生命危险混入北爱尔兰的准军事组织,为英国政府搜集情报。效命于英国政府的丹尼斯·唐纳森是最新—个身份被揭穿的英国间谍人员。当时他已经打入敌人心脏。  相似文献   

18.
他,是二战期间最著名的双面间谍,委身纳粹“狼穴”,与敌人巧妙周旋……他,智勇双全,被西方谍报界誉为最勇敢、最神奇的谍报天才,堪与詹姆斯·那德相媲美……不经意间当上了双重间谍1940年2月的一天,达斯科·波波夫的挚友约翰尼·杰伯逊忽然找到他,让其帮忙把5条被封锁在特里斯特的德国船卖给某个中立国家,因为其中一条是约翰尼的,并且他已搞到许可证。波波夫反问道:“哪个中立国愿意购买这些船呢?”“这就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中国最快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遥10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微重力实验卫星、潇湘一号07星两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213所为运载火箭提供的7大类火工子系统,实现了发动机点火、一级级间段分离、二级级间段分离、三级过渡段分离、整流罩分离、星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中国女兵,共和国绿色方阵中最亮丽的身影。她们不爱红妆爱武装,英姿勃发,在绿色军营里留下一段段精彩的"战斗"片段。在以往人们的记忆中,对于女兵更多的印象是肩佩红十字的卫生兵、手拿乐器的文艺兵、头戴话机的通信兵……边缘化似乎成为女兵在军营中的尴尬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