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是美国二战中的一艘重型巡洋舰,被罗斯福总统命名为“国舰”,先后参加过10次左右的战斗。二战快结束时,是它把首批原子弹部件从美国西海岸运往西太平洋,为原子弹轰炸日本  相似文献   

2.
1989年,台湾海军宣布放弃先前代号为“忠义”的造船计划,改为引进美国佩里级护卫舰的生产线,并以中国历代英雄的名字命名各舰,计划建造8艘,分别命名为“成功”号、“郑和”号、“继光”号、“岳飞”号、“子仪”号、“班超”号、“张骞”号和“田单”号。首舰“成功”号于1991年10月5日下水,1993年5月7日服役,第7艘于1998年12月服役。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美国的佩里是19世纪末美两战争中率舰队入侵亚洲的将领,在美海军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具有讽刺  相似文献   

3.
“亦步亦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展道路1964年2月,英国开工建造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决心”号。该艇于1966年9月下水,1967年10月服役,从1968年到1969年间,英又陆续建造了3艘“决心”级艇:“反击”号、“声望”号和“复仇”号。限于财力与技术,在设计“决心”级之初,英国几乎全部照搬美国“拉斐特”弹  相似文献   

4.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自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损失了两艘7800吨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号后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重庆”号的前身是英国轻巡洋舰“阿罗拉”号(AURORA),译名为“曙光女神”号或“震旦”号。“阿罗拉”号1937年建成于英国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英国政府为了赔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征用  相似文献   

5.
2月24日-28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蓝岭”号指挥舰第4次访问中国大陆,落脚点依然是选在它曾到访两次的上海。之前,1989年5月中旬,“蓝岭”号另外两艘军舰在舰队司令的率领下访问上海;1998年8月2日,“蓝岭”号与“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访问青岛;2001年3月23日,“蓝岭”号再度访问上海。  相似文献   

6.
“承德”号是台湾购自法国的6艘“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最后交付的一艘(1998年3月19日服役)。该级舰被台湾海军命名为“康定”级,前5艘是“康定”号、“西宁”号、“昆明”号、“迪化”号和“武昌”号。  相似文献   

7.
“钻石”空间站的三次试飞从1973年至1976年,“钻石”空间站共进行过3次试飞,即“礼炮-2”号,“礼炮-3”号和“礼炮-5”号。由于民用空间站“礼炮-1”号在飞行中发生事故(“联盟-11”号航天员从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因飞船座舱快速减压而死亡),第二艘民用空间站又发射失败,因此勃列日涅夫要求切洛梅让“钻石”空间站尽快上天。为了赶时间,减轻空间站的重量,这3艘“钻石”空间站  相似文献   

8.
1939年9月1日德国陆军和空军分几路向波兰西北边境进攻。发起“闪击战”。与此同时,德国海军“什列斯威豪斯顿”号访问波兰格但斯克时,突然向岸上的军械库炮击,停泊在格但斯克湾西岸的波兰驱逐舰“暴风”号、布雷舰“格里夫”号遭德军攻击,受伤后驶往海尔半岛东端的海尔海军基地,揭开第二世界大战海战的序幕。9月3日,德国驱逐舰“麻司”号、“斯绍兹”号突入格但斯克湾,对“暴风”号和“格里夫”进行袭击,两舰奋起还击。交战中双方各有伤亡,“麻司”号多次中弹受重创,德舰被迫撤离,战斗结束。1983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9.
美国“尼米兹”(Nimitz)级它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在役数量最多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其首制舰于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7艘.第8、第9艘正处于建造中。该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在91000吨以上,从第5艘起由于加装了几千吨重的装甲防护板,使其满载排水量增至102000吨,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舰船。“尼米兹”(Nimitz)号 CVN-68 1975年服役“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号 CVN-69 1977年服役“卡尔·文森”(Carl Vinson)号 CVN-70 1982年服役“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号 CVN-71 1986年服役“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号 CVN-72 1989年服役“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mgton)号 CVN-73 1992年服役“约翰·斯坦尼斯”(John C.Stennis)号 CVN-74 1995年服役“哈里·杜鲁门”(Harry S.Tru-man)号 CVN-75 计划1998年服役“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en)号 CVN-76 计划2002年服役  相似文献   

10.
反潜演习很频繁2005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日本附近海域战舰云集,一场大规模的反潜演习正在进行。据中新网11月12日披露,美国星条旗网站称,美海军多艘战舰参加了此次代号为“安纽尔克斯17G”联合作战演习,其中包括“小鹰”号航母,“詹姆斯勒维”号和“考佩斯”导弹巡洋舰、“约翰·麦肯”号、“柯蒂斯·威尔伯”号、“斯特蒂姆”号、“拉森”号和“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范德格里夫特”号和“加里”号护卫舰等。此外,2艘以珍珠港为母港的核攻击潜艇“帕萨迪纳”号和“圣菲”号也从夏威夷起航前往日本海域参演,而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也派遣“沃尔特·迪尔”号油料运输舰、“福  相似文献   

11.
挪威海军已将5艘“南森”级新型护卫舰命名为“南森”号(F 310)、“阿蒙森”号(F311)、“斯韦德鲁普”号(F312)、“英格斯塔”号(F313)和“海尔达尔”号(F314)。首舰“南森”号已于2003年4月在西班牙伊萨尔船厂铺设龙骨,定于2004年4月1日下水.从2005年起每年交付一艘该级舰主要任务是反潜,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小的装有相控阵雷达的战舰。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航空母舰“迷宫”号,原是美国二次大战期间建造的轻型航空母舰“卡伯特”号;1967年租借给西班牙海军,更名为“迷宫”号;1973年卖给了西班牙;1988年“迷宫”号又被当作一件礼物赠送给美国。其间,它所获得的正名绰号记载了其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李为  李晋 《当代海军》2006,(5):42-44
李杰,1940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3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1981年班、美国海军战争学院1994年函授班。先后任“海狮”号潜艇副艇长、“当阳”号驱逐舰副舰长、“泰山”号护卫舰舰长、“潜艇战队战队长”、“驱逐舰舰队长”。1992年、1993年两度担任“敦睦支队”少将指挥官。1994年1月任“海军副参谋长”,并晋升中将,1994年9月任“海军参谋长兼武器获得室主任”,1995年7月任“舰队司令部司令”,1996年8月任“海军副总司令”,1997年4月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1997年12月晋升二级上将。1999年2月任“海军总司令”,2001年2月任期届满,续任1年。2002年2  相似文献   

14.
“鹰”号1942年8月10日。英国海军派遣一支由“无敌”号、“鹰”号、“胜利”号、“暴怒”号4艘航母和其它战舰组成的强大护航队,护送14艘运输船,由直布罗陀海峡驶出,驶向马耳他岛,以支援马耳他岛的守岛部队。在航行途中,于8月11日黄昏,“鹰”号航母突然遭德国“U-73”号潜艇的鱼雷攻击,被4枚鱼雷命中。仅8分钟,“鹰”号航母便沉没了。  相似文献   

15.
1997年9月18~22日,由“巴伐利亚”号、“不来梅”号导弹护卫舰,“勒恩”号补油船和“格吕克斯堡”号支援舰组成的德国海军特混舰队对上海进行了友好访问。下面就对“巴伐利亚”号和“不来梅”号这两艘作战舰艇的战技性能作一简要介绍。“巴伐利亚”号是“勃兰登堡”级护卫舰的3号舰。“勃兰登堡”级护卫舰又称123型护卫舰,是德国海军从1995年3月开始服役的以反潜为主的新型护卫舰,共4艘,主要用来取代“汉堡”级驱逐舰。该级舰在吸取德国海军“梅科”级和“不来梅”级护卫舰设计经验的同时采用了诸多新技术,是90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护卫舰之一。它的先进之处一是采用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自1961年起通过发射16艘载人飞船,于1971年形成了以“礼炮”-1号空间站为运输对象、以载人飞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系统;在发射了5个“礼炮”号试验性空间站和18艘载人飞船后,于1978年后形成了以“礼炮”,5、6号空间站为中心,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更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1978年后至1985年期间为“礼炮”-6、7号空间站的运行,发射了27艘载人飞船和25艘无人货船。1986年2月开始组建以“和平”号为核心舱的永久载人空间站,以获取更大的空间军事优势和经济效益。目前,“和平”号空间站设施已日趋老化,其后继型号“和平”-2号空间站已难以研制和发射。1993年俄罗斯正式向美国提出参加  相似文献   

17.
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Valery Vasilevich Babich),造船工程师,生于1941年1月27日,工作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参加了苏联全部航母的建造工作。最初是“莫斯科”号及“列宁格勒”号直升机母舰导弹、火炮及反潜武备的首席设计师,之后领导了“基辅”号及“明斯克”号航母航空系统的设计工作。1979年,出任黑海造船厂航母设计处主任一职,参与建造“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航母(苏联称重型载机巡洋舰),并参加了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工作。90年代后从事写作,在2003年出版了著名的《我们的航母》一书。本刊记者于2006年9月采访了航母建造专家瓦列里·巴比奇先生。所有图文未经本刊允许不得转载。  相似文献   

1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6):56-58
1944年4月下旬,德国海军U-198潜艇从西班牙比斯开港启航,驶往印度洋,开始执行第二次作战巡逻任务。途经南大西洋时,U-198艇先后击沉了商船“科隆拜恩”号、“迪雷克托”号、“自由”号及“帝国城”号,而它几次三番仅遭轻微损坏便死里逃生。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0):19-19
后世泯恩仇 1995年,美国海军以英国名相丘吉尔的名字为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命名。这是美军自1975年以来第一艘以非美国公民名字命名的战舰,也是唯一的编有现役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的军舰。“丘吉尔”号曾有这样一则趣闻。2001年9月14日,“9·11”事件后第3天,“丘吉尔”号在航线上偶遇德国海军D185驱逐舰。为表声援,德舰打出标语:“我们支持你们”。巧合的是,此舰舰名“吕岑尼斯”号,纪念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战德国海军上将吕岑尼斯,此公曾指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5月27日死在英军皇家海军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20.
1955年电船分公司根据美国海军1956财政年度计划开始设计编号为EB-269A的攻击型核潜艇,即“鲣鱼”(Skipjack)级。该级艇共建造了6艘,其中3号艇“锯鲉”号的建造却经历了一波三折。“锯鲉”号于1957年11月1日正式开工,但是由于美国海军打算尽快建造装备“北极星”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在2个月后把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锯鲉”号改成了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名也被改为“乔治·华盛顿”号。而美国海军并没有取消与电船分公司签订的建造“锯鲉”号攻击型核潜艇的合同,因此,新的“锯鲉”号攻击型核潜艇又于1958年8月20日重新开工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