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6年8月底 ,父亲从大连到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毛主席抽出开会前的空隙时间会见了我父亲。他们已有17年没见面了。父亲多么想立刻见到多年未见的毛主席呀。当父亲见到毛主席时 ,即整装立正 ,响亮地喊了一声 :“报告!”并向主席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毛主席满脸笑容 ,伸出双手同父亲紧紧相握 ,说 :“海东同志 ,你好呀!”父亲激动地说 :“主席 ,您好呀!”接着 ,父亲怀着惭愧的心情说 :“主席 ,在延安您交给的任务 ,我没有完成。我感到十分惭愧。”主席笑着说 :“海东同志 ,不是你没有完成任务 ,是你病了嘛!”父亲参…  相似文献   

2.
从我到我们的跨越指导员刘兆和当指导员六年,前前后与四位连长搭档,从教训到经验,从“拆台”到“搭台”,我走过了从“我”到“我们”的心理跨越。我在人生日记里铭记这句话:“不要把彼此看成山峰,那样山峰之间就会出现一条鸿沟;要把俩人看做是一整块钢铁,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3.
认错     
父亲生日,家中亲朋满座。几位客人打麻将,约定一元钱“一倒”。中途,有位客人上厕所,父亲便直接点卯叫我顶缺。 “不准去打!”同我正看电视的儿子,将我一把拉住。 父命难违。我不顾儿子阻拦,还是上场打了一盘。恰巧这盘我便“和”了。输家硬塞来一元钱,我顺手递给了儿子。 “不要你的!”13岁的儿子横眉怒眼大吼了一声,将钱揉成一团,用力向我打来。 儿子平常极少顶嘴。现竟当众怒斥于我。尴尬之余,我真惶惶不知所  相似文献   

4.
“爸,我能上大学了!”7月25日,远在辽宁省本溪市的双胞胎姐弟陈文姬、陈文博在父亲的坟前,手拿着好心兵伯伯资助的万元巨款,脸上再一次情不自禁地落下了泪水。所不同的是,这次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相似文献   

5.
父爱     
高中毕业后,我毅然穿上了军装,告别父亲和家人,来到西藏高原。 父亲在旧社会只念了两年私塾,尽管识字不多,但对儿女的深情厚爱却深埋在心底。在西藏边防,每封家信总是寥寥数语,“天冷了莫忘加衣服”、“晚上要盖好被子,小心着凉”。多少次,父亲反复叮嘱家人:“家事小,国事大,不要让孩子分心……”由于父亲的谆谆教诲,我进步很快,两年后,我考上了军校,春节回家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我为家争了光。当干部后,父亲的来信总是鼓励我要奋发向上,团结同志,勤奋工作,改掉坏脾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广州研究会号召新四军战友写些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情况。为响应号召,我和四弟叶华明商量应当把当时父亲叶挺、母亲李秀文和我们一家子的遭遇作一个回忆。1943年9月以前我们一家都随父亲被“软禁”在桂林郊区。由于父亲经常到市里买《新华日报》,加上周恩来伯伯几次派人来家看望联系和给点经济支持,国民党特务很不放心。9月份的一天上午,国民党特务突然把我父亲强行押送到湖北恩施。我父亲看情况紧急,如单身一人恐出不测,因此写了一张条子要我们几个孩子去陪他。经与母亲商量决定由二弟正明、四弟华明、五妹扬眉(我家当时七兄弟,她…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电话     
八一那一天父亲给我打了电话。这是我入伍以来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手在颤抖,心在加速,嗓子中好像卡了一个又干又硬的馒头。.“节日快乐。小子,你出息了。”这是我隔着听简听见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是我当三年兵刚转了士官的第一年。自从我懂事的那时起,父亲就是一直冷冰冰的模样。明朗坚硬的轮廓,拉碴的胡须,不爱说话的嘴,高高的个,风一样  相似文献   

8.
练笔文艺     
远在乡下的父亲今年60岁寿辰。父亲给我的恩泽如山如海,我该送份什么样的礼物呢?那些年,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五人住在乡下,父亲在城里的工厂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靠他每月3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乡里的干部称我家叫“半边户”,只有父亲每次回家才“圆”了。我们嬉笑着,追逐着,听他滔滔不绝地讲叙外  相似文献   

9.
与自己量较     
阿里在自己还不是拳王的时候,经常击打一个重量和形状都和自己差不多的沙袋。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沙袋呢?”阿里回答说:“为了与自己较量,我只有一次次地从技能、力量和心理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是啊。有时想想,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敌人真的不是贫穷、灾难和疾病,而恰恰是我们自己。当我们遭受挫折时,扪心自问,是不是某些消极思想占了上风?是不是某种诱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战胜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魄力,更需要一种心境。面对艰难困苦时,我们要敢于征服自己。当灾难如泥石流一样袭来时…  相似文献   

10.
遗言     
父亲走了,走得匆匆忙忙。 我接到同学的电话从部队赶到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属于另一个世界了。没能与父亲说上一句话,我心里既悲痛又气愤,第一次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姐姐大发雷霆:“为什么不早点打电话通知我回来?”从未见我对她如此无理过的  相似文献   

11.
母亲     
母亲是皖南山区一位极其平凡的农家妇女,她出生后就失去母爱。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伤痛,迷漫着母亲的人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较早地知道一点人生疾苦的时候,我已有了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吃奶的弟弟,而我的父亲远在他乡,被关进了“牛棚”,生活的重担全落...  相似文献   

12.
冲出荒漠     
亚当和夏娃, 子孙万代, 死宁着这片荒淇; 从春到夏, 从夏到秋, 手不离农具身不离黄土年复一年地重演着这单调又乏味的生活; 祖父传给父亲父亲又一传给我, 世世代代渴望着冲出困惑。 一次冲动十次犹稼百次排徊千次挣扎万次惊呼, 春雷一声憾山河: “谁能理解我?!" 瀑布高喊:水滴有穿透岩石的性格; 是啊,只要我们持久地努力, 就不再有闯不过的高山涉不过的河。冲出荒漠@王淑娟~~  相似文献   

13.
退伍老兵     
国庆前夕,正在边防哨所采访的我,意外地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说:“儿啊,最近厂里给咱发了2300元奖金,政府为咱办妥了医疗保险,我还重新盖了一栋房屋,等着你回来住呢……”细细聆听着父亲“三喜”临门的讯息,我似乎又看见了他那兴奋的表情。  相似文献   

14.
《当代海军》2005,(9):F0013
不论怎样,当中国泰州“战舰与城市”论坛暨征文总结表彰大会落下帷幕时,当握别最后一批客人离开泰州时,我、我们的工作人员几天来绷紧的神经,这才松了下来,这才感觉倘佯在“水兵母亲城”的怀抱是如此地温暖和惬意。就像我们在《战舰与城市》征文作品集的后记中写到的那样,仅靠我们《当代海军》杂志社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而这次盛会的圆满成功,首功应归于我们的“水兵母亲城”。对“水兵母亲城”有真正的印象,是在去年泰州举行的纪念海军成立55周年活动上,那一次我有幸接触了“水兵母亲城”中的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城里最大的官——中共泰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5.
军训日记     
星期日。晴。 高兴、喜悦、兴奋都不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揣着录取通知书,我匆匆地赶到师范学校报了名。当我正靠在栏杆上休息时,一个陌生的同学兴冲冲地跑过来问我;“喂,你是四班的学生吗?”我点点头。他兴奋地告诉我,从明天开始,全校新生要进行一周的军事训练。我高兴极了,想不到自己也要当一次“兵”。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传递参军报国正能量。“上大学前,我并没有想过参军,是大学新生军训,促使我萌生了走进军营的想法。”管理学院大三学生乔景超,曾服役于火箭军某部,他告诉记者,当第一次踏入校园就感受到热烈而青春的“绿色军营”校园文化氛围。军训是青年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为军队培养优质后备兵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怀念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了。这些年来,父亲却常在梦中回来看我。每次与父亲见面,我都泪湿枕巾。 父亲走的那年,我当兵在外。那天上午,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封电报。我的心一紧,赶忙拆开,啊!“父病危,速归。”还没来得及动身,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我手上:父病故。顿时,我泪如泉涌。在回答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无悔的爱     
从 小 ,就喜欢坐在礁石上听海的鸣奏 ,看“蓝色激情”绚丽地涌动着 ,喜欢水兵帽上飘舞着的风带 ,感觉很美 !从小 ,就敬佩父亲 ,印象中那身蓝色的制服总是衬得他无比高大和威武。可是 ,在我八岁那年 ,一次惊天动地的意外 ,使他离我而去……父亲用笃挚的情和赤诚的心捍卫了他热衷的事业 ,把年轻的生命融入了这片深爱着的海洋。我为有这样一位军人父亲感到骄傲 !也为我是他的女儿感到自豪 !每当伫立在他的灵前 ,我便肃然起敬 ,誓言涌上心头 :“爸爸 ,我也要做一名军人 !”于是 ,我选择了你———军人 !从小 ,就对你一往情深 ,不知是海的缘故 ,…  相似文献   

19.
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 这次父亲让我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 ......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边的…  相似文献   

20.
平安是福     
高原 《政工学刊》2001,(2):48-48
“平安是福”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是一辈子和黄泥巴打交道的父亲崇尚的至理名言。父亲是个木匠,他用斧头劈开冬天,和母亲一块给我和姐姐撑起了温暖的晴空。只念过小学一年级、现已年近花甲的他在经历了穷苦岁月后,对“平安是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常对我们说,人一辈子的挫折很多,能够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然而,前不久姐姐来信说,父亲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想起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父亲,想起他为我“平安”成长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只觉得眼睛一片潮湿……记得8岁那年,正上小学的我喉结上长了一个瘤,大如苹果,吃不下饭,连喝口水也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