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图说新词     
小康新定义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小康”在中国社会中已由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一个实际的目标。据国家统计局课题研究组对小康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发展要有新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人武系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宏伟目标贡献力量,河南省新乡军分区的做法是进一步开展“部带村”帮扶活动,让小康旗帜尽快插到贫困山区,让群从尽快搭上“小康快车”。他们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了我们一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高营镇在上级党委和军事机关领导下,采取刊授教育、“军事日”活动和外出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式引导民兵,使民兵队伍在小康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04年,高营镇民兵营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发动民兵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激荡人心的战斗号角。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我区人武系统、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率兵带民建小康的新“战场”上再显身手。 为宣扬我区人武系统在率兵带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动人事迹,本刊从本期起,特设《率兵带民建小康》栏目,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西部的小康至关重要。加强道德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显得尤为迫切。既体现了西部小康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小康"目前已是中国人耳熟能详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大为未来中国规划的全面小康蓝图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兵团离全面小康有多远?许多人都在关注这一问题。2020年看似遥远,但若仔细算一算,把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全面盘点一下,17年的时间又显得有些紧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高歌。江苏省苏州军分区党委结合年初工作部署之际,组成8个工作组分赴基层一边宣讲十六大精神,帮助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边检验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动共同致富”的“双带”活动成效。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了民兵,预备役“参建”之路,坚定了开启全面小康之舟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描绘出了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富庶安康生活的梦想。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的追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也热切盼望着这一蓝图的早日实现。但我们想得更多的是,作为人民子弟兵,该怎样认识小康社会,怎样做一个小康社会的合格军人,怎样做一个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我们正在迈向小康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把贫困的中国变成了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小康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9.
尹松 《政工学刊》2003,(5):52-5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阶段性的、历史性的飞跃,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和优越性。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大会报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总结了过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现阶段的国情,使国人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宗克穷 《兵团建设》2005,(10):48-48
职工增收问题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职工的小康实现了,才会有团场、兵团的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职工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葛永宏  沈厚华 《国防》2006,(5):40-40
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今年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其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农村民兵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身这一伟大社会实践。(一)在发展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骨干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让农民富起来。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瓶颈”。农村民兵根植于广大农民之中,身处农业建设的第一线,人数多,分布广,在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和作风,也表达和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切愿望。这一奋斗目标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正如党的理论工作者所概括的:它上接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启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可以说这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向何处去的一个集中表达。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中国人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中国人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如今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相似文献   

13.
温芳 《政工学刊》2003,(4):22-2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目际。”这一论述,不仅重申了“5·31”讲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命题,而且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我国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观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提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开县人武部在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教育活动中,更新观念求发展,强化使命谋作为,使人武部的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一、学深悟透求深化。为帮助大家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教育中,部党委精心设置了“坚持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坚定‘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信心”等六个专题,部领导不但亲自宣讲,还请专家教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规划了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凝聚党心、鼓舞民心的奋斗目标。报告同时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是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兵团党委对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了兵团党委工业工作会议加以部署。可见,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当前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农四师而言,也是“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8.
隆冬时节,龙江大地寒气逼人。记者来到黑龙江某预备役团扶贫联系点——绥化市兴福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贾延功的陪同下,记者走村串户,深切感受着兴福村快速发展的小康气息,感受着那浓浓的鱼水深情。去年,某预备役师在所属该团召开的支持老工业基地现场会上,刘双军的个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记者一刘双军,这个普通军官的名字始终拨动着记者的思绪之弦:师政治部主任丁跃告诉记者:“预备役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在驻地的扶贫帮困和小康社会建设中要走在前列。在这项工作中,要坚持既注重输血又注重造血,既注重帮物资又注重帮精神,既注重解忧于当前,又注重谋富于长远,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绥芬河市人武部按照“练为战.建为用”的方针,报抓民兵队伍建设.并注重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及抢险救灾中锤炼和检验队伍。锻造了一支“联得上,拉得出、打得赢”的过硬民兵应急分队。2005年7月,该市绥芬河镇民兵小分队的先进事迹在黑龙江省军区“为振兴龙江,建设小康做贡献”活动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图为绥芬河镇民兵应急分队开展和参与各项活动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确立的依据 ,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 ;论述了初步小康的基本特征及问题所在 ;论证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